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或許,這是現行框架下一個奇臭無比的屁:商業銀行轉型投資銀行化

文/蔡毅 價值財經主筆

央行今年1月中旬發佈的2016全年金融資料顯示:去年全年新增信貸12.65萬億, 同比多增9257億元, 再度刷新歷史紀錄。 企業信貸新增同比下降1.28萬億, 住戶中長期信貸(多為住房按揭貸款)新增達到5.68萬億, 占比近45%。

諸君從這則資料中可以讀出什麼來?我們不難得出以下結論:

1、整個經濟社會高杠杆率居高不下;

2、房地產擠佔信貸規模比例過大;

3、實體企業體現出信貸需求總體出現萎縮;

……

沒錯, 地球人都知道這樣的系列結論, 對於這樣的現實, 關鍵在於如何認識由此產生的系列惡果:房地產業一家獨大擠佔信貸資源, 實體經濟得不到金融資源百廢不舉(請允許爆粗), 金融資本逐利屬性及對風險的天然敏感導致惡性循環……

我們再可以看看扼守金融資本源頭的商業銀行, 他們投貸偏好的方向:大企業、國企、基建項目、政府融資平臺……而作為新技術、高科技、輕資產等成長中的小微企業和民營資本企業則是難得其青睞,

理由無一不是沒有抵押、沒有土地、沒有廠房、設備, 銀行對他們的借貸行為無不高懸紅燈。 近年來較快速發展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對於這種局面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 但是相較于龐大的市場需求無異于遠水難救近渴。

我們可以再從已經取得輝煌成就的高新科技企業成長獲得靈感:國內的阿裡、騰訊、百度等科技企業巨頭獲得的發展第一桶金哪個不是國際國內PE巨頭的投入?近年來私募市場上風起雲湧的創業投資, 種子輪、天使輪、A、B、C輪……眾多創業成功的企業又有多少是來自於商業銀行的解囊相助?

新常態期間, 面對產業升級發展、供給側改革及中國智造2025等國策驅動, 我們的商業銀行還能以不變應萬變堅守傳統的放貸經營策略嗎?還能堅守見主施策的貸款思路嗎?

A股市場裡近3000家上市企業的總利潤雖然多半歸屬到了10多家上市銀行名下, 不難看出商業銀行作為上市企業源頭活水的重要地位,

但是在頭一輪新實體技術科技企業的發展中, 商業銀行們的集體缺位不能不說是一次極大的遺憾。 反觀國際金融市場, 知名商業銀行中投資銀行業務發展的確蓋過國內商業銀行。 這在經營策略上不能不給國內商業銀行以警示:在已經興起並順勢發展的新經濟、新技術、高科技潮流中, 投資銀行業務正在被國際資本大鱷和民間資本或鯨吞、或蠶食。 轉身之間, 留待給金融源頭活水們的或許將不再是滿目風景, 而是滿目蒼夷。

應該說金融政策上的全民債權轉向全民股權也為商業銀行的投行業務開了政策綠燈, 十三五規劃中的金融體系轉向及藍圖更責無旁貸需要作出變革, 適應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模式, 摒棄見主施策的短淺目光, 見風使舵的拙劣運作, 養成“風物長宜放眼量”的胸懷, 變債為股, 獲利更豐!

或許, 這在現行框架下就是一個奇臭無比的屁!

更多精彩, 敬請關注價值頭條“蔡毅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