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位匈奴降卒的供述引發一個民族向西對世界的探索

在漢朝立國初期, 祁連山下到敦煌的草原上, 有個叫月氏的遊牧民族。 漢武帝本來想聯合月氏共同對付匈奴, 但沒想到此時月氏已經從祁連山下消失。

一個匈奴的降卒向漢朝交代, 匈奴單于打敗月氏部族, 把月氏王的頭顱作為飲酒的器皿, 月氏部族向西逃遁。 於是漢武帝便徵召使者向西去尋找月氏人。

張騫出使被扣, 人在匈奴心在漢

那時的漢人和現在不同, 滿腔英雄血氣, 哪怕出身偏僻之地。 漢中壯士張騫, 以郎官身份應召, 帶著一個原先是胡人的人, 大概是充當翻譯吧, 還有另外一百多號人, 浩浩蕩蕩地出隴西, 向西探險。 也許帶的人多是為了保證安全, 但顯然動靜太大, 進入匈奴地界不久便被抓捕, 押見匈奴單于。 單于質問張騫:“月氏已經跑到我的北邊去了, 漢怎能和他們通使?我想和漢南邊的越通使, 漢能答應不?”

史書記載張騫強壯有力,

大概匈奴的單于很欣賞壯士, 扣下他之後, 給他安排了一個老婆, 一扣就是十幾年, 這中間還生了孩子。 但是, 溫柔鄉不是這位英雄的墓, 他趁著在匈奴中西部, 並且單于已經對他比較信任、缺乏戒心的機會, 向西逃遁尋找月氏。

未達月氏識大宛, 大宛寶馬埋漢禍

張騫初次抵達大宛國時, 大宛國王喜出望外, 因為他們早就聽說漢的遼闊富饒, 想交往但被東邊的匈奴攔路。 大

宛國王在問到張騫想去哪兒時, 非常夠意思地派出翻譯和嚮導, 向西經過康居國輾轉到達大月氏。

大月氏樂不思蜀, 張騫失望而返再被扣

張騫來到這個夢中同盟國後, 發現他們已經在西邊的土地上降服了原有的富裕民族大夏國, 並在這個土地肥沃、勁敵很少的地方,

樂不思蜀, 不求東歸, 把跟匈奴的深仇大恨拋到九霄雲外。

張騫在那兒待了一年多, 考察完地理民俗, 向東回家。 正當他準備從今天青海的羌人地盤回到漢朝時, 又被匈奴給逮住了。 好在這次被扣的時間不長, 一年多後單于死, 匈奴發生爭奪政權的內亂, 張騫帶著單于許給他的妻子, 還有最開始帶出去的胡人翻譯, 姓堂邑名甘父, 三人一起向南逃回了漢朝地界。 張騫被封為太中大夫, 相當於今天首都衛戍司令的屬官;出使隊伍中唯一生還的另一位堂邑父被封為奉使君。

張騫勾起的不僅僅是漢朝向西北發展的好奇心

漢武帝在聽完張騫對西域各國地理風俗的講述後, 自然是開始向西北用兵,

開河西四郡, 設玉門關、陽關兩大國門, 征伐西域並取代了匈奴的保護國地位, 漢朝接著設立西域都護府, 管轄各國內政及彼此關係, 防範匈奴重新獲得在西域的財源。 但張騫的見聞, 還引起了漢朝對西南地區的探索。

張騫向漢武帝講述, 他在被大月氏征服的大夏人那兒, 驚奇地看到蜀地邛崍山裡的羅漢竹製作的邛竹杖, 還看到蜀地才有的布。 漢朝根本沒和他們通商, 而匈奴人不大可能從漢朝邊地掠奪到這些蜀地的物產, 很奇怪他們是從哪裡得到的這些東西。 大夏國人向他講述, 在他們東南方向幾千里, 也有一個世代定居的國家, 叫身毒國, 他的邛竹杖和蜀布就是在身毒國買來的。 那個國家在一條大河邊上,

酷熱, 濕氣重, 人們乘坐大象進行戰爭。 這應該就是今天的印度了。 張騫就思量著, 大夏在漢西南一萬二千里, 而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幾千里, 還有蜀地的物產, 那應該離蜀地不遠。 如果從蜀地出發, 打通去身毒國的道路, 借身毒國再出使大夏, 應該能避免草原民族的劫殺了。

漢武帝聽得此言, 派出使者從蜀地南部的郡出發, 從山路向西南探索。 漢使在西南蜀地之外探索到了昆明部族, 並溝通了一個叫滇越的也乘坐大象的國家, 當然去往印度的探索都被這些西南部落阻隔, 後來都引發了漢朝的征伐, 及後世的移民開發。 雖然印度未得, 但中原王朝逐漸將雲南這塊比較廣大的高原土地納入統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