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為什麼說未來決定過去和現在?

說到馬雲和其他企業家的區別, 有人說馬雲思考的是未來三十年的事, 而大部分企業想的是未來三年的事, 更多的企業管理者想的是未來三天的事

受各種變化因素影響, 要想清楚未來三年的事不容易, 更何況未來三十年。 其中最重要的, 或許是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把握。 說到企業和互聯網的融合, 馬雲曾說過要思考如何運用互聯網能帶給客戶更好的體驗。 但大多數企業應用互聯網的目的, 還只是在想怎樣通過互聯網多賣產品。

既然思考的問題不在一個層面上, 所採取的行動自然也大不相同。

基於大資料建立企業及個人信用體系, 進行平臺化傳播與運營, 將千千萬萬個小企業主聚合為一個堅不可摧的“產、供、銷、研、服、監”一體化的聯盟體, 恐怕未來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再和這個“巨無霸企業”抗衡。

之所以舉這個例子, 並不是因為馬雲已經取得的成功(拿已經成功的人舉例子通常會被人認為是馬後炮), 更多的是因為當前的他對未來的判斷, 因為他所具有的戰略思維。

一個國家的領導者, 如果擁有戰略思維, 可以很好地掌控全域, 持續地造福于百姓。 一個企業的領導者, 如果擁有戰略思維, 可以打造出一個百年老店。

當前, 很多企業一談到發展戰略, 要麼是全國前幾名、國際500強, 要麼是營業額翻幾番、千億萬億。

經濟學家張維迎教授談到企業的發展時, 把這一類的企業統統歸為套利時代的企業戰略思維模式。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裡, 99%的企業戰略都可以歸為這一類。

未來將迅速進入一個全面創新的時代。 傳統的套利將大大受到約束、經濟發展的紅利也將快速消失。 沒能建立以創新為基礎、以客戶為根本的戰略思維的企業, 將最終迷失在自己所定義的業績指標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