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源協和淨利下滑近五成 兩次收購失敗打壞一手好牌

中源協和的幹細胞和基因檢測行業都曾被市場看好, 被認為具有良好的行業發展前景。 但是手握“好牌”, 中源協和卻打得不好, 不僅業績大幅下滑, 外部並購也不順利

曾被捲入“魏澤西事件”的上市公司中源協和(600645.SH)近日發佈半年報, 又現虧損。 這家以幹細胞為主業的公司曾將千億市值作為目標, 但目前市值只有90多億元, 看起來, 離目標還距離甚遠。

其實, 中源協和也曾經手握好牌。 中源協和的幹細胞和基因檢測行業都曾被市場看好, 被認為具有良好的行業發展前景。 公司目前市盈率也達到了500多倍。

但是手握“好牌”, 中源協和卻打得不好, 不僅業績出現大幅下滑, 這幾年的外部並購也多次失敗, 不到兩年, 市值就蒸發了160億。

此外, 今年以來, 中源協和還出現了高管離職潮, 市場懷疑這是影響業績的因素之一。

那麼, 造成以上這些現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投資者報》記者近日致函致電公司相關負責人, 但公司對外公佈的電話無人接聽, 採訪郵件也未回復。

兩項費用大增

據中源協和最新財報, 2017年上半年, 中源協和營收雖增長, 但淨利潤卻大幅下滑。 營收4.08億元, 同比增長近13%;歸母淨利潤839萬元, 同比下滑48%。 如果扣除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收入, 公司的淨利潤實際出現了虧損, 虧了903萬元。

那麼, 中源協和為何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呢?

細看其各項業務, 中源協和主要經營細胞製備和存儲服務、基因檢測、體外診斷試劑的銷售和美容抗衰老產品的生產。

但是, 這幾項業務發展並不均衡。 具體來看, 今年上半年, 中源協和的細胞檢測製備及存儲業務收入同比增加達兩成, 公司稱是受二胎政策、銷售模式創新等因素影響。 基因檢測業務收入也同比增長近45%, 公司稱是加大了市場投入、開拓了腫瘤線等新領域。

不過, 相較這兩項主要業務, 公司的檢測試劑和化妝品生產情況不佳。 檢測試劑是公司第二大業務, 上半年營收1.1億, 同比下降8%, 但營業成本是各項業務最高的, 達6742萬元, 同比增3%。 這也致使檢測試劑毛利率降了6%。 更高的成本卻換來了更少的收入, 公司並未披露更多原因。

化妝品業務情況更不好, 收入僅增長約1%, 但營業成本增幅卻達1.2倍。 這也使得該業務毛利率繼去年下降至-64%後繼續下降至-125%。 看似已成為公司累贅。 公司在財報中稱“這主要是由於銷量不好, 以及固定支出增多。 ”

此外, 還值得注意的是, 公司的免疫細胞業務毛利率大增了39%, 成本同比減少35%。 這其中原因公司稱“業務整合加強產品優化, 同時加強內部管理, 節約成本所致。 ”但詳細做法未更多解釋。

整體來看, 2017年其營業成本1.29億, 同比增加4%。 但導致其淨利潤大幅下滑的一個更重要原因, 是中源協和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的大幅增加。

據其財報顯示, 今年上半年, 中源協和的銷售費用為9877萬, 同比增長52%, 管理費用1.46億, 同比增長近30%。

那麼這些錢都花到哪兒了?

據公司在財報中稱:“除推動主要產品銷售外, 公司新增腫瘤基因檢測業務、旗下公司上海執誠啟動醫院大打包業務模式也增加了前期市場投入。 同時, 因加大海外子公司投入以及研發投入等, 公司管理費用也居高不下, 同比增長近三成。 ”

這些投入何時能收回成本?未來是否還要繼續加大投入導致淨利潤下滑?中源協和並未做出更多解釋。

另一方面, 中源協和還出現了高管離職潮。 進入下半年, 就有三位高管辭職:王輝辭去公司第八屆董事會副董事長和董事職務, 韓月娥辭去財務總監職務, 吳明遠辭去第八屆董事會董事及公司總經理等職務。 今年上半年, 劉擁軍於6月初辭去技術研發總監職務,

何偉、夏亮均於3月去職, 前者辭去副總經理職務, 後者辭去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職務。 這也引發市場諸多猜測, 高管離職是否也是導致公司管理成本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是否也是影響上半年業績的一個很大因素?目前無法獲得公司回應。

今年7月底中源協和已選舉了新一屆高管, 新的管理層是否能帶領中源協和脫離困境仍未可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