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如何從公開資料中發現上市公司財務造假?

輝山乳業突然間股價崩潰, 渾水發現問題後, 這家公司自買維持股價一年, 直到資金方山窮水盡, 於是問題來了, 投資者如何從上市公司公開的財務報告中,

發現資料中存在的問題?

其實投資人可以通過一個常識, 發現問題:即一個傳統的行業中, 一個上市公司, 連續幾年, 長期維持高於行業平均值/行業龍頭的高毛利潤率, 是值得懷疑的, 因為行業內沒有秘密, 一旦創新, 別人可以學習你的商業模式。

公司名稱

2016年毛利潤率

2015年毛利潤率

地區

輝山乳業

56%

57%

東北

伊利集團

38%

35%

內蒙古

天潤乳業

30%

33%

新疆

平均值

38%

34%

(資料來自大智慧軟體資料, 僅作為案例, 不做資料真實性評價)

很多股民都懷疑, A股的上市公司財務資料是否真實。 那麼港股是不是成熟市場?投資人是否成熟?是不是應該在渾水出報告的第二天就有人發覺造假?在香港這樣成熟的市場, 市場監管也是什麼問題都沒有發現,

而且這並不是個案, 去年漢能, 桑德國際, 恒發洋參等都是這種崩潰模式, 即使是很多港股通標的, 也是無任何甄別篩選, 一些千股存在的意義要麼是為了賣殼, 要麼是為了操縱價格, 通過資訊不對稱欺騙投資者, 而我們發現, 除非他們資金鏈自己斷裂, 否則, 在港股, 只要門面撐著, 他們仍然可以堂而皇之的存在。

中國的監管在這一方面, 比之香港, 那是好了不少, 特別是最近, 各種問詢很平凡, 但是對於無限擴容的證券市場, 靠人力有限的幾個機構監管, 或者通過新聞媒體監管, 顯然是不足的。 而成熟市場的做空機制能夠解決一部分問題, 因為雖然渾水的資訊也未必都是真的, 而且為了做空獲利他們也會去製造一些負面新聞。

但是渾水機構的確在一定程度上, 通過利益驅動對上市公司形成了監管。

監管、做空機制和賠償機制, 一個都不能少, 港股很多股票波動都趨於零, 而主要流動性都是給了少部分的股票, 在沒有大陸人參與之前, 他們的股票收益主要是通過分紅數位和債券利率比較, 所以在港股的價值投資就是找連續分紅現金的股票, 因為投資人普遍對其他公司缺乏信任, 他們覺得資產資料沒有參考意義。 而這方面美股則略有不同。 所以美股對於分紅的要求和敏感程度不大, 而對於營收增長十分關注。

美股退市, 除了幹壞事的少數退市, 大多數退市都是企業主動私有化, 那些早期參與公司的機構賣出非常堅決,

如果股價過低, 上市公司就會被迫退市, 如果要維持價格, 實際控制人就要自己去買入維持股價, 另加上各種渾水登門, 機構監管, 若是造假分分鐘天堂到地獄, 所以在美國股市的股票都會知難而退進行私有化。 而香港和A股如今退市少, 歸根到底都是政策的漏洞。

故而A股市場不是一個發行制度的問題, 而是多種制度缺失的綜合問題。 退市制度完善前, 還是慎言註冊制。 如今監管走強是一件好事, 只是這件好事主觀性還是很強, 缺乏其他制度的配套, 無法發揮整個市場各力量的能動性。 等到這個市場擴容到很大的程度, 或者因為週期流動性突然增加, 監管者容易被海量的資料淹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