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投資經緯|從鐘泰信劄拍賣看信劄市場行情

▌《中國美術報》第007期 藝術財富 C04—05

現在, 微信的流行、科技的發展使我們逐漸遠離了傳統交流的手段, 昔時鴻燕傳書的慢節奏溝通方式,

也已經不能適應這個時代急躁的心情。 然而, 在拍賣市場中, 信劄市場卻悄然走紅。 信劄作為中國“朋友圈”傳統的交流手段, 已有千年的歷史。 隨著學者對信劄、書劄藝術價值的挖掘不斷深入, 其收藏價值也日益上升。

中國書法史上也不乏經典的信劄、書劄作品, 如王羲之的《喪亂帖》與陸機的《平復帖》。 而就目前國內情況來看, 名人信劄、書劄的收藏熱則以近現代的名人書家、學者書信為主。

▌王羲之 喪亂帖 晉

▌陸機 平復帖

鐘泰信劄耀眼 收藏價值穩升

2015年12月16日的朵雲軒秋拍中, “名人書劄”專場驚豔亮相。 在“彭城信劄”“康有為書劄文獻”相繼與藏家見面之後, 前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文史館館員鐘泰先生的330余通信劄在拍場中引起轟動。 其中大部分書劄在此次秋拍中悉數成交, 總成交價達361.1萬元。 鐘泰先生這批信劄不僅展示了其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社會名流往來的書信內容,

更從中呈現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學術爭論事件內幕, 仿佛是一匹收藏黑馬奔騰而來。

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朵雲軒顧問承載, 對這批信劄進行了系統的整理。 他發現, 20世紀20年代到80年代, 與鐘泰先生常有通信往來的人數多達100餘位。 鐘泰先生學術造詣深厚, 先後著有《中國哲學史》《荀注訂補》《國學概論》《莊子發微》《春秋正言斷詞三傳參》《顧詩箋校訂》《管子侈靡篇》等。 鐘泰先生的“朋友圈”同樣實力雄厚。 不僅有馬一浮、熊十力、柳詒徵、呂思勉、夏承燾等一批聞名遐邇的大師, 也有李宗仁、陳銘樞、江彤侯、江朝宗、林志鈞、王伯群、尹石公、岑學呂等社會名流, 更有馬宗霍、王煥鑣、任銘善、吳恩裕、蘇淵雷、吳壽彭、蔣禮鴻、陳從周、王蘇宇等著名學者。

參與這批拍賣的信劄裡就有與鐘泰先生交情甚深的熊十力的書信。 熊十力年長鐘泰先生三歲, 其信中有雲:“我不甚贊成莊子而卻甚喜莊子, 昔年曾想寫一書, 分天化、人生、治化三篇, 今決不能, 無此精力, 惟望兄能成大著, 功不必自我也。 ”從這可以看出熊十力的坦蕩、直白。 熊十力對《莊子發微》一書評價極高, 曾有語“大著誠不朽之作, 莊子之學, 如後來有人研究, 必不能忽視此書也”。 在“熊十力致鐘泰信劄一通三頁”“熊十力致鐘泰信劄一通四頁”“熊十力致鐘泰信劄一通二頁帶封”“熊十力致鐘泰一通一頁及明信片二通, 附許思園致熊十力信劄一通”等多件拍品中, 都有探討莊子之學的內容。 而且據承載考察,熊十力與鐘泰先生探討莊子之學的書信是截至目前熊十力面世的信劄中最長的一通。彰顯出熊十力與鐘泰的學問之淵博、情誼之深厚。

▌鐘泰 《莊子發微》手稿

2015年上海朵雲軒董事長張曉敏主持的《鐘泰友朋信劄》專題研討會邀請了眾多學者以及上海圖書館、上海文史館、南京大學圖書館的專家。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熊月之特別指出:鐘泰的信劄是研究學術、歷史、文化不可多得的文史資料。這裡對於學術問題的討論是深入的、具體的。其中甚至還包括了許多在今天幾乎不為人所熟知,卻在當時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之書信。不僅如此,這些信劄鮮活地呈現出20世紀中國學人的生活狀態,展現了當時的知識份子人群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到他們顛沛流離的人生,以及他們對戰爭的感受和對人民蒙受苦難的反思,如此珍貴的資料難能可見。現在的拍賣收藏應該引領一種風氣,讓這些雖被市場忽視,卻極具學術價值的物件重新得到公眾的關注和瞭解,讓它們的價格與其真正的價值相匹配。拍賣市場,尤其書劄市場,正在進行著一場悄無聲息的收藏革命,這場革命首先就是去深度剖析挖掘信劄的多維度價值。

拍賣黑馬馳騁 信劄市場俏紅

▌高二適 致章士釗信劄

2011年南京經典成交價 563.5 萬元

近幾年來,收藏信劄十分受追捧。其實,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更何況擁有豐厚學術價值的孤本信劄。尤其是一些民國時期的名人學者信劄,因其數量的稀少,人們對它們的收藏熱情遠高於從前。

民國時期僅短短30餘年,名人信劄產出的數量相對於其他時期較少。而且20世紀戰亂仍頻,一些名人信劄能夠流傳下來實屬不易。如鐘泰和熊十力探討莊子之學的有趣秘聞,既體現了二人歷經滄桑後的豁達,又透露出他們博古通今的淵識。豐富的歷史內涵,讓這些信劄收穫了極高的價值認同感,更具有收藏潛力。也有藏家總結出:“信劄在收藏方面的特點是集史料、文獻、文學、書法、文物等多方面於一身,故而模仿較難,贗品較少,也是最考驗收藏者知識水準的門類之一。再有民國是距離現在最近的,也就是現代人最能讀懂的,並且其中的內容與現今社會聯繫最為緊密,自然受到更多的追捧。”

▌傅斯年 抗戰日記及四部重要著作手稿等五冊

西泠拍賣成交價241.5萬元

明清時期歷時數百年,其信劄傳世量很大,可以說是佔據了拍賣市場的半壁江山。許多信劄拍賣的專場也因其數量較多而難創佳績。當然由於基數大,這其中也不乏高價之作。比如金農的書劄以無底價的形式來上拍,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最終以115萬元成交。而朵雲軒在信劄專場的設置方面顯得有序,其對於這一專場的重視程度顯而易見。信劄、書劄市場正在借著人們懷舊情緒的升溫而悄然走紅。

信劄的拍賣早就開始了。對名人信劄的關注最早可追溯到1994年,當時在翰海的秋拍上,一冊15通徐悲鴻行書信劄,當時估價10萬元,平均每通6000多元。可惜最後遭遇流拍。在2004年,翰海又將3通徐悲鴻的信劄拍出24.2萬元的價格,每通平均8萬元。由於信劄的價格更加親民,收藏市場的潛力正在悄然被激發。

▌陳獨秀 致胡適信劄

2009年中國嘉德成交價554.4萬元

一般來說,信劄也具有即興筆墨的性質,且大部分名人信劄、書劄的價格並不高,所以信劄市場的蓬勃發展是大勢所趨,未來市場潛力很大,升值的空間更大。因信劄的唯一性、真實性對嚴肅的歷史有補充的作用,還有不斷被挖掘的價值。隨著高古信劄作品的資源逐漸被開發殆盡,很多作品真假難判。這對鑒定是一個考驗,對市場更是考驗。2015年的股票市場紅紅綠綠、大起大落,但收藏市場卻是在穩中求勝,從朵雲軒一系列的信劄、書劄拍賣專場來看,信劄收藏一路飄紅是必然的。尤其一些民國政要、文人學者類的信劄,其拍賣價格更是天價林立。2005年上海嘉泰秋拍中“古籍善本專場”中,郁達夫致王映霞的8封情書竟以34萬元的價格成交。而錢鐘書致吳祖光的信劄,就是一張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的便箋而已。在這不到十行字的內容裡,真實地記錄了錢氏夫婦與吳氏夫婦的惺惺相惜。然而,這幾行小字最後以2.3萬元成交。在2010年的嘉德秋拍上,內容為齊白石囑託葉恭綽將賣畫所得“三百二十四圓七角”匯入他的中國銀行帳戶的書劄,以33.6萬元拍出。

在北京匡時拍出的2.16億元的“過雲樓”之後,名人信劄、書劄便成為古籍善本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門類。2012年,朱自清楷書七言詩劄竟以161萬元成交。趙之謙的信劄九通也拍得了120.75萬元。同時,趙孟頫的信劄十通也以299萬元高價拍出。2015年1月6日的南京經典秋拍中國書畫專場上,造就了中國文人手稿拍賣最高成交紀錄。其中,茅盾的手稿《談最近的短篇小說》經過44輪激烈競價,以1050萬元成交,其最終成交額更是達到了1207.5萬元。而中國嘉德2015春季拍賣中的“筆墨文章——信劄寫本”專場則總成交額高達1507.08萬元。

▌過雲樓 藏書 錦繡萬花穀 前集四十卷

名人的信劄、書劄雖然隻言片語,隨著研究挖掘其價值日益凸顯,也逐漸成為炙手可熱的藏品。南京文投集團旗下的南京十竹齋2015秋季拍賣於12月29日舉行,而最令人矚目的是其中一批名人信劄的亮相,而這其中也包括關於錢鐘書的信劄。

2015年12月7日,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情愫東瀛——山田家藏大千遺墨”專場舉槌,共呈現84件拍品。最耀眼的則是863號拍品“張大千致山田喜美子信劄”以8000~9000元估價上拍,最終以70萬元高價落槌,成交價更是達到了80.5萬元,超過了最低估價的100倍之多。

▌張大千 致田希美子信劄

2015年北京保利成交價70萬元

同年12月9日上午,保利十周年秋拍“簡素文淵——香書軒秘藏名人書劄·下冊”專場在北京四季酒店舉槌,共推出635件拍品。

拍賣有風險 撿漏需謹慎

近幾年來名人信劄的價格則每年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一些行家認為,藝術品拍賣市場遇冷。而名人書劄、信劄類的拍品價格的穩步增長、後勁十足,這說明市場對於兼具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信劄、書劄的認識愈加深入。另外,朵雲軒的相關專家還從許多特別的角度對此次信劄拍賣進行了收藏價值的探討。比如,這些信劄中的書法行筆;所用箋紙也極具特色,對於喜愛收藏信箋的人來說,機會難得。信劄、書劄市場的走俏並不是偶然,其作為收藏品的價值不容忽視,尤其名人信劄、書劄極具藝術魅力,市場更是火爆。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雖然信劄的收藏市場走紅,但是收藏信劄也需要慎重考量。比如,是否孤本;作者的書寫水準、名氣、歷史地位如何;信劄內容是否涉及重大歷史事件或私人秘聞,等等,都要從自己的學識、修養以及專攻的收藏領域幾個角度來綜合考慮。

而且據承載考察,熊十力與鐘泰先生探討莊子之學的書信是截至目前熊十力面世的信劄中最長的一通。彰顯出熊十力與鐘泰的學問之淵博、情誼之深厚。

▌鐘泰 《莊子發微》手稿

2015年上海朵雲軒董事長張曉敏主持的《鐘泰友朋信劄》專題研討會邀請了眾多學者以及上海圖書館、上海文史館、南京大學圖書館的專家。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熊月之特別指出:鐘泰的信劄是研究學術、歷史、文化不可多得的文史資料。這裡對於學術問題的討論是深入的、具體的。其中甚至還包括了許多在今天幾乎不為人所熟知,卻在當時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之書信。不僅如此,這些信劄鮮活地呈現出20世紀中國學人的生活狀態,展現了當時的知識份子人群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到他們顛沛流離的人生,以及他們對戰爭的感受和對人民蒙受苦難的反思,如此珍貴的資料難能可見。現在的拍賣收藏應該引領一種風氣,讓這些雖被市場忽視,卻極具學術價值的物件重新得到公眾的關注和瞭解,讓它們的價格與其真正的價值相匹配。拍賣市場,尤其書劄市場,正在進行著一場悄無聲息的收藏革命,這場革命首先就是去深度剖析挖掘信劄的多維度價值。

拍賣黑馬馳騁 信劄市場俏紅

▌高二適 致章士釗信劄

2011年南京經典成交價 563.5 萬元

近幾年來,收藏信劄十分受追捧。其實,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更何況擁有豐厚學術價值的孤本信劄。尤其是一些民國時期的名人學者信劄,因其數量的稀少,人們對它們的收藏熱情遠高於從前。

民國時期僅短短30餘年,名人信劄產出的數量相對於其他時期較少。而且20世紀戰亂仍頻,一些名人信劄能夠流傳下來實屬不易。如鐘泰和熊十力探討莊子之學的有趣秘聞,既體現了二人歷經滄桑後的豁達,又透露出他們博古通今的淵識。豐富的歷史內涵,讓這些信劄收穫了極高的價值認同感,更具有收藏潛力。也有藏家總結出:“信劄在收藏方面的特點是集史料、文獻、文學、書法、文物等多方面於一身,故而模仿較難,贗品較少,也是最考驗收藏者知識水準的門類之一。再有民國是距離現在最近的,也就是現代人最能讀懂的,並且其中的內容與現今社會聯繫最為緊密,自然受到更多的追捧。”

▌傅斯年 抗戰日記及四部重要著作手稿等五冊

西泠拍賣成交價241.5萬元

明清時期歷時數百年,其信劄傳世量很大,可以說是佔據了拍賣市場的半壁江山。許多信劄拍賣的專場也因其數量較多而難創佳績。當然由於基數大,這其中也不乏高價之作。比如金農的書劄以無底價的形式來上拍,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最終以115萬元成交。而朵雲軒在信劄專場的設置方面顯得有序,其對於這一專場的重視程度顯而易見。信劄、書劄市場正在借著人們懷舊情緒的升溫而悄然走紅。

信劄的拍賣早就開始了。對名人信劄的關注最早可追溯到1994年,當時在翰海的秋拍上,一冊15通徐悲鴻行書信劄,當時估價10萬元,平均每通6000多元。可惜最後遭遇流拍。在2004年,翰海又將3通徐悲鴻的信劄拍出24.2萬元的價格,每通平均8萬元。由於信劄的價格更加親民,收藏市場的潛力正在悄然被激發。

▌陳獨秀 致胡適信劄

2009年中國嘉德成交價554.4萬元

一般來說,信劄也具有即興筆墨的性質,且大部分名人信劄、書劄的價格並不高,所以信劄市場的蓬勃發展是大勢所趨,未來市場潛力很大,升值的空間更大。因信劄的唯一性、真實性對嚴肅的歷史有補充的作用,還有不斷被挖掘的價值。隨著高古信劄作品的資源逐漸被開發殆盡,很多作品真假難判。這對鑒定是一個考驗,對市場更是考驗。2015年的股票市場紅紅綠綠、大起大落,但收藏市場卻是在穩中求勝,從朵雲軒一系列的信劄、書劄拍賣專場來看,信劄收藏一路飄紅是必然的。尤其一些民國政要、文人學者類的信劄,其拍賣價格更是天價林立。2005年上海嘉泰秋拍中“古籍善本專場”中,郁達夫致王映霞的8封情書竟以34萬元的價格成交。而錢鐘書致吳祖光的信劄,就是一張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的便箋而已。在這不到十行字的內容裡,真實地記錄了錢氏夫婦與吳氏夫婦的惺惺相惜。然而,這幾行小字最後以2.3萬元成交。在2010年的嘉德秋拍上,內容為齊白石囑託葉恭綽將賣畫所得“三百二十四圓七角”匯入他的中國銀行帳戶的書劄,以33.6萬元拍出。

在北京匡時拍出的2.16億元的“過雲樓”之後,名人信劄、書劄便成為古籍善本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門類。2012年,朱自清楷書七言詩劄竟以161萬元成交。趙之謙的信劄九通也拍得了120.75萬元。同時,趙孟頫的信劄十通也以299萬元高價拍出。2015年1月6日的南京經典秋拍中國書畫專場上,造就了中國文人手稿拍賣最高成交紀錄。其中,茅盾的手稿《談最近的短篇小說》經過44輪激烈競價,以1050萬元成交,其最終成交額更是達到了1207.5萬元。而中國嘉德2015春季拍賣中的“筆墨文章——信劄寫本”專場則總成交額高達1507.08萬元。

▌過雲樓 藏書 錦繡萬花穀 前集四十卷

名人的信劄、書劄雖然隻言片語,隨著研究挖掘其價值日益凸顯,也逐漸成為炙手可熱的藏品。南京文投集團旗下的南京十竹齋2015秋季拍賣於12月29日舉行,而最令人矚目的是其中一批名人信劄的亮相,而這其中也包括關於錢鐘書的信劄。

2015年12月7日,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情愫東瀛——山田家藏大千遺墨”專場舉槌,共呈現84件拍品。最耀眼的則是863號拍品“張大千致山田喜美子信劄”以8000~9000元估價上拍,最終以70萬元高價落槌,成交價更是達到了80.5萬元,超過了最低估價的100倍之多。

▌張大千 致田希美子信劄

2015年北京保利成交價70萬元

同年12月9日上午,保利十周年秋拍“簡素文淵——香書軒秘藏名人書劄·下冊”專場在北京四季酒店舉槌,共推出635件拍品。

拍賣有風險 撿漏需謹慎

近幾年來名人信劄的價格則每年至少以30%的幅度攀升。一些行家認為,藝術品拍賣市場遇冷。而名人書劄、信劄類的拍品價格的穩步增長、後勁十足,這說明市場對於兼具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信劄、書劄的認識愈加深入。另外,朵雲軒的相關專家還從許多特別的角度對此次信劄拍賣進行了收藏價值的探討。比如,這些信劄中的書法行筆;所用箋紙也極具特色,對於喜愛收藏信箋的人來說,機會難得。信劄、書劄市場的走俏並不是偶然,其作為收藏品的價值不容忽視,尤其名人信劄、書劄極具藝術魅力,市場更是火爆。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雖然信劄的收藏市場走紅,但是收藏信劄也需要慎重考量。比如,是否孤本;作者的書寫水準、名氣、歷史地位如何;信劄內容是否涉及重大歷史事件或私人秘聞,等等,都要從自己的學識、修養以及專攻的收藏領域幾個角度來綜合考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