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行長陶以平:興業銀行很多創新是被倒逼的

中國網財經3月29日訊(記者 張晗) “銀行業已經不可能像過去那樣‘跑馬圈地、高歌猛進’, 經營上將更加重視品質和效益。 ”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在3月28日召開的銀行業例行發佈會上表示,

興業銀行新一輪五年規劃中提出, 轉型升級與提質增效將是集團發展基本主線, 集團上下將圍繞“輕資本、高效率”的轉型方向, 加快結算型、投資型、交易型的“三型銀行”建設。

由外延擴張轉向內涵提升是興業銀行未來發展的“小目標”, 對於具體的“操盤”過程, 陶以平進一步闡述道, 興業銀行轉型策略是實現業務模式從重資產、重資本向輕資產、輕資本, 從信用仲介、資金仲介向資訊仲介、資本仲介, 從持有資產向交易管理資產, 從融資向融智, 從單個市場向整個金融市場的轉變, 從而真正成為一家“輕型”現代商業銀行。

縱觀興業銀行上市以來發展, 資產規模從2007年初的6177億元增加到2016年9月末的58169億元;資本淨額從288億元增加到4507億元,

增長14.6倍;年實現淨利潤從2006年的38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502億元, 增長12.2倍;十年ROE平均保持在24%左右的高水準, 上市以來累計現金分紅528.84億元。

興業銀行發展規劃部總經理王升乾在發佈會上披露, “通過業務轉型, 我們希望實現零售的貢獻占比達到30%以上, 集團成員的貢獻占比達到15%以上, 中間業務收入的貢獻占比達到30%以上。 ”

創新驅動體制機制改革

推動銀行轉型發展, 離不開創新的核心動能。 陶以平坦言, “興業銀行很多的創新實際上是倒逼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 從偏居東南一隅的地方小銀行發展到全國性股份制銀行, 創新讓興業銀行受益頗多。

比如, “夾縫中求生存、求發展”的興業銀行在多領域“拓荒”:成為國內首家“赤道銀行”和綠色金融的拓荒者,

累計為上萬家企業和項目提供綠色融資超過1萬億元, 支援的項目已可實現每年節約標準煤2647萬噸, 年減排CO₂7408萬噸, 年節水3.04億噸。

同時, 興業銀行率先推進FICC、投行、資產管理、資產託管等金融市場業務發展等, 2016年末興業銀行集團代客管理資產餘額近3萬億元, 資產託管規模達9.44萬億元。

據瞭解, 為了推動並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興業銀行今年配套啟動了新一輪體制機制和組織架構改革。

陶以平表示, 對於興業銀行新一輪五年發展規劃來說, 體制機制與組織架構的深化改革既是保障也是抓手。

“一是改革組織架構, 精簡部門, 減少管理層級, 設立企業金融、零售金融、同業金融、投行與金融市場等四大部門群組,

重點理順業務和職責邊界、職能定位;二是新興業務板塊相對獨立, 做到兩個相對分離, 一個是指的客戶部門和產品的相對分離, 另一個是傳統業務和新興業務相對分離;三是完善業務流程和配套機制。 ”陶以平透露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