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謝月琴:空空的感覺

面對大千世界的萬紫千紅, 形形色色的芸芸眾生;面對情天幻海的癡男怨女, 欲海難填的貪婪和追名奪利的艱辛, 冰山上那朵清雅脫俗的雪蓮輕唱淺吟著:“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大自然給了人生存的物質條件, 以實體生存的人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色相而生存, 以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第一性而派生著精神文化的發展, 而精神和神識的智慧又決定著人們的層次和品位, 從這個意義上講“空”體現在“色”上, 精神以物質做為存在方式並以物質為依附而體現出來, 這就是“空即是色”, 然而自然界包括萬事萬物都是發展變化的“無常”, 成、住、壞、空才是生命和自然的本來面目, 也就是說一切皆是夢幻, 並不具有實相性, 這就是“色即是空”, 做為以物質實體存在的人不必過份看重色相而放棄品德修行, 其實佛陀的智慧就是要普渡智慧的人覺悟,
但佛陀還是教育人們“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而語重心長, 讓人們以慈悲為懷, 救贖自己的靈魂, 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為有情無情眾生服務, 將貪嗔癡貢高慢摒棄掉, 去掉“我執”, 還心靈本來而清靜的面目, 讓生命在無形中延伸……

“相由心生”, 人們往往看到的相是虛相和假相, 有什麼樣的心態便會有什麼樣的相, 這就決定了人們的不同認知和不同層次;也就決定了人們處理問題的不同方式;在一些人看來很重的名利地位金錢等便在覺悟者眼裡輕如鴻毛;這就成了覺者和迷者的分水嶺, 縱觀儒釋道文化的修行精華都蘊涵其中。

冰山雪蓮突然開悟:慈悲一點, 糊塗一點, 包容一點, 忘記一點,

看開一點, 放下一點的禪境是如此美好, 也是如此輕鬆, 不著一切相的寂靜本然便會顯現出生命的真諦和覺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