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木頭裡的“花花世界”

流水潺潺, 碧石環繞, 古色生香, 別具一格, 頗有“廊腰縵回, 簷牙高啄”之韻味。 在劉榮輝的屋子裡, 各種藏品滿目琳琅。

家住南大港的劉榮輝是個收藏愛好者, 十多歲時, 開始學做木工活, 從那時起, 就對木制工藝品情有獨鍾, 至今已有三十多年。 古建築、舊民宅上的門窗, 房屋上的拆件、裝飾件和傢俱上的古木雕花他都視若珍寶。 木頭的種類也各式各樣, 櫸木、金絲楠木、紫檀木等應有盡有。 他從各地搜羅, 看到心儀的木工藝品就買下來, “有時覺得太貴, 捨不得買, 要去三四趟才能下決心。 ”

“木雕直觀, 栩栩如生。

一刀一筆, 融合著工匠的心血!”在劉榮輝的眼中, 這平淡無奇的木板上, 有著豐厚的藝術價值。 它們以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品類、生動的神韻、精美的雕飾、精湛的技藝將中國的文化呈現出來。

“別看這小小的一塊木板, 裡面可大有文章。 這些大多源自於清代傢俱、門板上的木雕, 他們有一個專門的稱謂——花板。 ”劉榮輝指著掛在牆上的一塊塊大大小小的木板說。

在眾多木雕中, 一個清朝絲綢質地的扇子套格外顯眼, 劉榮輝說, 這小小的扇子套, 凝聚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

花板上一名古代女子坐在板凳上, 一邊織布一邊和站在一旁的丫鬟和管家聊天, 女子佩戴的飾品、織布機的每一個部件雕刻得清晰可見。 “這是四層雕刻, 每一個細節都細緻入微, 就連女子是小腳這種細節都能刻畫出來, 這都是古代民間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的見證。 ”劉榮輝說, 這些花板上的圖案有亭臺樓閣、花鳥魚蟲、戲劇人物, 也有很多歷史名著中的情景片段, 它們大多表現了老百姓樸實的願望:多子多福、長命百歲、家庭和睦等等。

“它們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物質載體, 借助一片片木雕木刻花板鮮活地呈現在人們眼前。 ”

這些形狀各異的木雕被劉榮輝當做裝飾品, 掛滿屋子的各個角落。

一個三角狀的木雕, 形似雙翼, 精緻細膩, 劉榮輝說, 這是雀替, 是中國古建築的特色構建之一, 常被置於建築的橫材(梁、枋)與豎材(柱)相交處, 可以增強梁枋的荷載力, 防止橫豎構材間的角度之傾斜。 “就連這種小部件, 古人都雕刻得如此細緻。 ”他一邊介紹, 一邊不停地評論。

收藏屋的牆上, 掛著幾塊長方形鏤空的木板, 雕刻精緻的花紋, 細碎而精巧。

“這也是花板?”

“這是‘小姐窗’, 古代少女閨房中的窗櫺。 ”

“為什麼叫‘小姐窗’”?

“‘小姐窗’是專供舊時少女們臨窗觀外景用的。

從前的大戶小姐, 出嫁前很少踏出閨房。 她們每天的生活就是坐在窗前刺繡、看書。 窗戶被建在高高的外牆上端, 街上的人根本無法望到裡面, 姑娘嫁人之前只能透過這小小的窗戶口瞭解外面的世界。 現在的‘小姐窗’已經成為一種遠久的歷史符號。 ”說起這些, 劉榮輝的話匣子一下子被打開, 儼然一個知識淵博的學者。

“以前人們更看重技藝, 一扇窗戶, 從製作到雕刻, 大約要兩個月的時間, 一年最多做十多扇窗戶, 現在人們追求利益最大化, 雕刻製作都用機器, 這些手藝活也就漸漸失傳了。 ”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升, 傳統木雕不再用來裝飾現代建築, 這些嫺熟而精湛的手工技藝、巧妙而靈動的構思和豐富的傳統內涵失去了賴以存在的環境, 逐漸走向衰落。 “現在的年輕人難以潛心傳承傳統技藝, 面對瀕危的木雕技藝, 我們必須儘快進行搶救、保護。 ”劉榮輝說, 他收藏這些木雕, 不為別的, 只希望能將這些技藝傳承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