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李東生:未來半導體顯示業務、AI和智慧製造將成為未來發力點

今天德國IFA電子消費展正式在柏林召開, 展會現場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接受了新浪科技的專訪。 李東生表示, 未來半導體顯示業務、人工智慧技術、和智慧製造將成為集團未來的發力點。

在國際化進程上, 短期內的目標是重興歐洲和拉丁市場, 未來還將在俄羅斯、非洲等市場加速佈局。 並且產品層面逐步提升競爭力, 衝擊中高端市場。

 以下為採訪實錄整理:

問:今年以來, TCL財報顯示上半年淨利潤10.3億, 同比增長了111%, TCL做出了哪些變革恢復了企業的良性發展?

李東生:從去年開始, TCL就開始加強產品、技術各個方面的競爭力。 創新是企業的發展動力, 而產品的競爭力是企業發展的基礎。

TCL近幾年一直在加大在專利上的投入, 以半導體顯示行業為例, 2016年在海外申請的相關專利數量, TCL僅次於三星, 成為行業第二。

然而專利的數量也不等同於產品的競爭力, 現在TCL企業內部,

將應用到產品上專利的數量作為考核目標。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本次IFA發佈的電視新品, 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工藝上都不輸給目前國際的頂尖水準。

未來, TCL集團將從三個層面加大產品投入, 分別是:半導體顯示技術、人工智慧和互聯網服務、2025智慧製造升級。

半導體顯示方面, 華星光電將通過TCL集團作為融資平臺, 未來將逐步成為TCL的全資子公司。 目前華星光電已經開始了11代線的製造, 預計明年開始投產。 而11代線的完成, TCL將有能力輸出印刷式面板、8K面板的輸出。 目前華星光電生產的面板僅有40%應用於TCL終端, 60%已經可以實現對其他品牌電視的輸出, 未來這一比例還有望繼續擴大。

人工智慧和互聯網技術方面, TCL已經在國內外分別建立了合資公司。

TCL想做的並非躋身下一個BAT互聯網巨頭, 而是通過對於合作夥伴內容的運營, 更好的服務不僅包含TCL品牌的電視、移動設備等終端。 目前雖然還不能覆蓋經營成本, 但盈利能力在穩步增長中

在智慧製造方面, 在政府中國製造2025以及工業4.0的號召下, 華星光電等多個TCL旗下工廠已經開始實現改造, 升級完成後稱產銷率和成本都將得到大幅提升。

問:本次在歐洲看到了很多TCL廣告行銷的投入, 集團的國際化進程如何?

李東生:TCL最開始拓展的是亞太市場, 目前已經獲得較為穩定的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

今年開始表現最好的是北美市場, 根據IHS的資料顯示, 2017上半年TCL電視的銷量為182萬台, 已經超過LG稱為北美市場的第三名。

而短時間內的重點目標就是歐洲市場, 目前是結合IFA進行一些廣告的推廣, 而這些廣告的投入將不僅僅是展會期間。

歐洲市場由於多國家、多語言、多文化的原因, 相比單一的其他市場要更加複雜。 TCL將穩步在每個國家建立管道、品牌, 前期投入高、短時間內無法盈利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TCL希望在三到五年內完成歐洲市場各個國家的滲透, 並且讓產品在當地開始創造利潤。

去年以來, 電視業務在歐洲市場發展穩定, 白色電器業務開始增長, 僅通訊業務有所下滑。

下一步是拉美市場, TCL去年已經在巴西和當地企業成立合資公司, 馬上還要在智利構建合資工資。 通過在當地構建企業, TCL將覆蓋拉丁美洲最大的國家和地區。

而最後, TCL還將大力度拓展俄羅斯、中東以及非洲的業務, 逐步把業務在全球範圍內的佈局。

問:TCL通訊業務有何調整?

李東生:實際上TCL通訊的主要收入和利潤, 90%賴在國外市場, 雖然國內市場暫時受挫, 但TCL有信心逐步恢復產品競爭力。

國內市場波動很大, TCL過去兩年在國內的經營方式、產品轉化沒有跟上市場的節奏, 管理經營體系的效率速度也有改善空間。 作為技術驅動的產業, TCL將加大產品裡方面的投入。

目前公司的重心也向通訊業務傾斜, 我(李東生)也會親自和通訊的同時探討業務的發展規劃爭取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

TCL通訊將保留TCL手機品牌, 但目前並沒有考慮好品牌的定位。 去年獲得黑莓的代理權後, 短時間內TCL通訊將主推黑莓品牌。 就目前而言,通過黑莓KEYone的發佈,黑莓在國內的銷量已經優於鼎盛時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

公司戰略的傾斜、黑莓品牌的成功運營,以及國外市場相對穩定的發展,TCL有信心在今年第四季度看到通訊業務的改善成果。

問:中國企業將如何超越三星這類的企業?

李東生:就目前而言,TCL在內的整個中國企業,無論是競爭規模還是產業鏈、產品實力都和三星有較大差距。而TCL的目標也是成為像三星一樣,全產業鏈均可獲得行業和市場認可的企業。

不過三星的發展搶佔了整個韓國絕大多數的資源,而中國企業則是一通崛起。以晶片產業而言,過產品篇已經開始逐步縮小和實際上的水準差距、半導體顯示更是已追趕上韓國企業水準。

中國企業的優勢在於快速成長,差距會逐步縮小。中國的追趕不是單個企業的追趕是群體的追趕。廣義上講,中國電子、家電、資訊產業上下游聯合起來,超越三星這類的企業只是時間問題。

問:TCL在品牌年輕化上做了哪些努力?

李東生:實際上近幾年成立的互聯網服務公司,就是為了終端上的內容運營,服務TCL的年輕使用者。

就目前而言,通過黑莓KEYone的發佈,黑莓在國內的銷量已經優於鼎盛時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

公司戰略的傾斜、黑莓品牌的成功運營,以及國外市場相對穩定的發展,TCL有信心在今年第四季度看到通訊業務的改善成果。

問:中國企業將如何超越三星這類的企業?

李東生:就目前而言,TCL在內的整個中國企業,無論是競爭規模還是產業鏈、產品實力都和三星有較大差距。而TCL的目標也是成為像三星一樣,全產業鏈均可獲得行業和市場認可的企業。

不過三星的發展搶佔了整個韓國絕大多數的資源,而中國企業則是一通崛起。以晶片產業而言,過產品篇已經開始逐步縮小和實際上的水準差距、半導體顯示更是已追趕上韓國企業水準。

中國企業的優勢在於快速成長,差距會逐步縮小。中國的追趕不是單個企業的追趕是群體的追趕。廣義上講,中國電子、家電、資訊產業上下游聯合起來,超越三星這類的企業只是時間問題。

問:TCL在品牌年輕化上做了哪些努力?

李東生:實際上近幾年成立的互聯網服務公司,就是為了終端上的內容運營,服務TCL的年輕使用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