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童年陰影毀掉完美人生?《蝴蝶效應》中痛徹心扉的情感之殤

要看懂電影《蝴蝶效應》的故事內涵, 先要瞭解“蝴蝶效應”的概念。

什麼是蝴蝶效應?我們可以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洛倫茲(Lorenz)的發現談起。

為了預報天氣, 他用電腦求解模擬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 為了更細緻地考察結果, 他把一個中間解取出, 提高精度再送回。 而當他喝了杯咖啡以後回來再看時竟大吃一驚:本來很小的差異, 結果卻偏離了十萬八千里!電腦沒有毛病, 於是, 洛倫茲(Lorenz)認定, 他發現了新的現象:“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 即:“混沌”, 又稱“蝴蝶效應”。 亞洲蝴蝶拍拍翅膀, 將使美洲幾個月後出現比狂風還厲害的龍捲風!

“蝴蝶效應”之所以令人著迷、令人激動、發人深省, 不但在於其大膽的想像力和迷人的美學色彩, 更在於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內在的哲學魅力。

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系統中, 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 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 比如西方民謠中“丟失一個釘子, 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 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 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 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 亡了一個帝國”所描述的奇異現象;比如“差之毫釐, 失之千里”;“一著不慎,

滿盤皆輸”等名諺俗語, 都是講的關於“蝴蝶效應”的例子。

而放到《蝴蝶效應》電影中來看, 埃文因為童年時無意中塗鴉了一幅意識形態恐怖大膽的畫作, 從而被老師和家長視做“問題兒童”而憂心忡忡;後來算命師“你沒有生命線, 沒有靈魂, 你根本不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極端預測更是讓埃文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和人生陰影;而一起意外“爆炸事件”導致最愛女孩的意外身亡更是讓埃文墮入了人生的黑洞和無盡折磨中。 在《蝴蝶效應》中, 陷入人生回憶死結的埃文不停地用現在的思維穿越到童年時的身體當中, 渴望挽回所有讓一切重來;但無論他是臆想穿越到自己上大學時、在監獄時、還是半身不遂時,

現實生活並沒有如他所願一般美好來臨, 事實是情況越變越糟糕。 他被人們當做“精神病人”和“瘋子”一樣對待, 永遠活在過去不可救藥和難以泅渡, 未來是永無止境的黑暗地獄和苦難折磨。

從一幅拙劣的畫作開始, 發展到懷疑自我;從一句莫名的詛咒開始,

發展到懷疑人性;從一次意外傷害事件開始, 發展到認為自己不配擁有完美的人生。 負面雪球起於微野, 最後越滾越大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生活的崩潰狀態就是從生活的信仰崩盤那一刻開始的。 而導致埃文人生徹底崩盤的事件, 無疑是一起痛徹心扉的情感之殤。

在現實生活中, 估計像埃文這樣因為意外事件導致“蝴蝶效應”的案例不在少數。 一次聲色俱厲的指責、一份漠然相待的親情、一次暗中背叛的友誼、一次意外失利的高考、一次無辜累及的失業、一次傷筋動骨的失戀……等等等等。 剛開始這只是一個微末事件, 到最後你會發現, 如不及時扼止, 灰色和負面的種子幾乎佔據你的一切, 直至毀掉你的人生。 到那個時候, 你想回頭,可是早已泥足深陷,無可奈何之中了。

當然一碗善意的愛心面,引來整個社會的“助貧風潮”;一位好心人對一位大學生的無私援助,引來整個社會的“助學風潮”;一對情侶在七夕的擁吻,引來整個社會的“愛情風向潮”等,這些又是“蝴蝶效應”朝好的方向發展產生的“轟動效應”。

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龍捲風”或“風暴”;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這可以說是“蝴蝶效應”的兩面性。無論怎樣,我們要善用生活中的“蝴蝶效應”。

你想回頭,可是早已泥足深陷,無可奈何之中了。

當然一碗善意的愛心面,引來整個社會的“助貧風潮”;一位好心人對一位大學生的無私援助,引來整個社會的“助學風潮”;一對情侶在七夕的擁吻,引來整個社會的“愛情風向潮”等,這些又是“蝴蝶效應”朝好的方向發展產生的“轟動效應”。

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龍捲風”或“風暴”;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這可以說是“蝴蝶效應”的兩面性。無論怎樣,我們要善用生活中的“蝴蝶效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