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沒有哪部片子比它更百年孤獨,荒誕的故事下藏著史詩般寓意!

從前有一個國家叫南斯拉夫, 它的首都是貝爾格勒!

這個講述悲情南斯拉夫50年歷史的電影佳作, 封面上, 幾種斯拉夫語系文字特有的字母, 書寫著巴爾幹半島讓人無法寧心的硝煙歲月, 是向百年電影藝術歷史致敬的經典影片。

導演埃米爾·庫斯圖裡卡曾評價自己這部代表作:“《地下》可以說是拉伯雷式的, 有點怪誕, 帶有很強的隱喻特徵。 ”因此, 誇張、諷刺和強烈的人文主義特質彌漫於影片中, 也有人說這是庫斯圖裡卡用荒誕譜寫的黑色史詩。

它是荒誕劇, 又是史詩。 而史詩本就是荒誕劇, 每個人都是他們身處時代的滑稽演員。

中間的人有認識的嗎

“斯拉夫”本意為“奴隸”, “南斯拉夫”就是“南方的奴隸”。 二戰期間, 克羅埃西亞僕從軍是“納粹的幫兇”, 克羅埃西亞人鐵托卻是抗擊法西斯的英雄、南斯拉夫聯盟國家的締造者, 他在蘇聯與西方之間走平衡木, 捍衛了這個短命國家的“獨立自主”, 保持幾大民族脆弱的團結數十年。 窮盡個人心力, 在他身後, 他一手締造的國家依然逃不了一片廢墟一片蕭條。

影片就是在這片廢墟上誕生, 只有自嘲, 沒有怨恨。

納粹戰機轟炸著動物園, 一切猛獸在平靜的秩序中混亂了起來。

大象、獅子、老虎在廢墟上任意遊走, 兩隻受傷的鵝還在不知死活地互啄;原本憨態可掬的大象, 也趁機發起了“戰爭財”, 銜走了放在視窗上的一雙皮鞋;而大猩猩宋妮則被嚇壞了, 不知所措。

雖是表現德軍對南斯拉夫的侵略, 但不拍民眾拍動物的手法,

還是相當獨樹一幟。 我想它們和人類社會的種種都構成了某些暗示, 其功用最終都是指向人的, 這也是我佩服導演的厲害所在。

全片裡光怪陸離的場景層出不窮, 比如從頭到尾都貫穿著鑼鼓聲和喇叭聲, 好像那只樂隊毫不知疲倦, 只要是有空就在演奏。

德軍對城市轟炸時, 瑪律科卻仍不願停下做愛, 最後乾脆在戰爭中達到高潮;餐桌上的一條大魚還是在活動, 嘴裡含著一個紅果;在祖凡的婚禮上, 新娘漂浮在空中緩緩飛行。

導演用這樣荒誕不經的形式展現祖國的歷史, 是需要勇氣的。 我想正是年輕時對祖國的記憶和多年流浪國外的經歷讓他不斷思考,在戰爭下,能夠活在地下也是幸運的。適應了地下生活之後,再回到地面竟有種懼怕,當主人公那個在地下出生的兒子走出地下看到太陽和月亮之後,感到沮喪和恐懼,他對父親說:“我們能回到地下嗎?”

到了影片結尾,所有的主角們聚在一起,把酒言歡、縱情歡樂,在這個希望的小島上越行越遠,形影遠去、歌聲漸悄。

雖然這個我們對之愛恨交加的世界充滿著不義與不公,但令人欣慰的是,生活於這些不義與不公之間的人類還可以通過荒誕獲得解放。

我想正是年輕時對祖國的記憶和多年流浪國外的經歷讓他不斷思考,在戰爭下,能夠活在地下也是幸運的。適應了地下生活之後,再回到地面竟有種懼怕,當主人公那個在地下出生的兒子走出地下看到太陽和月亮之後,感到沮喪和恐懼,他對父親說:“我們能回到地下嗎?”

到了影片結尾,所有的主角們聚在一起,把酒言歡、縱情歡樂,在這個希望的小島上越行越遠,形影遠去、歌聲漸悄。

雖然這個我們對之愛恨交加的世界充滿著不義與不公,但令人欣慰的是,生活於這些不義與不公之間的人類還可以通過荒誕獲得解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