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新一季《漢語橋》帶你看二次創新是怎樣煉成的

2017年是文化類節目的本命年, 自年初的《朗讀者》開始, 幾乎每台必備一檔文化類節目。 雖說有總局對文化類節目的支持, 政策勢頭大好,

但這類節目密集紮堆的格局也為《漢語橋》帶來不少壓力。

首次製作文化類節目的孔曉一團隊在接到第十六屆漢語橋比賽命題的同時, 國家漢辦還對他們提出了“以講好中國故事為重點, 為中華文化走出去做貢獻”的需求。 針對這個新訴求, 孔曉一以電視人敏銳的觸覺立刻察覺出, 《漢語橋》需要一個全新切入點, 深度改造已是迫在眉睫。

第十六屆《漢語橋》總導演孔曉一

8月12日, 由汪涵、楊樂樂攜手主持的第十六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總決賽暨閉幕式在長沙落下帷幕。 參加總決賽的全球5強選手是從112個國家的145位參賽選手經過“過橋賽”、複賽、決賽遴選出的漢語佼佼者。

由此, 新一屆全新升級後的《漢語橋》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作為一檔十多年的老節目, 在主梗不變的情況下, 製作團隊能夠在哪些層面上有所突破, 令人期待。

考點升級:專注漢語本身、考題系統化

節目考點的升級, 其實就是讓考題回歸到語言本身。 現在有很多室內競技綜藝, 為了達到綜藝效果,

想盡辦法在競技形式上出文章, 而忽略了競技內容的本身, 尤其對腦力知識型為主體的節目殺傷性很強。

由於今年節目更要突出”文化“屬性, 因此孔曉一團隊在考點上準確地做出調整:“今年洲賽要從純粹的演播廳競技進一步回歸純粹的漢語言本身, 以更清晰化以及趣味化的漢語能力考核模組, 從字、詞、句等小切口解構漢語、發散考點、形成考題。 ”

除此之外節目還大幅度增加主觀題的比重, 展現了漢語言在中外交流中的趣味與魅力。 例如對破音字的考察, 在“一字沖關”環節中美洲組選手抽到“樂”字。 “音樂”和“快樂”, 就像一對雙胞胎兄弟。 音樂讓人們快樂。 從“樂理”到民族“樂器”, 中國音樂散發出獨特魅力。 中國人“安居樂業”,

勤奮工作, 先苦後樂。 外國選手在答題時不僅領略中國人的快樂觀, 也會分享他們關於民族血液裡流淌的音樂以及西方快樂觀與中國的異同。

“一字沖關”這個環節設計最強的地方是它僅僅通過一個漢字就可以引流中國文化中的眾多典故, 真可謂是每一個漢字背後都是一部歷史。 那麼如何選擇文字就要講究方法, 這樣才能覆蓋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 孔曉一說:“在‘一字沖關’環節中的100個‘最中國’的漢字裡, 既有代表著社會文明發展的耕、禾、農、家、田、絲、工, 也有包容著中國哲學、宗教、社會文化思想的儒、道、佛、悟、戒, 體現國家情懷的中、東、北、土、社、九、鼎、國。 我們希望通過這一環節, 用漢字梳理、詮釋、認識有著數千年歷史的中國,

用漢字說明中國。 而我們進一步挑選的這30個漢字, 不僅能講述中國的文化生活理念, 同時也是能引起世界多元文化共鳴與碰撞的。 ”

團隊在考點升級的研發中大大發力在內容的研究上, 實在是明智之舉, 因為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 倘如形式花樣疊出壓過內容, 節目的重點就有了偏移。 而從觀眾的角度來說, 也完全可以去看才藝秀、競技秀或是遊戲綜藝了。 因此, 考點回歸的升級是加分。

選手升級:洲內競爭、個人沖關,

打造多元個性的“漢語迷”

今年的賽制以洲為單位, 每期節目聚焦一個洲的選手, 以多人車輪“中外大學生互動對答賽”和單人連續闖關“一字沖關賽”“行令挑戰賽”為主要形式產生兩位洲冠軍候選人, 最終兩兩爭鋒、產生一名洲冠軍。

從賽制的設計可以看出單人展示的機會較往季增多,團隊更注重對選手本人個性的塑造和展示。因為懂漢語的“歪果仁”畢竟還是少數群體,那麼每個人身上的故事,與中國結緣的故事自然是一大看點,理應儘量深挖。

除此之外,本次洲冠軍賽還採取棚內競答與真人秀拍攝方式,A500頭戴設備,桌上固定GOPRO,單機跟人,共50多個機位同步開錄。這也是想要充分展示每位選手的多元個性,塑造外國人中的“漢語迷”的深刻形象。

多角度展示選手本身性格特點以及與中國結緣的故事,能夠以更飽滿的視角刻畫出“漢語迷”形象,避免比賽趨於形式化,這個升級必然加分。

故事升級:講述主體更多、講述方式更全

在洲賽中,節目組邀請了兩位文化專家,其中一位是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楊雨老師,她曾多次作為留學生、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的評委,精通數門外語,對世界文化有獨到理解,同時又有豐富的中外文化交流經驗。學者的人設既可以拉近與選手的距離感,又可以站在外國選手的方面想問題,而非一味用我們中國的理念標準去評判。使節目呈現出對等感覺很重要,這符合星素之間平等話語權的訴求。

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楊雨老師

此外,學者對文化的深層解讀,講述主體增多,讓觀眾更客觀全面地瞭解文化背後的故事。總導演孔曉一說:“其中一位學者是中國語言學會、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的張一清教授。他是漢語言、漢字研究的專家。張老師給了我們很多很好的建議,他在這方面也是非常權威的。現場能有更懂得中華文化的專家從中外文化的融合碰撞來進行深度解讀,這樣不僅保留了對中華文化面貌的完全呈現,也讓選手在答題的同時獲得文化碰撞的享受。”

中國語言學會、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張一清教授

這次總決賽的設計也十分接地氣。“我的漢語朋友圈-互動演講賽”作為最後一關,選用和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載體設計考題,讓“歪果仁”與中國文化無縫對接。

有人問孔曉一是怎樣想到這樣的考題形式時,她說:“大家都知道在世界範圍內,年輕人都喜歡利用社交網路來記錄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多的外國年輕人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之外,也開始接觸並使用中國的微信以及微信朋友圈。很多選手們也常常通過“朋友圈”來瞭解中國生活。以此為靈感,我們讓5位參賽選手(各大洲的洲冠軍)借助微信朋友圈,來講述自己發過的朋友圈裡最想與大家在現場分享的故事。”

第十六屆《漢語橋》總導演孔曉一

貫穿古今海陸絲綢之路與當今一帶一路的“路-魔術答題秀”,將“一帶一路”政治政策和近些年晚會熱捧的魔術表演形式相結合,既高雅時尚,又符合主旋律,設計十分巧妙。這些文字、圖片、視頻、音樂等通過現場視覺的再包裝,呈現了年輕、具有時代感的特徵。

故事升級部分,既增加了縱向的專業級解讀,又從形式上走親民路線,團隊橫豎交叉內容和視覺雙管齊下,使節目這張大網牢牢地罩住觀眾,加分。

結語

這次《漢語橋》在節目內容上成功地升級改造,關鍵在於孔曉一對“橋”字的意義和精髓理解得十分到位。她不止一次在採訪中強調:“這一次的創新,漢語橋‘橋’這個字是靈魂所在,橋的重要性在於語言是互通與交流的,趣味在於他是‘通’全人類情感的。所有的環節設置,出題都是圍繞這個魂來服務的,這個不違背。”

最終兩兩爭鋒、產生一名洲冠軍。

從賽制的設計可以看出單人展示的機會較往季增多,團隊更注重對選手本人個性的塑造和展示。因為懂漢語的“歪果仁”畢竟還是少數群體,那麼每個人身上的故事,與中國結緣的故事自然是一大看點,理應儘量深挖。

除此之外,本次洲冠軍賽還採取棚內競答與真人秀拍攝方式,A500頭戴設備,桌上固定GOPRO,單機跟人,共50多個機位同步開錄。這也是想要充分展示每位選手的多元個性,塑造外國人中的“漢語迷”的深刻形象。

多角度展示選手本身性格特點以及與中國結緣的故事,能夠以更飽滿的視角刻畫出“漢語迷”形象,避免比賽趨於形式化,這個升級必然加分。

故事升級:講述主體更多、講述方式更全

在洲賽中,節目組邀請了兩位文化專家,其中一位是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楊雨老師,她曾多次作為留學生、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的評委,精通數門外語,對世界文化有獨到理解,同時又有豐富的中外文化交流經驗。學者的人設既可以拉近與選手的距離感,又可以站在外國選手的方面想問題,而非一味用我們中國的理念標準去評判。使節目呈現出對等感覺很重要,這符合星素之間平等話語權的訴求。

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楊雨老師

此外,學者對文化的深層解讀,講述主體增多,讓觀眾更客觀全面地瞭解文化背後的故事。總導演孔曉一說:“其中一位學者是中國語言學會、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的張一清教授。他是漢語言、漢字研究的專家。張老師給了我們很多很好的建議,他在這方面也是非常權威的。現場能有更懂得中華文化的專家從中外文化的融合碰撞來進行深度解讀,這樣不僅保留了對中華文化面貌的完全呈現,也讓選手在答題的同時獲得文化碰撞的享受。”

中國語言學會、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張一清教授

這次總決賽的設計也十分接地氣。“我的漢語朋友圈-互動演講賽”作為最後一關,選用和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載體設計考題,讓“歪果仁”與中國文化無縫對接。

有人問孔曉一是怎樣想到這樣的考題形式時,她說:“大家都知道在世界範圍內,年輕人都喜歡利用社交網路來記錄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多的外國年輕人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之外,也開始接觸並使用中國的微信以及微信朋友圈。很多選手們也常常通過“朋友圈”來瞭解中國生活。以此為靈感,我們讓5位參賽選手(各大洲的洲冠軍)借助微信朋友圈,來講述自己發過的朋友圈裡最想與大家在現場分享的故事。”

第十六屆《漢語橋》總導演孔曉一

貫穿古今海陸絲綢之路與當今一帶一路的“路-魔術答題秀”,將“一帶一路”政治政策和近些年晚會熱捧的魔術表演形式相結合,既高雅時尚,又符合主旋律,設計十分巧妙。這些文字、圖片、視頻、音樂等通過現場視覺的再包裝,呈現了年輕、具有時代感的特徵。

故事升級部分,既增加了縱向的專業級解讀,又從形式上走親民路線,團隊橫豎交叉內容和視覺雙管齊下,使節目這張大網牢牢地罩住觀眾,加分。

結語

這次《漢語橋》在節目內容上成功地升級改造,關鍵在於孔曉一對“橋”字的意義和精髓理解得十分到位。她不止一次在採訪中強調:“這一次的創新,漢語橋‘橋’這個字是靈魂所在,橋的重要性在於語言是互通與交流的,趣味在於他是‘通’全人類情感的。所有的環節設置,出題都是圍繞這個魂來服務的,這個不違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