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印度、埃及、巴比倫和中國的宇宙觀念

古代印度、埃及、巴比倫和中國的宇宙觀念

古代的一些民族認為, 大地是平坦的, 而且靜止不動, 整個天空包括太陽和月亮每天圍繞它旋轉一周。

他們的一些想法, 在我們現在看來非常奇特。 印度吠陀時代的祭師認為, 大地是由十二根巨柱支撐著, 在夜間, 太陽在地下通過, 在巨柱間穿行時還要設法不碰上它們。 印度教的理論更為奇特, 按照這種理論, 大地馱在四隻大象的背上, 而這四隻象則站立在一隻巨龜的殼上, 這巨龜在無邊的海洋中遊動著。

古埃及人和古巴比倫人心目中的宇宙比較相似, 他們認為宇宙是一個方盒, 天是一塊平坦或穹隆形的天花板, 四方有四個天柱, 即山峰所支撐, 星星是用鏈索懸掛在天上的燈, 在方盒的邊沿上, 圍著一條大河, 河上有一條船載著太陽來往。

在古代中國, 關於宇宙的形態也有不同說法。 有人認為, 大地是平的, 浮于水上, 天象半個雞蛋殼倒扣于水上, 天和地之間充滿了無形的元氣, 所以天不會下沉。 還有人認為, 宇宙就像一個雞蛋,

天是蛋殼, 地是球形的蛋黃, 在天的包圍中央, 浮在水上。

古希臘人眼中的宇宙

在東方文明發展的同時, 古希臘文明也發展到了很高的程度。 由於地理與歷史的原因, 古代世界的許多條知識之流在希臘匯合起來, 由古希臘人總結並加以發揚,

成為世界文明發展的一個突出階段。 對於宇宙的認識, 在古希臘時代也得到了空前發展。

古希臘人對宇宙的看法, 有各種不同的觀點。

有一個叫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的人, 他大概生活在西元前610—前545年, 他通過觀察發現, 天空總是圍繞著北極星旋轉, 因此他得出結論說, 天空的可見的穹窿是一個完整的球體的一半,地球就處在這個球體的中心。在他之前,人們一直以為大地是一塊無限厚的堅實的地板,而阿那克西曼德把它說成

他之前,人們一直以為大地是一塊無限厚的堅實的地板,而阿那克西曼德把它說成是一個有限的扁平的圓筒,最初由水、空氣和火的外衣包圍著,浮游在天球之中。太陽與星星就是從原來的火焰外衣中分裂出去的碎片,系在圓形的天上,隨著天空繞地球轉動,地球則是萬物的中心,太陽在夜間就轉到地下面去了。

在阿那克西曼德之後,有一位叫畢達哥拉斯的學者,他和他的追隨者被人稱作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認為,地球是一個球體,如果假定地球在運動,就能夠更好,並且更簡單地解釋人們從地上看到的天體的運動(這種運動稱為天體的視運動)。他們還認為,地球不是繞著自己的軸心轉動,而是繞著空間中固定的一點轉動,就像系在繩子一端的石塊一樣轉動。在這個固定點上有一個中央火,這是宇宙的祭壇,是人永遠也看不見的。看到這裡,你也許會問,這個中央火是不是太陽?這和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太陽系不是一樣嗎?那畢達哥拉斯派的觀點不是大大早於哥白尼了嗎?問得好,然而,畢達哥拉斯派的中央火並不是指太陽,而是他們虛構的物質。

古希臘有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他是古希臘知識的集大成者,在他幾乎囊括一切的知識體系中,他提出了自己的宇宙觀,他認為地球是球體,宇宙的中心是地球,月亮、太陽其他行星和恒星依次排列在地球以外的不同軌道上,構成了一個地球中心的宇宙體系。由於亞里斯多德的學術威望,他的學說統治了當時及以

一個地球中心的宇宙體系。由於亞里斯多德的學術威望,他的學說統治了當時及以後的天文學界,對天文學家接受其他的假說起了很大的阻礙作用。

西元前四世紀時,隨著航海的發展,歐洲人在地理有了許多發現。當時已經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還有人發現晝夜的長短隨緯度而不同,進而認為地球在空間中央繞著自己的軸而自轉。作出更大膽假說的是一個叫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的人,對於宇宙的結構,他認為恒星與太陽是不動的,地球沿著一個圓周的周邊繞太陽運動,太陽則在軌道的中心。

聰明的朋友會問,我們在行駛的汽車上看兩旁靜止的樹,覺得樹在向後運動,既然地球是運動著的,那麼從地球上看恒星也應該是在運動的,為什麼我們卻看不到這種現象呢?阿利斯塔克解釋說,這是因為恒星的距離同地球軌道直徑比起來極其巨大的緣故。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這種經驗,如果你在行駛的汽車上看窗外的太陽,你會發現,無論汽車跑得多麼快,只要它行駛的方向不變,太陽總是出現在相同的位置,好像緊緊跟著你似的。為什麼?不難想出,這是因為太陽離地球太遠,汽車移動的距離和它相比太微不足道了,就好像沒有移動一樣。

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阿利斯塔克對宇宙形態的假設有許多是正確的,大大超過

了同時代人的認識。但這種超前往往導致了這種知識的傳播上的困難,人們更傾向於接受得到公認的、占主流的知識,而不願意相信那些大膽和超前的假說。在古希臘,關於宇宙形態的普遍認識是把地球當做宇宙的中心,其他一切星體都圍繞地球運轉,這更符合人們從地球來觀察宇宙的習慣,因而得到大多數人的接受。這種認識又因為像亞里斯多德這樣偉大學者的權威而得到加強。這種情形在科學的發展中是常常可以看到的。

天空的可見的穹窿是一個完整的球體的一半,地球就處在這個球體的中心。在他之前,人們一直以為大地是一塊無限厚的堅實的地板,而阿那克西曼德把它說成

他之前,人們一直以為大地是一塊無限厚的堅實的地板,而阿那克西曼德把它說成是一個有限的扁平的圓筒,最初由水、空氣和火的外衣包圍著,浮游在天球之中。太陽與星星就是從原來的火焰外衣中分裂出去的碎片,系在圓形的天上,隨著天空繞地球轉動,地球則是萬物的中心,太陽在夜間就轉到地下面去了。

在阿那克西曼德之後,有一位叫畢達哥拉斯的學者,他和他的追隨者被人稱作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認為,地球是一個球體,如果假定地球在運動,就能夠更好,並且更簡單地解釋人們從地上看到的天體的運動(這種運動稱為天體的視運動)。他們還認為,地球不是繞著自己的軸心轉動,而是繞著空間中固定的一點轉動,就像系在繩子一端的石塊一樣轉動。在這個固定點上有一個中央火,這是宇宙的祭壇,是人永遠也看不見的。看到這裡,你也許會問,這個中央火是不是太陽?這和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太陽系不是一樣嗎?那畢達哥拉斯派的觀點不是大大早於哥白尼了嗎?問得好,然而,畢達哥拉斯派的中央火並不是指太陽,而是他們虛構的物質。

古希臘有一位偉大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他是古希臘知識的集大成者,在他幾乎囊括一切的知識體系中,他提出了自己的宇宙觀,他認為地球是球體,宇宙的中心是地球,月亮、太陽其他行星和恒星依次排列在地球以外的不同軌道上,構成了一個地球中心的宇宙體系。由於亞里斯多德的學術威望,他的學說統治了當時及以

一個地球中心的宇宙體系。由於亞里斯多德的學術威望,他的學說統治了當時及以後的天文學界,對天文學家接受其他的假說起了很大的阻礙作用。

西元前四世紀時,隨著航海的發展,歐洲人在地理有了許多發現。當時已經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還有人發現晝夜的長短隨緯度而不同,進而認為地球在空間中央繞著自己的軸而自轉。作出更大膽假說的是一個叫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的人,對於宇宙的結構,他認為恒星與太陽是不動的,地球沿著一個圓周的周邊繞太陽運動,太陽則在軌道的中心。

聰明的朋友會問,我們在行駛的汽車上看兩旁靜止的樹,覺得樹在向後運動,既然地球是運動著的,那麼從地球上看恒星也應該是在運動的,為什麼我們卻看不到這種現象呢?阿利斯塔克解釋說,這是因為恒星的距離同地球軌道直徑比起來極其巨大的緣故。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這種經驗,如果你在行駛的汽車上看窗外的太陽,你會發現,無論汽車跑得多麼快,只要它行駛的方向不變,太陽總是出現在相同的位置,好像緊緊跟著你似的。為什麼?不難想出,這是因為太陽離地球太遠,汽車移動的距離和它相比太微不足道了,就好像沒有移動一樣。

從現在的觀點來看,阿利斯塔克對宇宙形態的假設有許多是正確的,大大超過

了同時代人的認識。但這種超前往往導致了這種知識的傳播上的困難,人們更傾向於接受得到公認的、占主流的知識,而不願意相信那些大膽和超前的假說。在古希臘,關於宇宙形態的普遍認識是把地球當做宇宙的中心,其他一切星體都圍繞地球運轉,這更符合人們從地球來觀察宇宙的習慣,因而得到大多數人的接受。這種認識又因為像亞里斯多德這樣偉大學者的權威而得到加強。這種情形在科學的發展中是常常可以看到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