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琴美學中的儒家思想

儒家認為音樂的首要功能是教化, 所以其美學思想的出發點是音樂服務于政治、禮法等。 古琴作為我國傳統樂器的代表, 被視為“八音之首”,

當然被賦予治國、平天下的要義, 所以強調古琴經世致用的功用成為儒家古琴美學思想的一個重要特徵。

《左傳》“君子之近琴瑟, 以儀節也, 非以怊心也”。 《新語•無為》“昔虞舜治天下, 彈五弦之琴, 歌《南風》之詩, 寂若無治國之意, 漠若無憂民之心, 然天下治”等率先對音樂和政治的關係追根溯源, 並在古琴領域建立了禮樂思想。 此後, 音樂和政治、禮法的關係成為傳統琴論所強調的重點問題。

《淮南子•主術訓》“孔子學鼓琴于師襄而諭文王之志, 見微以知明矣。 延陵季子聽魯樂而知殷、夏之風, 論近以識遠也。 作之上古, 施及千歲, 而文不滅, 況於並世化民乎”。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琴音調而天下治。 夫治國家而弭人民者, 無若乎五音者”。

《新論•琴道》“總會樞要, 足以通萬物而考治亂也”。 朱長文《琴史》“君子之于琴也, 非徒取其聲音而已, 達則於以觀政焉, 窮則於以守命焉”。 范仲淹《聽真上人琴歌》“將治四海先治琴”。 《誠一堂琴談•集論》“古之聖帝明王所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者, 咸賴琴之正音是資焉”。 《琴學正聲•指法精義說》“琴之為器, 貫眾樂之長, 統大雅之尊, 系政教之盛衰, 關人心之邪正”。 以上等等言論均認為古琴的主要功能是教化和修身。 既然強調古琴的禮樂思想和修身之用, 儒家在古琴美學思想中就格外注重音樂與其外部關係的研究, 而忽視對其自身藝術規律的探索, 由此就必然導致重德輕藝、重道輕欲的結果。

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 必然會受到政治思潮和道德觀念的影響,

所以它和政治、禮、社會也必然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強調它們之間的關係原也無可非議, 但如果將這種關係視為音樂的創作之本, 將音樂作為經世致用的手段, 忽視其藝術審美價值, 就會使音樂異化, 淪為實現功利目的的工具。 儒家提出“琴者, 禁也”命題, 正是以突出古琴的非藝術功能為目的, 在音樂的審美、風格等方面劃出諸多禁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