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李東生鋪開“歐洲復興計畫” 稱今年TCL重點傾斜手機

本報記者 黃興利 北京報導

歐洲市場對於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13年前, TCL先後收購了法國彩電巨頭湯姆遜的全球彩電業務以及法國電信巨頭阿爾卡特的手機業務,

這次並購一舉打開TCL國際化新局面, 也被業內公認為是中國製造業向全球化擴張的標誌性事件之一。

13年後, 面對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打開的全新市場視窗期, 李東生更加頻繁往來於中歐之間。 在9月初的一次專訪中, 李東生詳細介紹了其對於歐洲市場的規劃, 稱要在2020年以前達到歐洲前三, 除此之外, 還重點談及了今年TCL集團的重心所在。 以歐洲多國密集投放的戶外廣告為前戰, 一場李東生的“歐洲復興計畫”正就此鋪開。

“三年達到歐洲前三”

在TCL國際化征程十餘年後, 歐洲市場在TCL整體的海外表現中差強人意。

“需要客觀承認的是, 歐洲業務是我們全球各主要業務區域做得相對最差的一個地區。

”李東生介紹稱, 彩電業務今年在歐洲是改善的, 但手機業務在歐洲是下降的, 但是由於手機業務原來的銷售額比較大, 所以它影響TCL整個歐洲業務的表現與去年比是下降的。

對於目前TCL在歐洲市場的滲透情況, TCL集團副總裁、TCL多媒體COO兼中國事業部總經理王成曾透露稱, TCL在法國的市場份額比較高, 大概有10%左右。

李東生的目標更為直接。 他提出, TCL的業務要在2020年以前達到歐洲前三, 在這一目標驅動下, 對於全球電子消費品最為成熟市場之一的歐洲市場, TCL的策略也有了調整。

據悉, TCL今年在歐洲市場調整策略集中在兩點:一是聚焦大尺寸、UHD(超高清)的中高檔產品, 更快地導入旗艦機型, 並使用TCL品牌;二是從法國市場,

擴大到德國、英國、波蘭、西班牙、義大利等市場, TCL為此將在歐洲增加市場、產品和人力的投入。

“在歐洲市場TCL已經把業務鋪出去了, 銷售在增長, 但是還沒有能夠獲利, 這是市場建設中需要經歷的一個階段, 所以我們還會繼續加大在歐洲的市場建設、品牌推廣力度。 ”李東生表示, 我有信心一兩年之後, 不但銷售會增長, 盈利能力也會增長。

一個細節是, 在今年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IFA)前後, 在法國、德國的公車和機場展示位上出現大量TCL廣告。 對此, 李東生指出, TCL要借IFA的機會加大在歐洲市場的推廣力度。 “這一輪投放是在整個歐洲市場, 並不止是在IFA期間, 是我們歐洲業務復興計畫的一個部分。 ”他表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李東生與其領導的TCL國際化始於歐洲。

在13年後, 他將目標定為“歐洲前三”, 似乎暗自對標的是日漸風生水起的北美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 繼2016年Q4超越Sony位列北美第四之後, 2017年Q1, TCL彩電在北美出貨量已經超過LG, 攀至北美第三, 前兩位分別是三星和Vizio。

李東生對於北美市場的攻城掠地其實始於2004年那場歐洲並購。 2004年, TCL收購湯姆遜後, 以此為基礎在北美成立了分公司, 由TCL在美國經營湯姆遜子品牌RCA;2010年, 北美分公司開始以TCL品牌進入美國市場。

北美市場的市場推廣、品牌積累成效凸顯。 不過, 李東生認為, 從理論上來講, 歐洲市場和美國市場相比, 歐洲市場銷售的邊際貢獻高一點, 但是歐洲市場管理起來成本也會高一點, 因為它是不同國家, 美國是一個統一市場。

重心在向通訊業務傾斜

“2020年以前達到歐洲前三”放在當下看來, 更像是李東生的中期目標, 而在他今年的時間表上, 管理重點則被放在了通訊業務上。

TCL 2017年上半年財報顯示, TCL通訊實現通訊設備及其它產品銷量合計2116.9萬台, 同比下降36.2%;銷售收入為68.7億元, 同比下降26.1%;虧損8.52億元。

“目前公司的重心在向通訊業務傾斜, 我也會親自和通訊的同事探討業務的發展規劃, 爭取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 ”李東生強調稱, 今年第四季度有希望看到通訊業務業績有比較明顯的改善。

在李東生看來, TCL的彩電和家電業務, 國內市場的表現要比國外市場好, 而TCL通訊則是國際市場的表現一直比國內市場好。 他認為這裡面有兩個因素, 第一是因為TCL的通訊團隊國際化程度太高, 高階團隊對中國市場的瞭解沒那麼深,第二就是中國市場一直競爭非常激烈。

“TCL同時代的那些手機企業基本上不存在了,現在活得比較好的也就是近5到10年進入這個市場的企業,這說明這個產業變化非常快,而且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主要的移動終端產品製造的國家,中國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要遠高於其他市場,這也是在中國市場業務不大好做的原因。”李東生表示。

儘管如此,李東生對於通訊領域仍保持樂觀,認為TCL能逐步恢復競爭力。“一是TCL在國際市場根基還是非常深的,我們通訊業務的國際業務創造90%的銷售收入和相應的利潤。”李東生介紹稱,“二是TCL整個管理體系、經營體系的效率、速度和成本控制的能力也有改善的空間,重點是產品。”

對於中國手機市場的突破,李東生希望能夠在高端產品方面獲得新進展。2016年,TCL獲得黑莓品牌授權,成為黑莓手機的操盤者,並發佈了首款智能手機BlackBerry KEYone。

李東生提出,未來會加大在中國市場推廣黑莓產品的力度,希望黑莓產品在中國手機的高端市場取得一定的份額。

他透露稱,在黑莓最鼎盛時期,其在美國和歐洲銷售都很好,但在中國從來沒有做好過,但在TCL在中國推廣自己設計生產的黑莓產品後,它的實際銷售業績要比當年頂峰的時候在中國銷售的效果還要好得多。

高階團隊對中國市場的瞭解沒那麼深,第二就是中國市場一直競爭非常激烈。

“TCL同時代的那些手機企業基本上不存在了,現在活得比較好的也就是近5到10年進入這個市場的企業,這說明這個產業變化非常快,而且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主要的移動終端產品製造的國家,中國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要遠高於其他市場,這也是在中國市場業務不大好做的原因。”李東生表示。

儘管如此,李東生對於通訊領域仍保持樂觀,認為TCL能逐步恢復競爭力。“一是TCL在國際市場根基還是非常深的,我們通訊業務的國際業務創造90%的銷售收入和相應的利潤。”李東生介紹稱,“二是TCL整個管理體系、經營體系的效率、速度和成本控制的能力也有改善的空間,重點是產品。”

對於中國手機市場的突破,李東生希望能夠在高端產品方面獲得新進展。2016年,TCL獲得黑莓品牌授權,成為黑莓手機的操盤者,並發佈了首款智能手機BlackBerry KEYone。

李東生提出,未來會加大在中國市場推廣黑莓產品的力度,希望黑莓產品在中國手機的高端市場取得一定的份額。

他透露稱,在黑莓最鼎盛時期,其在美國和歐洲銷售都很好,但在中國從來沒有做好過,但在TCL在中國推廣自己設計生產的黑莓產品後,它的實際銷售業績要比當年頂峰的時候在中國銷售的效果還要好得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