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逼近去年總量,監管要求房企再融資不得用於拿地

宏觀經濟 (柏文軒)

事件:彭博最新消息顯示, 知情人士稱世界銀行計畫在中國銀行間市場發行至多5億SDR計價債券。 該人士表示世界銀行計畫發行的可能是3年期SDR債券,

發行時間或在8月, 早於9月的G20會議。 世界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都有計劃在中國發行SDR計價債券, 國開行有望成為首家發行SDR債券的中資金融機構。

債券市場 (程羲)

事件:根據統計, 截至7月27日, 我國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已達3.77萬億元, 逼近去年全年3.8萬億元的總發行量。 其中, 新增債券發行規模達9631億元, 占發行總額的25.56%。 置換債券發行2.81萬億元。

評論:按照今年全國人大審批通過的赤字規模, 2016年全年地方新增債券規模為1.18萬億元, 因此, 目前新增債券發行已超全年指標的八成。 此外, 置換債券發行2.81萬億元。 據全國人大對地方債的調研報告, 2016年到期地方債規模大致為2.8萬億元, 目前置換債發行規模已經超過年內到期規模,

這說明有些未到期的債券已經開始提前置換。 一方面, 地方財政收支壓力較大, 同時又要上馬更多穩增長項目, 不僅新增債券發行較快, 曾被抑制的地方融資平臺信貸也大幅反彈。 地方政府想抓住短暫的政策與時間視窗擴大融資規模, 以防未來遇到融資困境。 另一方面, 隨著信用債違約事件大幅上升, 地方債發行逐漸由買方市場轉向賣方市場, 發行成本逐漸走低。

資本市場 (胡光軍)

事件:證監會要求房企再融資資金不得用於拿地。

評論:證監會官員稱, 房企通過再融資募集的資金只能用於房地產建設, 而不能用於拿地和償還銀行貸款。 此意在於抑制“地王”和地價。 此前新華社文章指出不能聽任央企為了掌握改革重組的主導權而爭搶地王,

不能對產業風險、金融風險和國有資產流失風險視而不見。 證監會本周初亦表示企業再融資募集所得資金不鼓勵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 並需詳細披露募集資金的實際投向, 此舉有利於避免過度融資, 抑制資產泡沫, 引導資金脫虛向實。

房地產市場 (陳達)

事件:2016年上半年, 全國50大城市土地出讓金高達9655.9億, 同比增長38.5%。 地方財政收入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 而地方房地產市場熱度與財政收入冷熱不均的結構出現較高程度的一致性, 部分省市房地產成為地方財政主要來源。

7月26日, 南京新版限貸政策開始在市場瘋傳。 按照這個新版本, 南京的首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35%;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50%;三套房停貸。

此外, 征信系統顯示已結清二套以上也算二套房, 僅限南京市區。 與此同時, 另有消息傳出稱, 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已召開緊急會議。 據悉, “開會是真, 網傳新政內容也基本屬實, 新政將第一時間發佈在人行官網, 具體執行日期尚未知。 ”

評論:證今年以來, 跟隨著商品房銷售的暴漲, 房企拿地也變得非常積極, 高溢價拿地現象比比皆是, 造就出許多“地王”。 但與商品房量價回升在地域上的冷熱不均一樣, 房企拿地也集中在一線城市及二線核心城市, 相應的地方政府賣地收入也出現大幅增長。 而更多的中小城市房地產市場仍沒有明顯起色。 對於高溢價拿地現象, 我們認為風險可能大於機遇,

應該謹慎看待。 最關鍵的轉變是中央的態度。 近日新華社連發三文談論房地產, 強調“地王”現象堪憂, 去庫存是長久戰, 樓市風險積壓等問題, 政策面明顯更加強調“防風險”。 而前述證監會在保薦培訓會上提到, 不允許上市房企再融資用於拿地, 而只許用於開發建設, 矛頭直指房企高價拿地的現象。 再加上諸如合肥等城市針對土地拍賣過程的進一步嚴厲。 房企拿地的成本和政策風險越來越高, 在銀行體系本身對土地和房屋開發貸款比較謹慎的情況下, 加杠杆拿地的難度進一步增大。 另一方面, 更多城市政策開始收緊。 南京此次限貸政策升級可能並非空穴來風, 對商品房銷售進一步形成壓制。

免責條款

本報告由海銀財富管理有限公司製作。本報告中的資訊均來源於我們認為可靠的已公開資料,但海銀財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銀財富”)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中的資訊、意見等均僅供投資者參考之用,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征價。該資訊、意見並未考慮到獲取本報告人員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個人推薦。

投資者應當對本報告中的資訊和意見進行獨立評估,並應同時考量各自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和特定需求,必要時就法律、商業、財務、稅收等方面諮詢專業財務顧問的意見。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海銀財富及/或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為本報告出具日的觀點和判斷。該意見評估及預測無需通知即可隨時更改。過往的表現亦不應作為日後表現的預示和擔保。在不同時期,海銀財富可能會發出與本報告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不一致的研究報告。

海銀財富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報告意見及建議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交易觀點。海銀財富沒有將此意見及建議向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的義務。海銀財富的其他投資業務部門可能獨立做出與本報告中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

本報告的版權僅為海銀財富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發、翻版、複製、刊登、發表或引用。

本報告由海銀財富管理有限公司製作。本報告中的資訊均來源於我們認為可靠的已公開資料,但海銀財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銀財富”)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中的資訊、意見等均僅供投資者參考之用,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征價。該資訊、意見並未考慮到獲取本報告人員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個人推薦。

投資者應當對本報告中的資訊和意見進行獨立評估,並應同時考量各自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和特定需求,必要時就法律、商業、財務、稅收等方面諮詢專業財務顧問的意見。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後果,海銀財富及/或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為本報告出具日的觀點和判斷。該意見評估及預測無需通知即可隨時更改。過往的表現亦不應作為日後表現的預示和擔保。在不同時期,海銀財富可能會發出與本報告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不一致的研究報告。

海銀財富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報告意見及建議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交易觀點。海銀財富沒有將此意見及建議向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的義務。海銀財富的其他投資業務部門可能獨立做出與本報告中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的投資決策。

本報告的版權僅為海銀財富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發、翻版、複製、刊登、發表或引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