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貨幣政策基調不變 降准或成選項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資料, 8月份, 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資料同比漲幅均有擴大。

業內人士表示,

儘管8月物價漲幅擴大, 但未來通脹仍將維持低位水準, 物價不會持續大幅攀升, 物價波動對貨幣政策也不會構成較大影響。 貨幣政策仍將保持穩健中性基調。 不過, 最近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走勢的變化為貨幣政策工具選擇提供了更大空間, 降准成為可能的政策選項。

雙升 物價漲幅擴大

統計局資料顯示, 8月份, CPI環比上漲0.4%, 同比上漲1.8%;PPI環比上漲0.9%, 同比上漲6.3%。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表示, CPI環比漲幅擴大主要受雞蛋和鮮菜價格上漲較多影響。 其中, 雞蛋產量減少, 價格上漲16.2%;高溫多雨和強對流天氣導致鮮菜儲運成本增加, 價格上漲8.5%;雞肉和豬肉價格分別上漲3.0%和1.3%, 上述四項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32個百分點。 而PPI方面,

同比漲幅在連續3個月保持穩定之後, 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 在主要行業中, 漲幅擴大的有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上漲29.1%;石油加工業, 上漲16.8%;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上漲16.3%;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 上漲15.7%。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 季節性因素影響食品價格上漲, 是帶動8月CPI上升的主要原因。 夏天全國性高溫和強降雨天氣影響了蔬菜等農產品的生產和供應, 使得食用農產品價格出現了持續上漲。 鮮菜、雞蛋等農產品價格環比、同比漲幅都顯著擴大。

“PPI同比漲幅在連續3個月平穩運行之後反彈回升至6.3%, 主要是近期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類產品價格大幅上升所致。 ”連平表示, 近期鋼材價格大幅上漲有多方面原因,

一方面基建和部分製造業復蘇拉動需求, 另一方面去產能和環保限產帶來供給收縮, 也不排除大量資金流入初級產品市場的可能。 PPI上升有助於工業企業盈利改善。 工業產品價格漲幅擴大可能會繼續促進企業利潤增長, 促進生產和投資行為。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周景彤表示, PPI漲幅走高從結構來看, 主要是由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引起的, 而在生產資料當中, 採掘業上漲幅度最大, 漲幅比上月擴大了2.4個百分點, 同期原材料工業擴大了1.7個百分點, 加工工業擴大了0.6個百分點。 PPI同比環比漲幅由此前的高位回落轉為重拾加快, 意味著在投資較快增長和去產能背景下, 能源原材料價格漲幅的再次擴大, 這將對下一步CPI漲幅帶來更大壓力。

展望 物價或平穩運行

雖然8月CPI和PPI資料同比漲幅均有擴大, 但多位業內專家認為, 未來通貨膨脹將維持低位水準, 物價不會持續大幅攀升。

申萬宏源的研報預測, 儘管8月CPI顯著回升, 但在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 年內食品CPI漲幅均將處於低位;而生豬價格的上漲也難以持續, 預計四季度會有所回落。 且生活資料PPI仍然保持穩定, 對CPI的傳導有限。 另一方面, 環保限產仍將繼續支撐PPI, 經濟和政策均不支持企業大幅擴張產能, 週期行業的盈利有望延續。

連平預測, 下半年CPI上升幅度較為有限。 雖然天氣原因導致食品價格上升, 但同比漲幅仍然為負, 依然為低通脹水準。 隨著天氣影響因素的減弱, 即便未來食品價格恢復性上升,

漲幅也不會太大。 而今年全年CPI平均漲幅仍將低於去年。

周景彤也認為, 未來CPI漲幅不會太明顯, 全年應該在2%左右。 但需要注意的是, 由於食品價格尤其是禽蛋、鮮菜價格上漲較快, 加之“豬週期”由下轉上, 以及前期PPI上漲對CPI帶來一定的傳導壓力, 未來CPI還有上升趨勢。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 因為上游價格如果漲得太多可能部分向CPI傳導, 但明顯會對經濟增長形成阻力。 經濟增長如果穩不住, CPI上漲的動能也不會太足。 因此, CPI未來幾個月的走勢還會處於比較溫和的狀態。

工業領域價格方面, 連平認為, PPI反彈可能是短期現象, 未來漲幅仍會收窄。 PPI走勢受大宗商品價格影響較大, 未來大宗商品價格難以大幅上升, 不會進一步推升PPI。需求對工業產品價格拉動作用難以顯著增強,受翹尾因素走弱影響,下半年PPI同比漲幅將低於上半年。

但也有專家對此持有不同意見。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未來供求缺口將在很長一段時間維持,原因在於銀行對‘兩高一剩’行業限貸、環保督查、供給側去產能。這意味著中上游工業品價格和企業盈利水準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保持高位。”

態勢 降准或成政策選項

儘管8月物價漲幅有所擴大,但是業內人士表示,物價的波動對目前貨幣政策的約束性影響不大。而鑒於目前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和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的情況,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貨幣政策運用的空間有所擴大。

周景彤認為,由於短期物價漲幅擴大有限,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宏觀經濟政策的方向和節奏,但可能在力度上會有小的調整。連平也表示,雖然CPI和PPI都有上升,但目前不存在明顯通脹壓力,物價波動對貨幣政策不會構成影響。

從人民幣匯率角度來看,9月8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5032,較前一交易日上漲237點,這是中間價連續第10個交易日上調,也創2011年初以來最長連漲紀錄。

對外經貿大學校長助理丁志傑表示,目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態勢,給貨幣政策選擇提供了更大的空間。過去大家擔心降准會給人民幣帶來貶值壓力,現在這種擔心不存在了。因此,通過降准的方法來釋放流動性成為可能的政策選項。這是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化的重要舉措,並不是所謂的“大水漫灌”。

從銀行間市場流動性角度來看,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偏緊態勢明顯。2017年前兩個季度超儲率均值1.35%,較2016年全年超儲率均值2.05%下降0.7個百分點,2017年以來用超儲率衡量的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明顯偏緊。從大銀行和中小銀行的結構上看,銀行間流動性同樣“問題重重”。他表示,降准替代外占、緩解流動性總量及結構矛盾,是最佳之選。“目前央行降准已經具備較好的政策視窗期。”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外匯占款從27.3萬億元的最高點下降到目前的21.5萬億元;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21.5%的最高點下降到目前的17%。自2016年3月降准至今,央行主要通過“逆回購+MLF”方式補充流動性。截至今年8月末,MLF餘額4.3萬億元,比2016年2月末增加3萬億元,基本對沖了外匯占款同期減少的2.4萬億元。不過這種方式有兩個缺陷:一是成本高,銀行獲得1年期MLF利率為3.2%,而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為1.62%。二是不對稱,只有大中型銀行才有機會直接從央行獲得MLF支持。央行之所以未能降准,主要是擔心形成人民幣貶值預期。當前,人民幣升值預期強化,可以適時降准,並逐步回籠MLF,此舉不僅可以降低金融機構自身融資成本,更主要的是,可以有效引導金融機構降低實體經濟部門融資成本,且不會引起流動性寬鬆。

值得注意的是,諸多業內人士強調,目前整體的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基調未變,即使降准也絕不意味著貨幣寬鬆和“大水漫灌”的流動性投放。“在我國宏觀經濟企穩向好以及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央行須加強與市場溝通,避免造成貨幣政策寬鬆的預期。” 溫彬表示。(記者 林遠 張莫/北京報導)

不會進一步推升PPI。需求對工業產品價格拉動作用難以顯著增強,受翹尾因素走弱影響,下半年PPI同比漲幅將低於上半年。

但也有專家對此持有不同意見。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未來供求缺口將在很長一段時間維持,原因在於銀行對‘兩高一剩’行業限貸、環保督查、供給側去產能。這意味著中上游工業品價格和企業盈利水準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保持高位。”

態勢 降准或成政策選項

儘管8月物價漲幅有所擴大,但是業內人士表示,物價的波動對目前貨幣政策的約束性影響不大。而鑒於目前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和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的情況,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貨幣政策運用的空間有所擴大。

周景彤認為,由於短期物價漲幅擴大有限,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宏觀經濟政策的方向和節奏,但可能在力度上會有小的調整。連平也表示,雖然CPI和PPI都有上升,但目前不存在明顯通脹壓力,物價波動對貨幣政策不會構成影響。

從人民幣匯率角度來看,9月8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5032,較前一交易日上漲237點,這是中間價連續第10個交易日上調,也創2011年初以來最長連漲紀錄。

對外經貿大學校長助理丁志傑表示,目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態勢,給貨幣政策選擇提供了更大的空間。過去大家擔心降准會給人民幣帶來貶值壓力,現在這種擔心不存在了。因此,通過降准的方法來釋放流動性成為可能的政策選項。這是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化的重要舉措,並不是所謂的“大水漫灌”。

從銀行間市場流動性角度來看,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偏緊態勢明顯。2017年前兩個季度超儲率均值1.35%,較2016年全年超儲率均值2.05%下降0.7個百分點,2017年以來用超儲率衡量的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明顯偏緊。從大銀行和中小銀行的結構上看,銀行間流動性同樣“問題重重”。他表示,降准替代外占、緩解流動性總量及結構矛盾,是最佳之選。“目前央行降准已經具備較好的政策視窗期。”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外匯占款從27.3萬億元的最高點下降到目前的21.5萬億元;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21.5%的最高點下降到目前的17%。自2016年3月降准至今,央行主要通過“逆回購+MLF”方式補充流動性。截至今年8月末,MLF餘額4.3萬億元,比2016年2月末增加3萬億元,基本對沖了外匯占款同期減少的2.4萬億元。不過這種方式有兩個缺陷:一是成本高,銀行獲得1年期MLF利率為3.2%,而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為1.62%。二是不對稱,只有大中型銀行才有機會直接從央行獲得MLF支持。央行之所以未能降准,主要是擔心形成人民幣貶值預期。當前,人民幣升值預期強化,可以適時降准,並逐步回籠MLF,此舉不僅可以降低金融機構自身融資成本,更主要的是,可以有效引導金融機構降低實體經濟部門融資成本,且不會引起流動性寬鬆。

值得注意的是,諸多業內人士強調,目前整體的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基調未變,即使降准也絕不意味著貨幣寬鬆和“大水漫灌”的流動性投放。“在我國宏觀經濟企穩向好以及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央行須加強與市場溝通,避免造成貨幣政策寬鬆的預期。” 溫彬表示。(記者 林遠 張莫/北京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