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在武漢誕生一家ZARA究竟有多難

《支點》記者 何輝

武漢都要造時速4000公里的飛行列車了, 感覺都要上天了, 可為什麼在武漢誕生一家ZARA就這麼難?

8月31日, 在武漢舉辦的“讓時尚流行更便捷——京東物流服飾供應鏈解決方案”沙龍上,

一位嘉賓的發問, 引發多位漢派服飾企業老總的深思。

作為全球快時尚的領頭羊, ZARA的成功, 不僅在於一年高達數十億歐元的銷售額, 更讓業內稱道的, 是它的“快”。

ZARA有多“快”?喬萬尼服飾公司董事長傅傑說了三個數位:從設計理念到成衣上架只需10多天;所有專賣店能做到每週更新兩次;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在15天內將成衣配送到全球850多家門店的時裝公司。

反觀國內很多服裝公司, 包括很多漢派服飾企業在內, 從設計到成衣上架, 一般需要6-9個月。

一個是10天, 一個是6-9個月, 差距可想而知。

對服裝企業而言, 這種差距可能是致命的。

“我一直有個觀點, 時尚是有‘保鮮度’的。 ”中國知名服裝評論家毛立輝說, 一款服裝上市第一周, 可以賣原價, 一周後就要打9折, 再過兩周也許會打8折, “可想而知, 上市得越晚, 服裝的價值就越低,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漢派服飾一直賣不出高價、只能打價格戰的原因之一。 ”

可是, 很多人不理解, 九省通衢的武漢,

是中國的經濟地理中心, 無論東西南北的大城市, 都差不多在半徑1000公里範圍內, 物流配送應該最快捷呀?

“漢派服裝的差距, 並不是說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而是供應鏈上所有鏈條都比別人慢。 ”傅傑介紹, 傳統服裝廠是“鏈條式”的生產, 比如一款衣服, 先經過企劃部, 到各市場調研資訊, 問各代理商需要多少件, 再到設計部打版, 然後採購面料、輔料等, 再開始生產, 生產出來後再通過物流運到各代理商, 一個鏈條接著一條鏈條, 只有做完前一個環節才能進行到下一個環節, 時間周轉太慢。

但ZARA就不同了, 它的生產模式是“環狀的”, 即收集資訊、設計、生產、物流、銷售等各個系統形成一個圓, 圓心都指是顧客, 所有環節在面對顧客需求時都能快速回應。

具體生產方式為:在米蘭、巴黎、紐約等各大時裝周上, 甚至是電影院和酒吧裡, 都能看到ZARA的設計師在尋找靈感, 並從中挑選出可能會受顧客歡迎的款式。 在設計師打版的同時, 進貨、生產、物流、配送等各個環節都在做準備, 目標是以最快的速度將新品投入銷售。

同時, ZARA一直崇尚“多品種小批量”進行快速市場測試, 只有好銷的款式才能由當地店長進行訂貨。 其本質是“顧客導向”,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幾乎沒有庫存。

“漢派服飾企業與ZARA的差距, 最重要的還是體現在戰略思維上。 ”傅傑認為, 很多服裝老闆的思維, 還停留在20多年前的市場裡, 不是以顧客為導向, 最致命的是還不願創新。 “如果想要在時尚領域有所作為, 就應該從各個環節想辦法提升效率, 讓新品以最快速度上市。 ”

這當然也包括物流配送環節的效率提升。 當日, 京東物流發佈了專為服飾企業打造的供應鏈解決方案, “比如, 京東可根據大資料分析為服裝企業優選倉庫, 例如根據區域消費的不同將貨品進行智慧分倉, 制定最優庫存方案,保證以最短時間將貨物送到消費者或代理商手中。”

目前,京東物流已為華中一家知名服裝企業設計了供應鏈優化方案,能讓該服裝企業的庫存週期減少10天。

減少10天庫存週期,儘管還不足以解決傳統服飾企業的所有問題,但至少,在向ZARA等快時尚巨頭學習的過程中,漢派服飾企業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制定最優庫存方案,保證以最短時間將貨物送到消費者或代理商手中。”

目前,京東物流已為華中一家知名服裝企業設計了供應鏈優化方案,能讓該服裝企業的庫存週期減少10天。

減少10天庫存週期,儘管還不足以解決傳統服飾企業的所有問題,但至少,在向ZARA等快時尚巨頭學習的過程中,漢派服飾企業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