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山西稅收博物館:古韻門樓結稅緣

位於長治市的山西省稅收歷史博物館, 其古色古香的大門門牌特別引人關注。 其精巧祥瑞的風格是出自哪位高手, 還是整體搬遷到此?

只見這座古式門樓按照傳統民間的設計方案, 屬於磚木結構二木打垛, 由118件大小不一的成品木料構成, 其中主料59件, 寓意人丁興旺經久不衰, 從這個門庭走出的人個個是一撥千轉, 出類拔萃。 縱觀門樓的建築設計, 美觀大方, 全面完整, 門樓按照一個民間傳說故事“獅滾繡球”的寓意來設計, 從門樓週邊至內圍的彩繪雕刻來看, 分別為“靈鹿銜芝”、“孔雀牡丹”、“松鼠葡萄”、“黃綾卷書”、“泰山石敢當”、“五彩祥雲”、“升斗拱”、“鱷龍捕食”,

每一幅圖案都有一個寓意故事, 既有驅邪鎮宅的象徵, 又有家庭吉祥、人財兩旺的期望, 如“獅”乃獸中之王, “牡丹”花中之王, “孔雀”禽中之王, “龍”中華傳人, “鹿”長壽之最, “靈芝”起死回生, “升鬥”五穀豐登, “葡萄”多子多福, “松鼠”小巧多智等等, 都是民間崇拜信仰的鎮宅、吉祥、平安之物。 人們期盼的願望和夢想都刻意在門庭之中, 有望給家庭送來好運, 送來福氣, 送來財富。

這座古式門樓是黎城縣洪井鄉白雲村46號的一座農村老式古門樓。 它是如何從邊遠的山區移址繁華的鬧市, 而且又與稅收聯繫在一起, 可謂機緣巧合。 2003年實行農村稅費改革, 我所在的黎城縣地稅局農稅分局擔負著全縣農業稅收徵收管理工作,

當時在洪井鄉白雲村入戶過程中, 這座古老的門樓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時隔十年, 2012年我調整到縣局辦公室工作, 正值市地稅局要籌建稅收發展歷史博物館, 按設計要求, 需要收集一座民間的古式門樓, 領導把任務落實在我的頭上, 我突然想起來這座門樓。 在拆移過程中, 請了專業的泥瓦師傅, 拆整為零, 分類編號, 原汁原味地進行異地拆移重建, 保證了原有的結構和風格。 見證了各個時期幾代家庭的歷經滄桑的門樓, 所在的院落是兩座四合套大院, 呈“一”字型排列, 坐西向東, 建築設計相當講究, 頗有風格。 原房主是一家姓杜的老財主, 土改時對地主要求“淨身出戶”, 當年這座院落分給了三家貧下中農,

苗桃生是其中的一家, 後苗桃生就把整個院落買下。

提起這個門樓, 苗桃生講述了他對這座門樓的珍惜和維護。 60年代,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 全民“橫掃一切牛鬼蛇神”, 可想而知一個古老門樓更是重點打擊對象。 當時的苗桃生在工廠上班, 搭黑趕回家中, 把門樓的雕刻圖案全部用泥土抹實, 塗上黑色染料。 第二天紅衛兵拿著斧頭、鋸條到了門口, 在苗家人再三懇求下, 紅衛兵放棄了損毀行為, 使這座門樓避免了一場災難。 泥土在上面抹了十幾年, 直到文革結束二兒子結婚, 苗桃生才小心謹慎地把泥土扒掉, 進行了重新油漆。 在沉睡十幾年後, 這座古老的門樓又恢復它原來的光彩。 在對這座門樓的收集過程中,

苗桃生多次以多種理由拒絕轉讓, 可是門樓的所有權歸兩個兒子所有, 最終兩個兒子決定轉讓, 直到現在苗桃生提起拆遷門樓的事, 兩眼都掛著淚水, 由此可見他對這座門樓的眷戀之情。

苗家這座老式門樓抿樑、斗拱、壓剪上的各種圖案都是經過木匠油匠的精心雕刻和描繪, 採用平面油畫和立體雕刻相結合的處理工序, 更顯得門樓高貴雅致。 一座好的門樓既是一個家庭貧富的象徵, 又體現了各個歷史時期的建築風格和工匠的技術造詣, 同時門樓雕刻描繪的各種圖案寓意著驅邪鎮宅, 富家興人, 吉祥如意。 這座門樓可追溯到200多年以前, 在苗家的精心呵護下, 保存的相當完整, 在黎侯大地可以說是獨一無二,

沒有一座古式門樓可與之媲美。 (長治市黎城縣地稅局 張端芳)至 6月30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