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如夢觀境照得住 不拒紅塵滾滾來

在《華嚴經》五十三參的第二參中, 海雲善知識在三昧中教示善財三觀法門:如幻觀, 如夢觀, 無染著觀。

第二個如夢觀。 海雲比丘說“從如夢觀離相法生,以無作法之所印故。 ”

“如夢觀”, 凡夫做夢, 自以為是真的。 夢境的東西, 往後會兌現, 更以為它是真的, 很麻煩。 這叫時間位移。 絕對不要把夢當作真的。 虛幻的夢, 不用恐懼, 不要在意。 有困擾時, 多念大悲咒, 觀想觀世音菩薩加持, 內心雜染去除乾淨, 讓心清淨。

如夢觀。 禪修過程中有一種叫禪夢。 在睡的時候修夢境修法, 大概只有夢參老和尚一個。

如夢觀運作, 修行人常用。 進入定, 要拿捏。 參禪金三角, 置心一處, 從外在的處移到內在的處, 要怎樣放鬆, 又要清清楚楚, 這時候拿捏, 就叫如夢觀。

要拿捏, 又不能緊抓住它。 那東西有, 可是又不是真的。 要置心一處在“能”這上面, 當感受到善根, 受到塵境影響在動的時候, 其實你是有一個看的東西,

看到。 這個東西只能看到, 不能起自心分別。 你又要照得住, 要知道, 又不能動它, 不能出去。 三個點上要拿捏得好, 叫如夢觀。

修行人是很自然的, 跟做夢差不多, 這叫生命觀境, 它是真實的生命, 不是夢境。 三昧境, 在三昧中的境界很清楚,

是進入法身的一個關口。

真修行講技術面。 如幻觀, 如夢觀是修行的技巧。 達到技術面的標的, 不差一點點, 要工程面, 花的時間比技術面來得多。 前行都是工程面。 眾生界, 自淨戒之資糧道的工程面越圓滿, 下面越好進行, 技術面越好調。 好好服務眾生, 處眾生界, 自淨其意, 業相現前就108拜, 改過檢討, 填平業海。

“離相法”, 即相離相。 相是從三界生, 色界, 欲界有相, 無色界是無形的相。 只要一顯相, 相都屬於無常, 究竟本體才是永恆法。 可以看出這是欲界、色界的法。

如夢觀, 紅塵中知道的狀況, 對相要運作, 不要怕它。 就你的因緣來運作你身邊所有的相, 然後, 不執著它, 這叫離相, 或即相離相, 修如夢觀。 就那個相, 離那個相, 必須用它。 所有的相, 都是媒介, 借你用, 用完就丟, 不要黏著它。

我們喜歡好的東西, 好的經書, 想要收回來, 這是佔有欲望, 想要擁有, 叫著相。 欣賞完, 就放下, 如博物館看寶物, 即相離相。 看完了買, 叫著相。

對紅塵中必須珍惜運用它, 用完放下不執著它。 對紅塵中一切人事時地物, 通通是虛幻的, 都是媒介, 必須運用它, 不能逃避, 運用而不執著, 這就是功夫, 大乘特別重視這個, 叫如夢觀, 在紅塵不染紅塵。 小乘法不修這個, 叫犯戒。

置心一處, 從外在置心一處轉為內在置心一處, 一定要順利轉過去, 轉不過去, 叫障道的業, 要克服它。 紅塵中事相,都隨緣而過。修法時如何用心,用心的方法也是借用世間法來的,置心媒介一定要會運用,然後不能執著,這叫如夢觀。改造工程是世間法,必須不執著。

“無作法”。作,願。無作,無願。願有,但無作,無作而作,叫行願。有願要去行,與人事時地物沒有關係了。人事時地物是處的紅塵事,轉過來到發願時候,願本身還是紅塵中的事,我要普度眾生。願要去做,在做的時候,又不能執著。人與人相處有要領,拿捏的方法,就是即相離相。菩薩願行,也是即相離相。如何拿捏,都叫如夢觀。

三三昧,從無作到願力,願力到第二住這地方已轉為生命因素。呼吸是你的生命因素,24小時都在運作,但大腦不知道。你哪個生命因素激發出來,兌現了,兌現就變成無作了。

有願有行,是從有的立場講。行到無作,無願無行也是菩薩行願,就叫普賢行願。它已轉到你的生命因素裡面去了,就恒在定中,一直在做,定為十地以後狀況。

從住位開始已經在運作了,而且幾乎沒有問題,可說是百分之百可以兌現了,但還是作意修行,到七地圓滿,完全不作意修行,到八地這些完全變成你生命因素了,不可思議的境界。無作法,成為生命因素,不是分分逐一出現,是全分一次炳然齊現。如印印章。

要證得如夢觀的無作法,你只要分分證得一到三十七分的那個分分,它就能全分顯現,如你雖只有二分,還是全分顯現,但你的生命在運作時能不能二十四小時全分證得無作法,要到七地三十七滿分以後!(《四十華嚴》海雲繼夢導師講座,圓明筆記心要!)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相關閱讀:

相在紅塵中 無生如幻觀華嚴三觀入定:如幻、如夢、無染著

【國學解碼——高大 深廣 百科式 全方位 智慧解碼生命萬法!

國學正能量,解碼逗趣樂!相遇有緣,歡喜訂、品評轉~】

紅塵中事相,都隨緣而過。修法時如何用心,用心的方法也是借用世間法來的,置心媒介一定要會運用,然後不能執著,這叫如夢觀。改造工程是世間法,必須不執著。

“無作法”。作,願。無作,無願。願有,但無作,無作而作,叫行願。有願要去行,與人事時地物沒有關係了。人事時地物是處的紅塵事,轉過來到發願時候,願本身還是紅塵中的事,我要普度眾生。願要去做,在做的時候,又不能執著。人與人相處有要領,拿捏的方法,就是即相離相。菩薩願行,也是即相離相。如何拿捏,都叫如夢觀。

三三昧,從無作到願力,願力到第二住這地方已轉為生命因素。呼吸是你的生命因素,24小時都在運作,但大腦不知道。你哪個生命因素激發出來,兌現了,兌現就變成無作了。

有願有行,是從有的立場講。行到無作,無願無行也是菩薩行願,就叫普賢行願。它已轉到你的生命因素裡面去了,就恒在定中,一直在做,定為十地以後狀況。

從住位開始已經在運作了,而且幾乎沒有問題,可說是百分之百可以兌現了,但還是作意修行,到七地圓滿,完全不作意修行,到八地這些完全變成你生命因素了,不可思議的境界。無作法,成為生命因素,不是分分逐一出現,是全分一次炳然齊現。如印印章。

要證得如夢觀的無作法,你只要分分證得一到三十七分的那個分分,它就能全分顯現,如你雖只有二分,還是全分顯現,但你的生命在運作時能不能二十四小時全分證得無作法,要到七地三十七滿分以後!(《四十華嚴》海雲繼夢導師講座,圓明筆記心要!)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相關閱讀:

相在紅塵中 無生如幻觀華嚴三觀入定:如幻、如夢、無染著

【國學解碼——高大 深廣 百科式 全方位 智慧解碼生命萬法!

國學正能量,解碼逗趣樂!相遇有緣,歡喜訂、品評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