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54321"!中國如何引領這場能源革命?

在過去十年裡, 一種比地球還要古老、在理論上取之不盡的能源在成本上大大地降低, 並且開始大規模地裝備。 這樣的勢頭正在改變現代的能源格局, 同時也改變著地緣政治的秩序。 BBC在今年6月的一篇報導中特別提到, 中國正在引領著全球光伏產業的革命。

近年來太陽能出現大幅的增長, 但它在全球電力生產中依然僅占1%。 主流的觀察者預測到本世紀中葉, 光能將會貢獻全球電力的16%, 甚至更高。 光伏行業正在面臨著一場革命, 而中國正在引領著這場能源的革命, 它在可再生能源設施規模上的擴張讓世界感到震驚。 但世界對於中國的光伏行業還存在著許多的誤解, 有些甚至發展成了刻板印象。 現在, 讓我們細數一下中國光伏行業的“54321”。

五、對中國光伏行業的五個誤解

西方國家對於中國的光伏行業存在著不少誤解, 其中有五個最為盛行。

《New Solar System》澄清了這五個誤解。

《New Solar System》這份報告是基於斯坦福大學Steyer-Taylor能源政策和金融中心長達兩年的研究。 揭示了光伏行業中重要但還不為人所知的改變, 它們將會深刻地影響著全球的光伏行業。

誤解:中國的光伏行業是一個處於破裂邊緣的泡沫

正解 ▼

中國光伏企業正在重組資本結構,

以達到更高的經濟效率。

誤解:中國在光伏領域沒有創新

正解 ▼

中國在光伏領域有重大創新, 不僅是在其傳統強項——製造流程上, 還在基礎科研上。

誤解:全球的光伏行業正在向中國集中

正解▼

中國企業領軍的光伏行業其實在地緣上正在分散化。

誤解:歐美國家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反傾銷作法阻礙了中國光伏行業的發展

正解 ▼

反傾銷的作法促使了中國光伏行業的變革, 而且變得更加強大和精簡。 反傾銷也沒能達到歐美國家扶持本國光伏行業的目的 。

誤解:中國的光伏行業對於外資不開放

正解 ▼

中國政府和企業都有一個共識:中國的光伏行業需要來自西方的資本和精細的投資結構, 這樣才能壯大中國的光伏行業,

進而達到中國在氣候上的目標。

四、中國光伏企業四個維度的進步

在四個維度上, 中國的企業都在不斷地進步。 這四個維度包括:財務狀況、科研能力、製造能力和裝機容量。 我們不妨一一地進行討論。

財務狀況

從近期來看, 由於初期為了佔領全球市場份額而進行的大幅擴張, 大型的中國光伏製造商正面臨著這一做法的反噬, 處於巨大的資金壓力當中。

長期來看, 中國光伏行業的財務狀況是會不斷改善的。 中國光伏行業的整合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將產生更少, 但規模更大、更國際化的光伏企業。

企業的利潤雖然還是很薄, 但在上升之中。 債務雖然還比較高, 但杠杆正在慢慢降下來。 這些都要歸功於2012年光伏行業不景氣的時候大型光伏企業主動降杠杆的做法。

科研

西方國家一直以來普遍的共識是: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 特別是德國, 對光伏科技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中國享受著這些技術, 並且用規模效應將成本降了下來。 但這並不準確,研究發現,中國在光伏領域所做的基礎研究遠遠地超過了傳統的認知。

而其中的一些創新讓中國在一些光伏科技上走在了美國前面。比如說中民新能自主研發的高效率的光伏發電系統以及發電發放技術。

從 “十三五”規劃中可知,中國正在計畫將光伏行業從製造安裝轉型升級到發展創新的行業。中國還在系統地重塑其對於光伏科研的政府支持,以變得更加實際和高效。

製造

中國主導著全球的光伏製造。根據IHS Markit的資料,在2016年,中國生產了全球:

52%的多晶矽;

81%的太陽能矽晶片;

59%的矽太陽能電池;

70%的太陽能模組。

相比之下,美國的資料分別是11%、0.1%、1%和1%。

中國的光伏供應鏈在製造勞動密集型、僅需中小資本、無需過高科技的光伏產品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現階段中國在製造技術要求高的光伏產品方面的能力還比較弱,但已經在平穩的改進了。

裝機容量

截至2010年底,中國的太陽能總裝機量僅為800兆瓦,而到了2016年底,中國官方的估計是76500兆瓦。如果要比較的話,在五年時間裡,中國所增加的裝機容量超過此前的世界太陽能領軍者——德國在過去20年裡所取得的成就。

在未來的幾年內,中國都會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裝機市場。中國的“十三五”規劃中提到,到2020年,中國的太陽能裝機容量要達到110000兆瓦,但有政府高級官員預計真實的裝機容量會達到150000兆瓦,這一數字大約是截至2016年底全球裝機容量的一半。

三、中國光伏企業的三個階段

太陽能產業是否能夠繼續大規模的增長以及其是否能夠對環境作出很大的改變取決於各國的政府是否會讓光伏產業達到經濟效率。許多政府目前所採取的光能政策都是沒有效率的。雖然他們在某些程度上達到了目標,如短期內刺激國內光伏製造或者裝機,但他們所採取的方法多是不可長期持續的,不管是政策還是經濟方面。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世界範圍內光伏政策的大轉變,從慷慨到不必要的支持到不可理喻的忽視。這樣的繁榮——崩潰的迴圈對於所有行業的參與者都沒有好處,包括投資者、太陽能科技企業家、納稅人等等。讓光伏的規模達到能夠顯著減少化石燃料排放的水準需要政府找到更加聰明的政策和金融支持。

中國的光伏企業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將大規模光伏設備的製造商品化;

第二階段,在中國大面積地部署光伏設備;

第三階段,也就是現階段,中國正在嘗試更加深刻、深遠的變革:重塑光伏科研的生態以達到經濟效率。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光伏產業很有可能繼續作為全球光伏產業的主要推動者,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會在光伏產業一直保持著目前的優勢。中國在光伏行業的領軍作用很重要,但同時主導權有所減弱對於其他國家繼續在全球光伏市場競爭也是至關重要的。

二、光伏行業兩個方面的改變

一直以來的普遍認識是全球的光伏行業正在向中國集中,但這樣的情況正在悄然發生改變。改變有兩個方面:公司維度的集中化、地緣維度的分散化。正如上文所言,光伏行業正在經歷整合時期,玩家的數量在變少,但它們都開始將自己的不同部門,從科研到製造,分散到全球各地。這正是一個行業成熟的重要標誌,就像汽車和電子工業一樣。

中國的光伏行業正在走向世界:

一、一個巨大的市場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資料,中國在2016年的光伏裝機容量達到34吉瓦(GW),超過美國新增裝機容量的兩倍,並且占全球的一半。功率單位換算為,1吉瓦(GW)=1000兆瓦(MW),1兆瓦(MW)=1000千瓦(KW)。

2017年上半年光伏裝機容量達到了24吉瓦。在IEA工作的Heymi Bahar表示,“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他還表示,世界上大部分的太陽能電池都是由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製造,占比超過60%。

中國光伏在規模上的巨大還遠不僅如此,現在已經完成一半的中民投寧夏(鹽池)光伏電站全部完工之後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這裡將占地46平方公里,安裝大約750萬塊光伏電板,全部建成後的每日發電量可滿足約200萬戶家庭的一天用電需求。

航拍中民投世界最大單體光伏電站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Business School)的查理斯·多諾萬回憶道“20年前,廉價的太陽能還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當時我們就希望有人能夠用工業規模將成本拉下來”。

“這正是中國現在在做的事情。”

但今天,太陽能只能滿足中國能源總需求的1%。66%的能源還是來自於煤,而在中國國家能源局的規劃中,煤正是要減少使用的能源。到2050年,中國的能源格局與現在可能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政府報告甚至預計屆時有86%的能源為可再生能源,而其中,太陽能將貢獻三分之一。

中國能做到嗎?根據一個專家的觀察,答案是“很有可能”。斯坦福大學Steyer-Taylor能源政策和金融中心的教授Jeffrey Ball表示,“中國現在所做的就是讓這個快速增長的、巨大的行業變得理性。”

全球的光伏行業正在成長、融合、飛躍,這其中,中國企業所起到的領軍作用不可忽視。

未來,中國還會繼續引領著這一場能源革命。

Future Energy: China leads world in solarpower production,BBC

The New Solar System, Stanford Steyer-Taylor Center for Energy Policy and Finance

延伸閱讀:

豈止於大!BBC小哥探訪全球最大單體光伏電站

漢堡G20上的中民投元素

中民投如何重構家庭新能源產業的模式和未來?

但這並不準確,研究發現,中國在光伏領域所做的基礎研究遠遠地超過了傳統的認知。

而其中的一些創新讓中國在一些光伏科技上走在了美國前面。比如說中民新能自主研發的高效率的光伏發電系統以及發電發放技術。

從 “十三五”規劃中可知,中國正在計畫將光伏行業從製造安裝轉型升級到發展創新的行業。中國還在系統地重塑其對於光伏科研的政府支持,以變得更加實際和高效。

製造

中國主導著全球的光伏製造。根據IHS Markit的資料,在2016年,中國生產了全球:

52%的多晶矽;

81%的太陽能矽晶片;

59%的矽太陽能電池;

70%的太陽能模組。

相比之下,美國的資料分別是11%、0.1%、1%和1%。

中國的光伏供應鏈在製造勞動密集型、僅需中小資本、無需過高科技的光伏產品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現階段中國在製造技術要求高的光伏產品方面的能力還比較弱,但已經在平穩的改進了。

裝機容量

截至2010年底,中國的太陽能總裝機量僅為800兆瓦,而到了2016年底,中國官方的估計是76500兆瓦。如果要比較的話,在五年時間裡,中國所增加的裝機容量超過此前的世界太陽能領軍者——德國在過去20年裡所取得的成就。

在未來的幾年內,中國都會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裝機市場。中國的“十三五”規劃中提到,到2020年,中國的太陽能裝機容量要達到110000兆瓦,但有政府高級官員預計真實的裝機容量會達到150000兆瓦,這一數字大約是截至2016年底全球裝機容量的一半。

三、中國光伏企業的三個階段

太陽能產業是否能夠繼續大規模的增長以及其是否能夠對環境作出很大的改變取決於各國的政府是否會讓光伏產業達到經濟效率。許多政府目前所採取的光能政策都是沒有效率的。雖然他們在某些程度上達到了目標,如短期內刺激國內光伏製造或者裝機,但他們所採取的方法多是不可長期持續的,不管是政策還是經濟方面。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世界範圍內光伏政策的大轉變,從慷慨到不必要的支持到不可理喻的忽視。這樣的繁榮——崩潰的迴圈對於所有行業的參與者都沒有好處,包括投資者、太陽能科技企業家、納稅人等等。讓光伏的規模達到能夠顯著減少化石燃料排放的水準需要政府找到更加聰明的政策和金融支持。

中國的光伏企業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將大規模光伏設備的製造商品化;

第二階段,在中國大面積地部署光伏設備;

第三階段,也就是現階段,中國正在嘗試更加深刻、深遠的變革:重塑光伏科研的生態以達到經濟效率。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光伏產業很有可能繼續作為全球光伏產業的主要推動者,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會在光伏產業一直保持著目前的優勢。中國在光伏行業的領軍作用很重要,但同時主導權有所減弱對於其他國家繼續在全球光伏市場競爭也是至關重要的。

二、光伏行業兩個方面的改變

一直以來的普遍認識是全球的光伏行業正在向中國集中,但這樣的情況正在悄然發生改變。改變有兩個方面:公司維度的集中化、地緣維度的分散化。正如上文所言,光伏行業正在經歷整合時期,玩家的數量在變少,但它們都開始將自己的不同部門,從科研到製造,分散到全球各地。這正是一個行業成熟的重要標誌,就像汽車和電子工業一樣。

中國的光伏行業正在走向世界:

一、一個巨大的市場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資料,中國在2016年的光伏裝機容量達到34吉瓦(GW),超過美國新增裝機容量的兩倍,並且占全球的一半。功率單位換算為,1吉瓦(GW)=1000兆瓦(MW),1兆瓦(MW)=1000千瓦(KW)。

2017年上半年光伏裝機容量達到了24吉瓦。在IEA工作的Heymi Bahar表示,“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他還表示,世界上大部分的太陽能電池都是由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製造,占比超過60%。

中國光伏在規模上的巨大還遠不僅如此,現在已經完成一半的中民投寧夏(鹽池)光伏電站全部完工之後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這裡將占地46平方公里,安裝大約750萬塊光伏電板,全部建成後的每日發電量可滿足約200萬戶家庭的一天用電需求。

航拍中民投世界最大單體光伏電站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Business School)的查理斯·多諾萬回憶道“20年前,廉價的太陽能還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當時我們就希望有人能夠用工業規模將成本拉下來”。

“這正是中國現在在做的事情。”

但今天,太陽能只能滿足中國能源總需求的1%。66%的能源還是來自於煤,而在中國國家能源局的規劃中,煤正是要減少使用的能源。到2050年,中國的能源格局與現在可能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政府報告甚至預計屆時有86%的能源為可再生能源,而其中,太陽能將貢獻三分之一。

中國能做到嗎?根據一個專家的觀察,答案是“很有可能”。斯坦福大學Steyer-Taylor能源政策和金融中心的教授Jeffrey Ball表示,“中國現在所做的就是讓這個快速增長的、巨大的行業變得理性。”

全球的光伏行業正在成長、融合、飛躍,這其中,中國企業所起到的領軍作用不可忽視。

未來,中國還會繼續引領著這一場能源革命。

Future Energy: China leads world in solarpower production,BBC

The New Solar System, Stanford Steyer-Taylor Center for Energy Policy and Finance

延伸閱讀:

豈止於大!BBC小哥探訪全球最大單體光伏電站

漢堡G20上的中民投元素

中民投如何重構家庭新能源產業的模式和未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