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浙博將推藍瑛特展,《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卷一併亮相

浙江省博物館將於9月15日開展《 湖上有奇峰——藍瑛作品及其師承影響特展》。 展覽不僅集中展示“武林派”畫家藍瑛早中晚三個時期的精品力作, 還將展出浙江省博物館鎮館之寶——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卷等。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從浙江省博物館獲悉, 浙博此番將展出藍瑛及相關作品共計六十件(組)。 由於藍瑛曾經摹寫過《富春山居圖》, 所以浙博館藏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卷也將在此次展覽中一併展出。 據悉, 自1957年《剩山圖》捲入藏浙博以來, 其展出的次數屈指可數, 2011年,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赴台與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合璧展出,

成為兩岸文化界的一件盛事。 本次展覽還將展出吉林省博物院藏董其昌《晝錦堂圖並書記》卷, 此卷也是難得一見的董其昌青綠山水代表作。

元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卷 (局部)紙本墨筆 縱31.8釐米 橫51.4釐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剩山圖》卷為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燼余本之前段。 左上角有“吳之矩”騎縫白文半印, 右下方有“其貞”朱文小印。 是圖雖為燼餘本, 火痕宛然可辨, 然結構完整, 山川渾厚, 草木華滋, 儼然富春在望。 山勢圓渾, 樹木蔥郁, 山頭多礬石, 山體以長短披麻皴畫成, 山腳、樹根多以濃墨點苔, 構成蔥翠鬱勃之態。 隨著江天逐漸開闊, 山勢也漸趨平緩, 林間村舍旗亭掩隱, 隔岸峰巒若隱若現, 充分反映出大癡平淡天真, 優美洗練的獨特風格。

展覽將分“淵源有自”、“澄懷味象”、“賞石雅觀”、“嘉木幽禽”、“山高水長”五個單元, 梳理藍瑛早年與孫克弘、董其昌等人的師承淵源、繪畫創作(包括山水、樹石、花鳥)、對同時代及後世的影響。 除了浙博館藏的藍瑛及相關作品,

展品借展自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首都博物館等國內十四家文博收藏機構。

明 藍瑛《松岳高秋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淵源有自

自宋室南遷以來, 杭州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及至入元, 作為南宋遺都,

遂為遺民隱逸之士聚集地, 成為江南文化重鎮。 明代畫派林立, 出現以地域命名的繪畫流派, 初期有錢塘人戴進依託南宋院畫傳統創立“浙派”;中期吳門沈周承戴進遺緒, 上窺宋元, 開“吳門畫派”之先河;後有松江董其昌為首的“松江畫派”, 影響所及, 有清三百年。 錢塘人藍瑛(1585—約1666)脫胎於松江畫派, 兼取宋元諸家之長, 一枝獨秀, 開創“武林畫派”, 與稍後的“金陵畫派”同時並存, 相互影響。

明 藍瑛《萬壑清聲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藍瑛資質聰慧, 從小喜愛繪事, 得民間畫師指點, 訓練有素, 善山水, 又擅人物、花鳥。 藍瑛成長的年代, 杭州畫壇原佔有統治地位的南宋院體與浙派已經趨於沒落, 而曾經活躍于蘇州地區的吳門畫派, 也逐漸被松江地區的文人畫風所取代。 青年藍瑛懷抱學習文人畫理想情懷, 離開家鄉錢塘前往文人畫中心松江一帶遊學, 相繼得到孫克弘(約1533—1611)、董其昌(1555—1636)、陳繼儒(1558—1639)等名公碩儒的賞識與提攜, 跟隨他們學習新興的文人畫理論和技法, 在以後不斷的交往中, 他們都成為藍瑛人生成長中的重要導師。

明 董其昌《晝錦堂圖並書記》卷 絹本設色 縱41釐米 橫180釐米 吉林省博物院藏

此圖為董其昌根據北宋宰相韓琦所建晝錦堂和歐陽修所作《晝錦堂記》而創作。畫面表現夏秋之交,一片茂林巒岫,意境平遠開闊。此圖技法獨特,用筆細秀工整,山石輪廓線描很淡,幾乎不見筆墨,而以深淺不同的顏色畫成,用色以石青、石綠為主,兼用赭墨淡色,皴點暈染,色澤溫潤。氣韻淡雅秀逸,是董其昌青綠設色山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該卷珍貴之處還在於董其昌以行書抄錄歐陽修《晝錦堂記》全文,使之成為圖文並茂,精彩紛呈的藝術傑作。

題識:宋人有溫公《獨樂園圖》,仇實甫有摹本,蓋畫院界畫樓臺,小有郭恕先、趙伯駒之意,非余所習。茲以董北苑、黃子久法寫《晝錦堂圖》,欲以真率當彼钜麗耳。董玄宰畫並題。鈐印:董其昌印(白文印)。

董其昌宣導學習元人,對元四家之一的黃公望推崇備至。受董其昌影響,藍瑛師承宋元以來文人畫的筆墨傳統,尤其傾心于黃公望,由藍瑛畫跡可尋他三十年來孜孜不倦地學習黃公望,且貫穿其整個繪畫生涯。

明 藍瑛《仿張僧繇山水圖》軸 無錫博物院藏

澄懷味象

藍瑛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山水畫作品,多以淺絳、設色為主,重彩青綠山水是其山水畫構建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大量藍瑛存世畫跡,我們可以把藍瑛山水畫分為三個發展階段:即早期(二十歲左右至四十九歲)、中期(五十歲至六十五歲左右)、晚期(六十五歲以後)。

明 藍瑛《溪山秋色圖》卷 絹本設色 縱23.8 橫180釐米 天津博物館藏

藍瑛山水以宋元為宗,在晚明托古的時代,傾其畢生洪荒之力,以深厚的筆墨功力,學習古人而又有所創新。作品多題仿某家之法,實則借托古之名,書寫胸中丘壑,全是自家面貌。早期畫風以沖和清簡、筆法秀潤見長,面貌與董其昌為代表的松江畫派頗相接近。中期由早期中鋒秀潤轉向晚期側鋒粗筆的過渡階段,呈現出一種綜合的面貌,其畫法糅合江浙兩地不同風氣。晚期是藍瑛一生中最為精彩的時期,山水畫已臻化境,到達藝術巔峰。而山水畫中較難表現的水口流泉,藍瑛僅寥寥數筆,即能繪出九曲疊瀑,聲回空穀。

明 藍瑛《溪橋話舊圖》軸 絹本設色 縱172釐米 橫61.3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賞石雅觀

中國文人素有賞石傳統,靈璧石、英石、太湖石、崑石被列入四大觀賞名石。宋代重文輕武,朝廷上下迷石者眾,宋徽宗是史上最著名的觀賞石收藏家,不惜人力、物力廣泛搜羅奇花怪石,即為史上有名的“花石綱”。上行下效,使宋代成為賞石之風的第一個高潮。明代林有麟著有《素園石譜》,成為賞石雅觀的集大成之作,掀起朝野上下賞石之風的第二個高潮。

明《藍瑛荷石圖》軸 四川博物院藏

現實生活中奇形異狀之石難覓,而以奇石入畫,配以象徵品行澹泊高潔的松、蘭、竹、菊,或裝潢成軸懸之素壁,或裱成手卷、冊頁案頭展玩,或畫以摺扇之上,輕風徐來,同樣能感受到自然之趣、尚古之情、隱逸之志。許多文人畫家也遊藝于此,如杜大綬、孫杕等,都是畫石的高手。藍瑛善與文人士夫相交遊,受時代風氣鼓蕩,自然樂在其中。藍瑛喜愛畫石,一生畫石無數,無論是寒冬枯木竹石,或是盛夏荷花湖石,其筆下之石給人以奇秀之美,沉雄的筆墨又顯示出遒雅的風致,呈現出濃郁的文人畫格調,與其山水畫相比別有一番韻味。

明 藍瑛《芝石圖》軸 嘉興博物館藏

嘉木幽禽

與山水畫相較,藍瑛在花鳥畫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加令人側目,因此為眾人所追捧。藍瑛繪畫技藝全面,山水之外,松竹、湖石、花鳥亦各俱勝長。較之山水、樹石,藍瑛的花鳥畫呈現出另一種蓬勃旺盛、活潑自在的幽然之趣。藍瑛花鳥畫遠宗宋代院體,近得同時代文人花鳥畫風濡染,學習孫克弘擷取周之冕“勾花點葉”之法,又吸收吳門畫派沈周、陸治、陳淳等工寫結合的特色,推陳出新,線條勾勒,功力深湛,呈現出融工筆和寫意相結合的風格。藍瑛以山水畫的蒼勁雄奇筆墨,運用於花鳥畫創作,畫風靈動而不跳脫,筆墨爽利而不粗鄙,配以稍顯誇張的造型,使作品整體顯得粗中有細,豪放中又透露出江南畫師所獨有的細膩。三百年後我們仍可從藍瑛花鳥畫中領略到鳥語花香,清新撲鼻。

明 藍瑛《紅葉秋禽圖》軸 天津博物館藏

明 藍瑛《秋色梧桐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山高水長

謝稚柳在其《鑒餘雜稿》中指出:“李寅畫派出于藍瑛,而袁江出於李寅。揚州畫舫,除蕭晨畫宗仇十洲而外,其他則大都出於藍瑛。尚有袁江山水一幅軸,其畫筆亦極似藍瑛,足見當時江浙之間,藍瑛畫派影響之大。”

清 藍孟《洞天春靄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藍瑛天資聰穎,成名較早,又廣泛結交名流,其聲譽高出時輩畫家。他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畫壇,開創“武林畫派”,影響所及,如山高水長。以藍瑛當時在江浙一帶的聲望,人物畫家為雇主所繪人像,如有藍瑛補景,其畫作更受時人青睞。藍瑛與寫像高手謝彬、徐泰既互為畫中社友,亦多有作品合作。當時崇尚藍瑛畫派的畫家眾多,僅浙江親炙私淑,不計其數。藍氏一門子嗣如藍孟、藍深、藍濤、藍洄;學生有劉度、洪都、陳璿、王奐、馮仙湜、顧星等。最負盛名的陳洪綬,其山水、樹石、花鳥幾乎無一不是出自藍瑛。浙江之外,江蘇地區也不乏藍瑛畫派傳人,揚州李寅、袁江之外,金陵八家中龔賢、樊圻、高岑、吳宏等人的畫跡中,多少都顯示出與藍瑛畫派有一定的淵源。從中可以看出“武林畫派”與“金陵畫派”同時並存,在藝術上各有所長,共同影響的特徵。

明 藍瑛《江皋暮雪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清 劉度《雷鋒夕照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明 董其昌《晝錦堂圖並書記》卷 絹本設色 縱41釐米 橫180釐米 吉林省博物院藏

此圖為董其昌根據北宋宰相韓琦所建晝錦堂和歐陽修所作《晝錦堂記》而創作。畫面表現夏秋之交,一片茂林巒岫,意境平遠開闊。此圖技法獨特,用筆細秀工整,山石輪廓線描很淡,幾乎不見筆墨,而以深淺不同的顏色畫成,用色以石青、石綠為主,兼用赭墨淡色,皴點暈染,色澤溫潤。氣韻淡雅秀逸,是董其昌青綠設色山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該卷珍貴之處還在於董其昌以行書抄錄歐陽修《晝錦堂記》全文,使之成為圖文並茂,精彩紛呈的藝術傑作。

題識:宋人有溫公《獨樂園圖》,仇實甫有摹本,蓋畫院界畫樓臺,小有郭恕先、趙伯駒之意,非余所習。茲以董北苑、黃子久法寫《晝錦堂圖》,欲以真率當彼钜麗耳。董玄宰畫並題。鈐印:董其昌印(白文印)。

董其昌宣導學習元人,對元四家之一的黃公望推崇備至。受董其昌影響,藍瑛師承宋元以來文人畫的筆墨傳統,尤其傾心于黃公望,由藍瑛畫跡可尋他三十年來孜孜不倦地學習黃公望,且貫穿其整個繪畫生涯。

明 藍瑛《仿張僧繇山水圖》軸 無錫博物院藏

澄懷味象

藍瑛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山水畫作品,多以淺絳、設色為主,重彩青綠山水是其山水畫構建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大量藍瑛存世畫跡,我們可以把藍瑛山水畫分為三個發展階段:即早期(二十歲左右至四十九歲)、中期(五十歲至六十五歲左右)、晚期(六十五歲以後)。

明 藍瑛《溪山秋色圖》卷 絹本設色 縱23.8 橫180釐米 天津博物館藏

藍瑛山水以宋元為宗,在晚明托古的時代,傾其畢生洪荒之力,以深厚的筆墨功力,學習古人而又有所創新。作品多題仿某家之法,實則借托古之名,書寫胸中丘壑,全是自家面貌。早期畫風以沖和清簡、筆法秀潤見長,面貌與董其昌為代表的松江畫派頗相接近。中期由早期中鋒秀潤轉向晚期側鋒粗筆的過渡階段,呈現出一種綜合的面貌,其畫法糅合江浙兩地不同風氣。晚期是藍瑛一生中最為精彩的時期,山水畫已臻化境,到達藝術巔峰。而山水畫中較難表現的水口流泉,藍瑛僅寥寥數筆,即能繪出九曲疊瀑,聲回空穀。

明 藍瑛《溪橋話舊圖》軸 絹本設色 縱172釐米 橫61.3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賞石雅觀

中國文人素有賞石傳統,靈璧石、英石、太湖石、崑石被列入四大觀賞名石。宋代重文輕武,朝廷上下迷石者眾,宋徽宗是史上最著名的觀賞石收藏家,不惜人力、物力廣泛搜羅奇花怪石,即為史上有名的“花石綱”。上行下效,使宋代成為賞石之風的第一個高潮。明代林有麟著有《素園石譜》,成為賞石雅觀的集大成之作,掀起朝野上下賞石之風的第二個高潮。

明《藍瑛荷石圖》軸 四川博物院藏

現實生活中奇形異狀之石難覓,而以奇石入畫,配以象徵品行澹泊高潔的松、蘭、竹、菊,或裝潢成軸懸之素壁,或裱成手卷、冊頁案頭展玩,或畫以摺扇之上,輕風徐來,同樣能感受到自然之趣、尚古之情、隱逸之志。許多文人畫家也遊藝于此,如杜大綬、孫杕等,都是畫石的高手。藍瑛善與文人士夫相交遊,受時代風氣鼓蕩,自然樂在其中。藍瑛喜愛畫石,一生畫石無數,無論是寒冬枯木竹石,或是盛夏荷花湖石,其筆下之石給人以奇秀之美,沉雄的筆墨又顯示出遒雅的風致,呈現出濃郁的文人畫格調,與其山水畫相比別有一番韻味。

明 藍瑛《芝石圖》軸 嘉興博物館藏

嘉木幽禽

與山水畫相較,藍瑛在花鳥畫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加令人側目,因此為眾人所追捧。藍瑛繪畫技藝全面,山水之外,松竹、湖石、花鳥亦各俱勝長。較之山水、樹石,藍瑛的花鳥畫呈現出另一種蓬勃旺盛、活潑自在的幽然之趣。藍瑛花鳥畫遠宗宋代院體,近得同時代文人花鳥畫風濡染,學習孫克弘擷取周之冕“勾花點葉”之法,又吸收吳門畫派沈周、陸治、陳淳等工寫結合的特色,推陳出新,線條勾勒,功力深湛,呈現出融工筆和寫意相結合的風格。藍瑛以山水畫的蒼勁雄奇筆墨,運用於花鳥畫創作,畫風靈動而不跳脫,筆墨爽利而不粗鄙,配以稍顯誇張的造型,使作品整體顯得粗中有細,豪放中又透露出江南畫師所獨有的細膩。三百年後我們仍可從藍瑛花鳥畫中領略到鳥語花香,清新撲鼻。

明 藍瑛《紅葉秋禽圖》軸 天津博物館藏

明 藍瑛《秋色梧桐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山高水長

謝稚柳在其《鑒餘雜稿》中指出:“李寅畫派出于藍瑛,而袁江出於李寅。揚州畫舫,除蕭晨畫宗仇十洲而外,其他則大都出於藍瑛。尚有袁江山水一幅軸,其畫筆亦極似藍瑛,足見當時江浙之間,藍瑛畫派影響之大。”

清 藍孟《洞天春靄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藍瑛天資聰穎,成名較早,又廣泛結交名流,其聲譽高出時輩畫家。他在明末清初的江南畫壇,開創“武林畫派”,影響所及,如山高水長。以藍瑛當時在江浙一帶的聲望,人物畫家為雇主所繪人像,如有藍瑛補景,其畫作更受時人青睞。藍瑛與寫像高手謝彬、徐泰既互為畫中社友,亦多有作品合作。當時崇尚藍瑛畫派的畫家眾多,僅浙江親炙私淑,不計其數。藍氏一門子嗣如藍孟、藍深、藍濤、藍洄;學生有劉度、洪都、陳璿、王奐、馮仙湜、顧星等。最負盛名的陳洪綬,其山水、樹石、花鳥幾乎無一不是出自藍瑛。浙江之外,江蘇地區也不乏藍瑛畫派傳人,揚州李寅、袁江之外,金陵八家中龔賢、樊圻、高岑、吳宏等人的畫跡中,多少都顯示出與藍瑛畫派有一定的淵源。從中可以看出“武林畫派”與“金陵畫派”同時並存,在藝術上各有所長,共同影響的特徵。

明 藍瑛《江皋暮雪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清 劉度《雷鋒夕照圖》軸 浙江省博物館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