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一二線城市航線飽和,支線航空的機遇來了麼?

咸陽到漢中的航線大約40來分鐘, 飛機剛上去, 飛躍秦嶺, 很快就降落, 這樣的短線航班被稱為支線航空線路。

支線航空, 顧名思義,

是指短距離、中小城市之間的非主幹航線, 使用的飛機一般是座位數在110座以下的小型客機, 飛行距離在600-1200公里。

據記載, 八十年代, 世界各地有700多家支線航空公司運營;截止到2017年, 已有1700家運營商, 每年有6.27億支線航空座位供人們飛行使用, 每年全球支線航空機隊飛行1300萬小時。

我國支線航空客運份額在2%-4%之間

據不完全資料顯示, 在北美、歐洲等成熟的航空市場, 支線航空占到30%~40%的比例, 我國支線航空受多種制約因素限制, 支線航空客運周轉量在整個市場中份額徘徊在2%-4%之間。

中國民航局的資料顯示, 2016年, 中國旅客輸送量在200萬以下的支線機場比2015年增加7個, 總數達到169個, 完成旅客輸送量占全部境內機場旅客輸送量的8.1%。

相對于歐美,

我國支線航空發展緩慢。

但是, 這種發展緩慢的現狀在逐漸改變, 中國民航局運輸司副司長于彪8月29日在銀川舉行的2017中國民航支線航空論壇上說, 中國將積極發展支線航空, 以幹支線協同發展的航空網路構建面向城市群和機場群的“新聯通”。

我國十大城市群。

圖片來源/網路

目前, 我國已經形成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和機場群, 這些地區集中了我國大部分的一二線城市, 業內人士認為, 國內一二線機場的航線資源已經接近飽和, 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機場已經沒有任何開通新航線機會, 航空公司新引進運力將逐步向三四線城市延伸, 這將給支線發展帶迎來新機遇。 在這之外, 很多高原和內陸地區的支線航空建設也正緊鑼密鼓, 貴州、雲南、新疆、內蒙古、黑龍江等地的支線航空都有望成為未來支線航空產業發展的增長點。

其實, 支線航空概念上的莫衷一是, 是按照機型、航線距離還是目的地城市規模界定, 尚沒有統一標準, 除此之外, 還有一二線航空市場飽和後向外延伸對支線航空衝擊的因素在裡面。

按照支線航空的行業標準, 窄體客機被排除在支線航空之外, 窄體客機較常見的包含A320系列和B717、B737和B757等機型。 過去, 我國對窄體客機的依靠程度較高, 現在, 一二線航空市場資源飽和, 導致窄體機過度越位二三線市場,

甚至是四線市場, 窄體機經營範圍從一二線城市或省會城市之間運營逐步轉變為三四線城市之間運營, 窄體客機執飛支線市場, 支線航空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不容過於樂觀的是, 支線航空的短途特徵還面臨著高鐵的衝擊, 資料顯示, 69.5%的遊客在1000公里以上的旅途交通選擇時會選擇高鐵, 而不選擇支線航空。

2017支線航空補貼方案各地占比。資料整理/CARNOC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對支線航空的扶持也很給力。2017年,民航局財務司根據《支線航空補貼管理暫行辦法》(民航發[2013]28號)民航發展基金使用管理有關規定,給31家航空公司出予以補貼,補貼總額達9.88億元。

干支結合掘金支線航空

除了我國政府對於支線航空的扶持力度較大,另外因為我國國土面積廣袤,有很多地方不適合起降大型客機,這些都給支線航空產業保留著較好的自然生存空間。

中國較大的支線航空市場潛力,也吸引著眾多國外行業巨頭前來掘金。其中,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取得了中國支線飛機約80%的市場份額。全球最大的支線飛機租賃公司北歐航空租賃市場部高級總裁Orlando Ferro曾表示,美國和歐洲的支線航空市場已足夠成熟,增長已接近飽和,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擁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面對巨大的市場空間和較大的挑戰,我們該如何發展支線航空產業?國外的經驗是干支結合,這一模式也得到了國內航空業內的認可。

本文部分內容借鑒二十一經濟報導、民航資源網

文 | 王慶濱

編輯 |王慶濱

本文為新京報每日旅遊新聞(ID:xjblvyou)內容

2017支線航空補貼方案各地占比。資料整理/CARNOC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對支線航空的扶持也很給力。2017年,民航局財務司根據《支線航空補貼管理暫行辦法》(民航發[2013]28號)民航發展基金使用管理有關規定,給31家航空公司出予以補貼,補貼總額達9.88億元。

干支結合掘金支線航空

除了我國政府對於支線航空的扶持力度較大,另外因為我國國土面積廣袤,有很多地方不適合起降大型客機,這些都給支線航空產業保留著較好的自然生存空間。

中國較大的支線航空市場潛力,也吸引著眾多國外行業巨頭前來掘金。其中,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取得了中國支線飛機約80%的市場份額。全球最大的支線飛機租賃公司北歐航空租賃市場部高級總裁Orlando Ferro曾表示,美國和歐洲的支線航空市場已足夠成熟,增長已接近飽和,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擁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面對巨大的市場空間和較大的挑戰,我們該如何發展支線航空產業?國外的經驗是干支結合,這一模式也得到了國內航空業內的認可。

本文部分內容借鑒二十一經濟報導、民航資源網

文 | 王慶濱

編輯 |王慶濱

本文為新京報每日旅遊新聞(ID:xjblvyou)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