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華中師範大學志願者探尋高山溪流之間的生命之歌

中國青年網武漢9月11日電(通訊員 劉姝媛 劉潔禕)“五句歌兒五句奇, 上得天來入得地, 上天能引嫦娥笑, 入地能逗龍女喜, 神仙聽了也入迷。 ”——這段五句成文的特色民歌, 是我國一種古老而新穎的民歌——五句子歌, 主要流傳於以湖北為中心的環荊楚地域圈。

7月7日, 華中師範大學五句子歌項目組前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對恩施州及部分周邊鄉鎮以五句子歌為重點的民歌發展狀況, 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調研。

結緣

和相當數量的傳統文化標識一樣, 五句子歌作為從民間土壤中生長出來的藝術,

面臨著發展和傳承的危機。 梁前剛先生所著《五句子概論》, 是我國目前唯一系統論述五句子文化的專著, 全面論述了五句子歌的起源、流傳分佈和藝術特色, 填補了五句子歌文化的空白。

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 梁前剛先生一生致力於五句子歌的研究和傳播。 在生命的最後時光, 他一邊與癌症搏鬥, 一邊全身心的投入專著撰寫。

2007年7月底, 作為我國首部系統研究五句子民歌的專著, 《五句子概說》付梓出版。 半個月後, 63歲的梁前剛老先生在病床上離世。

這位用生命去刻印文化的老人打動了華中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九名同學, 我們組成了五句子歌專案組, 決定以紀錄片形式, 來講述“五句子歌的故事”。 拍攝一部關於梁前剛先生和五句子歌的紀錄片。

根據梁前剛的研究, 他總結出五句子流傳分佈的特點, “鄂為中心縣縣都有傳, 湘渝陝豫皖贛繞成圈, 沿著長江走向上海灘, 南北都有一些零散點, 五句歌兒真是傳得遠!”而專案組成員在研讀《五句子概說》後, 依專著所述, 尋著“歌”跡, 來到鄂西清江流域。 祖祖輩輩在這裡生長的土家族人民, 把五句子歌當成傳家寶, 婚喪嫁娶, 世代傳唱, 代代傳承。

現在重慶大學求學的朱汐曦, 是梁前剛先生的外孫女。 她說, 因為身患重病的緣故, 外祖父生前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到實地現場感受五句子歌, 這是他一生夙願, 也是他一生的遺憾。 她加入專案組, 要代替已離世的外祖父, 到清江和鄂西的大山裡, 尋找五句子歌鮮活的生命,

傾聽五句子的“生命之歌”。

尋蹤

地處湖北、重慶交界之地, 坐落于鄂西群山之間的恩施州太陽河鄉, 是古時茶馬古道必經之地, 靜謐的太陽河, 靜悄悄的從這裡向西, 流向重慶奉節, 鄂渝兩地百姓, 經常在這裡舉行趕場和集會, 以歌會友, 以歌傳情, 各地民歌在此融匯傳唱。

7月8日傍晚, 五句子歌專案組全體成員到達恩施州太陽河鄉。 在旅店的第一頓飯, 熱騰騰的灶台旁, 旅店老闆詹興蘭2歲半的孫子大維邊給奶奶幫廚邊哼著歌:“一更裡來一炷香, 情哥哥來到姐門上。 娘問女兒什麼東西響, 哎呀奴的媽, 哎呀奴的娘, 風吹門來門閂響。 ”看著我們好奇的模樣, 詹興蘭說:“這是我們當地的民歌, 我平時在家做家務的時候經常會哼些民歌小曲兒,

大維就會跟著模仿, 他感興趣我也就會專門拿著曲譜教他唱。 ”

詹興蘭在教大維唱民歌。 團隊供圖

詹興蘭說, 太陽河鄉老老少少大部分人都會哼幾句, 政府還專門成立了表演隊。 太陽河鄉文化站站長楊紹斌介紹, 由鄉政府組織大夥組建的五句子歌表演隊,

每年都會參加鄉里和恩施市舉辦的民歌比賽。 政府還專門安排老歌手們帶徒弟培養新人。 歌手陳紅容從小就經常聽父母唱“十姊妹”、“五句子歌”、“號子歌”等, “大家跟著一塊唱, 唱著唱著就唱出自己的感覺來了”。 她說:“我想把老輩子唱的歌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唱出省、唱出大山, 讓大家都學會, 不要把它遺失了, 再一代傳一代, 傳下去。 ”

除了實踐性的傳承, 鄉政府還組織專人每家每戶地走訪歌手收集山民歌曲譜, “前兩年, 恩施州文化館就專題對太陽鄉的山民歌進行了收集整理, 已經出版了。 ”楊紹斌回憶:“2016年, 我們的山民歌又獲得了省裡面的文化扶持項目, 於是又集結出版了第二部太陽河鄉民歌歌謠集。 ”兩部山民歌歌集共收錄了五百多首山民歌,其中包括小調、山歌、情歌等五個類別。

放歌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太陽河鄉政府定於7月10日在梭布埡石林舉辦山民歌大會!梭布埡石林是喀斯特地貌,四面綠樹成林,翠屏環繞,群峰競秀。

10日一早,8名歌手們就身著土家傳統服飾聚集到了石林前的廣場上。當陽光驅散山間的雲霧,歌手們也開始放聲高唱,“清早起來把門開,一股涼風吹進來。”偌大的廣場上只聽見渾厚雄壯的男聲一聲喝起,豪邁昂揚,“那你啥楞門早喂?”隨後女聲便在一旁高聲應喝,清亮婉轉。“嫂嫂問我啥楞門早,家中無妻睡不著。”一曲《嫂嫂歌》,男女在廊橋上相望對唱,於屋門口互訴衷腸,五句歌詞兩種聲音,無伴奏原生態地交織在一起,響徹于自然的大山之間,引得陣陣迴響。

在過去封建禮教禁錮森嚴的社會中,青年男女為了戀愛和婚姻自由,只有用歌聲表達相互仰慕的情感,因而五句子歌多抒發男女戀情,其詞或直白或委婉,將愛情的矛盾痛苦書寫得淋漓盡致。

兩位表演者在廊橋對唱。團隊供圖

“高高山上一樹白,手攀槐樹望郎來,娘問女兒望什麼,我望槐花幾時開,幾乎說出望郎來。”只見一位女表演者站在廊橋的一端,從欄杆後偷偷地探出腦袋,目光怯怯地望向另一端的“情郎”,眼中含羞,臉頰微紅,嘴角微微彎起,欲語還休。

文化站楊紹斌站長介紹,很多五句子的第五句總是畫龍點睛之筆,往往為情感昇華流露之所在,就如這句“幾乎說出望郎來”,最後一句將女子心中所思所想盡泄紙上,讓聽者仿佛能切身感受到女子欲見情郎的急切心情。

不僅僅在太陽河鄉,在恩施州女兒城,黃宗乾等幾位山民歌的法定傳承人,他們也擅長於五句子歌的演唱。7月12日晚上,就在女兒城民俗博物館,幾位老姐妹圍在灶爐邊,為我們唱起了著名的土家民歌《黃四姐》。嘹亮的嗓音,原生態的演唱,不斷吸引路人駐足。

“‘黃四姐,’‘你喊啥子?’‘我給你送一個絲帕子,’‘要你一個絲帕子幹啥子?’‘戴在妹手上,行路又好看,做客有人瞧,我的乾妹子!’”一首著名的五句子歌《黃四姐》,唱到高興處,幾位演唱者從凳子上站起,圍成一個圈,邊唱邊跳,更把現場的氣氛點燃!

女兒城歌手在唱民歌。團隊供圖

在大家的掌聲中,一位歌手邊擦汗邊對我們感歎道,現在黨和政府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她們是趕上了好時代。

傳承

恩施州文聯原副主席田發剛,曾編寫過多本民歌集,現在他雖已退休,但仍傾心于恩施民間文化保護和研究。田發剛說,十多年前,他在恩施報社工作期間,和梁前剛老先生就有聯繫,兩人曾就五句子歌的源流和發展多次交流。

他說:“保存民俗文化首先還是要保存人,人保護不下來文化肯定保護不下來!”保存人,就是要培養民間文化的傳承者,而民歌文化又更為特殊,需要培養專門的繼承性人才。

另外,他還強調了活動的重要性:“民俗演繹本來就是表演藝術,主要靠活動,沒有活動就沒有生存的空間,其實很多的民間文藝活動老百姓還是非常喜愛的,大家一喜愛它就能傳承下去。”

恩施五句子山歌,於2011年已經被列入“湖北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6年,恩施州文化館和非遺中心又在全州範圍內開展了專項普查、采風活動,全面摸清恩施五句子山歌的分佈區域、傳唱藝人以及歌詞唱腔。同時,恩施州還對某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進行評選,鼓勵他們積極開展傳習活動,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田發剛認為,“博物館”式的傳承方法是不可能使民間文化延續永久的生命力的,“山歌就是要唱,民間舞蹈就是要跳!你們聽過五句子歌,就會被它感染。如果僅僅停留在博物館的櫥窗裡,那就生動不起來!”

為期7天的恩施調研很快就結束了,但對我們來說,五句子歌的“尋歌”之旅,這只是個開始。追隨前輩的腳步,追尋五句子歌的聲聲不息,是我們的初衷;追尋那些即將消逝的文化標識,探討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留住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更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應有的擔當。

”兩部山民歌歌集共收錄了五百多首山民歌,其中包括小調、山歌、情歌等五個類別。

放歌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太陽河鄉政府定於7月10日在梭布埡石林舉辦山民歌大會!梭布埡石林是喀斯特地貌,四面綠樹成林,翠屏環繞,群峰競秀。

10日一早,8名歌手們就身著土家傳統服飾聚集到了石林前的廣場上。當陽光驅散山間的雲霧,歌手們也開始放聲高唱,“清早起來把門開,一股涼風吹進來。”偌大的廣場上只聽見渾厚雄壯的男聲一聲喝起,豪邁昂揚,“那你啥楞門早喂?”隨後女聲便在一旁高聲應喝,清亮婉轉。“嫂嫂問我啥楞門早,家中無妻睡不著。”一曲《嫂嫂歌》,男女在廊橋上相望對唱,於屋門口互訴衷腸,五句歌詞兩種聲音,無伴奏原生態地交織在一起,響徹于自然的大山之間,引得陣陣迴響。

在過去封建禮教禁錮森嚴的社會中,青年男女為了戀愛和婚姻自由,只有用歌聲表達相互仰慕的情感,因而五句子歌多抒發男女戀情,其詞或直白或委婉,將愛情的矛盾痛苦書寫得淋漓盡致。

兩位表演者在廊橋對唱。團隊供圖

“高高山上一樹白,手攀槐樹望郎來,娘問女兒望什麼,我望槐花幾時開,幾乎說出望郎來。”只見一位女表演者站在廊橋的一端,從欄杆後偷偷地探出腦袋,目光怯怯地望向另一端的“情郎”,眼中含羞,臉頰微紅,嘴角微微彎起,欲語還休。

文化站楊紹斌站長介紹,很多五句子的第五句總是畫龍點睛之筆,往往為情感昇華流露之所在,就如這句“幾乎說出望郎來”,最後一句將女子心中所思所想盡泄紙上,讓聽者仿佛能切身感受到女子欲見情郎的急切心情。

不僅僅在太陽河鄉,在恩施州女兒城,黃宗乾等幾位山民歌的法定傳承人,他們也擅長於五句子歌的演唱。7月12日晚上,就在女兒城民俗博物館,幾位老姐妹圍在灶爐邊,為我們唱起了著名的土家民歌《黃四姐》。嘹亮的嗓音,原生態的演唱,不斷吸引路人駐足。

“‘黃四姐,’‘你喊啥子?’‘我給你送一個絲帕子,’‘要你一個絲帕子幹啥子?’‘戴在妹手上,行路又好看,做客有人瞧,我的乾妹子!’”一首著名的五句子歌《黃四姐》,唱到高興處,幾位演唱者從凳子上站起,圍成一個圈,邊唱邊跳,更把現場的氣氛點燃!

女兒城歌手在唱民歌。團隊供圖

在大家的掌聲中,一位歌手邊擦汗邊對我們感歎道,現在黨和政府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她們是趕上了好時代。

傳承

恩施州文聯原副主席田發剛,曾編寫過多本民歌集,現在他雖已退休,但仍傾心于恩施民間文化保護和研究。田發剛說,十多年前,他在恩施報社工作期間,和梁前剛老先生就有聯繫,兩人曾就五句子歌的源流和發展多次交流。

他說:“保存民俗文化首先還是要保存人,人保護不下來文化肯定保護不下來!”保存人,就是要培養民間文化的傳承者,而民歌文化又更為特殊,需要培養專門的繼承性人才。

另外,他還強調了活動的重要性:“民俗演繹本來就是表演藝術,主要靠活動,沒有活動就沒有生存的空間,其實很多的民間文藝活動老百姓還是非常喜愛的,大家一喜愛它就能傳承下去。”

恩施五句子山歌,於2011年已經被列入“湖北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6年,恩施州文化館和非遺中心又在全州範圍內開展了專項普查、采風活動,全面摸清恩施五句子山歌的分佈區域、傳唱藝人以及歌詞唱腔。同時,恩施州還對某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進行評選,鼓勵他們積極開展傳習活動,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田發剛認為,“博物館”式的傳承方法是不可能使民間文化延續永久的生命力的,“山歌就是要唱,民間舞蹈就是要跳!你們聽過五句子歌,就會被它感染。如果僅僅停留在博物館的櫥窗裡,那就生動不起來!”

為期7天的恩施調研很快就結束了,但對我們來說,五句子歌的“尋歌”之旅,這只是個開始。追隨前輩的腳步,追尋五句子歌的聲聲不息,是我們的初衷;追尋那些即將消逝的文化標識,探討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留住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更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應有的擔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