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吳宇森的《追捕》來了!張涵予對決福山雅治一觸即發

文 | 莫邪

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正在舉行中, 除了爭奪金獅的競賽單元, 非競賽單元也會有很多作品可看, 比如吳宇森的新片《追捕》!

《追捕》昨天剛剛召開了發佈會, 發佈了很多新的消息, 讓我對這部電影更加期待。

吳宇森最想拍《追捕》的說法之前傳了很多年, 很多人聽到的第一反應大概是, 能否找到一個中國版的高倉健?

因為高倉健在日版的《追捕》中實在是太深入人心了。

高倉健在《追捕》(1976)中

影片定檔在11月24日, 就在高倉健去世紀念日不久之後。 也算是對他的一種緬懷吧。

吳宇森的這部《追捕》和日版《追捕》一樣, 都改編自西村壽行的小說《涉過憤怒的河》, 後者由松竹映畫拍攝於1976年, 上海譯製廠在1978年將影片譯製過來公映, 在當時絕對是現象級的轟動電影。 尤其是真由美騎著馬搭救杜丘踏過河流的一幕, 是很多人心目中難以磨滅的經典。

《追捕》(1976)

檢察官杜丘, 是上一代國人心中高倉健的代名詞, 他硬漢型男的冷峻形象就是靠本片建立的。 影片中真由子對愛情的直白表達, 對「犯法者」的幫助, 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觀眾而言無疑是一種衝擊。

就算到現在, 去翻一下《追捕》的豆瓣頁面, 都能看到對影片當年公映版本多達25處、長達40分鐘刪節部分的大量討論。

可見《追捕》當時留下了多深的時代印記。

不過, 雖然是改編自同一本小說, 吳宇森版本的《追捕》卻並不能算是翻拍, 它應該被看作是在小說基礎上的一種重構。

吳宇森版《追捕》(2017)

高倉健版本的《追捕》拍攝的時代有一定的特殊性,

七十年代日本社會正面臨以「赤軍」團體為首的恐怖主義的困擾, 從六十年代末的學生運動中走過來的一批激進分子劫機、綁架、襲擊大使館。

《追捕》就誕生於這種動盪不安的日本環境中, 杜丘的蒙冤、能夠洗腦的藥物, 多少都帶有年代的映射。

杜丘在影片最後說的那段經典臺詞, 「我在逃亡時就明白了, 對於法律我一直在想, 我想, 執法者不能只站在追捕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他也應該考慮一下被追捕者的立場」, 就是在暗指當時的日本法治。

吳宇森當然不會再去照搬一個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日本故事, 原作的社會背景、人物心態, 顯然不會再適用于現在的觀眾。

所以吳宇森只是擷取了原小說的人物架構和基本情節, 但在人物設置、故事背景、甚至在事態最後真相的設定上, 都做了更加現代化的改編。

這是一個完全發生在現代社會下的追捕故事。

原版故事說的是檢察官杜丘突然被指控搶劫奸殺, 他一邊躲避員警追捕, 一邊查找證據想自證清白, 途中和牧場主女兒真由美相愛,原本追捕杜丘的矢村警長,後來也開始協助杜丘,和他一起找出了幕後真凶。

原版《追捕》有很多場景都發生在山林中,杜丘和真由美結識,就是因為杜丘救下了被熊攻擊的真由美。

《追捕》(1976)

吳宇森版本的《追捕》大概會淡化了原版那些自然化的場景,整個班底和故事的質感都非常國際化。

杜丘的身份從檢察官變成了中國觀眾更熟悉的國際律師,由張涵予飾演,身份應當是從日本人變成了華人。矢村警長的扮演者是有一眾迷妹的福山雅治。

戚薇飾演的真由美從牧場主女兒變成了神秘女子,她的身份後面可能埋藏了更多秘密,不過預告片裡還是有一個戚薇牽著馬的鏡頭,不知道真由美駕馬搭救杜丘的場景會不會再現。

杜丘、矢村、真由美三人組

從這樣的演員設定來看,《追捕》的故事就已經完全跳出了原來的日式格局,中日演員搭檔、跨國涉外案件、轉移多國的背景,讓《追捕》成為了一個國際化的動作大片。

原本是日本檢察官的杜丘在本片中是一位律師,在自己的退休晚會後,被指控謀殺了自己的女同事。這樣的設定,在影片一開始就直接把矛盾推到了高點。

原版的設定中,杜丘在影片開頭先是被陌生的女人指控搶劫和強姦,後來才發現舉報自己的女人被殺死,走的是是類似推理劇的手法,是「陌生化的犯罪指控」,並不會在一開始就把案件悉數拋出,懸疑和凶案都像剝洋蔥一樣層層升級,強調的是情緒和事件的積累。

《追捕》(2017)

吳宇森版的《追捕》,走的則是常見的動作大片模式,被殺的陌生女人變成了女同事,是直接聯繫到身邊人的罪案,戲劇衝突明顯比原版更加集中。

在影片一開始就直接用「殺熟」把杜丘逼到了絕路。在整體氣質上,也不同於日版那種壓抑、克制、隱忍的氛圍,走的是動作大片的路線,用了200把道具手槍和6000發子彈來打造動作場面。

從《英雄本色》到《喋血雙雄》再到《縱橫四海》,吳宇森一直以來都以自己在動作場面上的「暴力美學」為人稱道,卻已經十四年沒有拍動作題材。對於《追捕》而言,吳宇森的說法就是「想拍雙雄」,「想拍槍戰戲」,並笑說自己太久不拍這類題材,「手有點癢了」。

張涵予和福山雅治的關係,就是吳宇森最擅長的那種「雙雄模式」,吳宇森自己也說,「一位是經典的中國硬漢,一位是日本神探,兩人既是對手,又有情義,是我心中最有魅力的人物關係」。

張涵予是近年來國內中生代男星中比較有硬漢氣質的一位,在《湄公河行動》這樣有大量動作戲的影片中也有不錯的表現,選擇他來飾演杜丘這個角色,應該也是想要深入挖掘這個角色「硬」和「隱」的一面,並最大限度地加強影片的動作比重。

張涵予飾演杜丘

福山雅治則是日本的叔系人物,以創作型歌手身份出道,以日劇為人熟知,一直以來都是比較斯文的形象,對刑偵類題材的作品也非常熟悉,主演過年度收視率年度冠軍的《神探伽利略》。

福山雅治飾演矢村

不過中國觀眾更加熟悉的,應該還是福山叔在《嫌疑犯X的獻身》中飾演的湯神,絕對是影迷心中無法超越的湯川學本人,現代版的矢村非他莫屬。

福山雅治在《嫌疑犯X的獻身》中飾演湯川學

杜丘和矢村這兩個本來處於同一個法律體系中的人,在吳宇森的改編之下,涉及到了更機動的元素,兩人在人設氣質、勢力背景、國族身份都上拉開了差異,讓雙雄模式具備了更多矛盾和可挖掘之處。

矢村成功抓到過杜丘,為了防止他逃跑還用手銬將自己和杜丘拷在一起,如何實現矢村從「追捕者」到「同謀者」的心態轉變,會是影片的一大看點。

矢村把自己和杜丘拷在一起

在矛盾衝突的前置以外,《追捕》還加入了許多商業化的改編。河智苑在片中飾演一個女殺手,應該是一路追殺杜丘和相關證人的角色。女性+殺手的設定,一方面有性別調和的考量,一方面也能為影片加入更多的動作場面。

在預告片中有一場槍戰戲,就是河智苑穿著一身和服在日式酒肆大開殺戒,團滅了一群西服男。

河智苑飾演殺手

現在距離日版《追捕》的上映,已經過去了四十一年,期待吳宇森「暴力美學」版本的《追捕》,講出一個真正當代和真正中國的故事。

這個世界,永遠都會有「追捕」的事上演。

途中和牧場主女兒真由美相愛,原本追捕杜丘的矢村警長,後來也開始協助杜丘,和他一起找出了幕後真凶。

原版《追捕》有很多場景都發生在山林中,杜丘和真由美結識,就是因為杜丘救下了被熊攻擊的真由美。

《追捕》(1976)

吳宇森版本的《追捕》大概會淡化了原版那些自然化的場景,整個班底和故事的質感都非常國際化。

杜丘的身份從檢察官變成了中國觀眾更熟悉的國際律師,由張涵予飾演,身份應當是從日本人變成了華人。矢村警長的扮演者是有一眾迷妹的福山雅治。

戚薇飾演的真由美從牧場主女兒變成了神秘女子,她的身份後面可能埋藏了更多秘密,不過預告片裡還是有一個戚薇牽著馬的鏡頭,不知道真由美駕馬搭救杜丘的場景會不會再現。

杜丘、矢村、真由美三人組

從這樣的演員設定來看,《追捕》的故事就已經完全跳出了原來的日式格局,中日演員搭檔、跨國涉外案件、轉移多國的背景,讓《追捕》成為了一個國際化的動作大片。

原本是日本檢察官的杜丘在本片中是一位律師,在自己的退休晚會後,被指控謀殺了自己的女同事。這樣的設定,在影片一開始就直接把矛盾推到了高點。

原版的設定中,杜丘在影片開頭先是被陌生的女人指控搶劫和強姦,後來才發現舉報自己的女人被殺死,走的是是類似推理劇的手法,是「陌生化的犯罪指控」,並不會在一開始就把案件悉數拋出,懸疑和凶案都像剝洋蔥一樣層層升級,強調的是情緒和事件的積累。

《追捕》(2017)

吳宇森版的《追捕》,走的則是常見的動作大片模式,被殺的陌生女人變成了女同事,是直接聯繫到身邊人的罪案,戲劇衝突明顯比原版更加集中。

在影片一開始就直接用「殺熟」把杜丘逼到了絕路。在整體氣質上,也不同於日版那種壓抑、克制、隱忍的氛圍,走的是動作大片的路線,用了200把道具手槍和6000發子彈來打造動作場面。

從《英雄本色》到《喋血雙雄》再到《縱橫四海》,吳宇森一直以來都以自己在動作場面上的「暴力美學」為人稱道,卻已經十四年沒有拍動作題材。對於《追捕》而言,吳宇森的說法就是「想拍雙雄」,「想拍槍戰戲」,並笑說自己太久不拍這類題材,「手有點癢了」。

張涵予和福山雅治的關係,就是吳宇森最擅長的那種「雙雄模式」,吳宇森自己也說,「一位是經典的中國硬漢,一位是日本神探,兩人既是對手,又有情義,是我心中最有魅力的人物關係」。

張涵予是近年來國內中生代男星中比較有硬漢氣質的一位,在《湄公河行動》這樣有大量動作戲的影片中也有不錯的表現,選擇他來飾演杜丘這個角色,應該也是想要深入挖掘這個角色「硬」和「隱」的一面,並最大限度地加強影片的動作比重。

張涵予飾演杜丘

福山雅治則是日本的叔系人物,以創作型歌手身份出道,以日劇為人熟知,一直以來都是比較斯文的形象,對刑偵類題材的作品也非常熟悉,主演過年度收視率年度冠軍的《神探伽利略》。

福山雅治飾演矢村

不過中國觀眾更加熟悉的,應該還是福山叔在《嫌疑犯X的獻身》中飾演的湯神,絕對是影迷心中無法超越的湯川學本人,現代版的矢村非他莫屬。

福山雅治在《嫌疑犯X的獻身》中飾演湯川學

杜丘和矢村這兩個本來處於同一個法律體系中的人,在吳宇森的改編之下,涉及到了更機動的元素,兩人在人設氣質、勢力背景、國族身份都上拉開了差異,讓雙雄模式具備了更多矛盾和可挖掘之處。

矢村成功抓到過杜丘,為了防止他逃跑還用手銬將自己和杜丘拷在一起,如何實現矢村從「追捕者」到「同謀者」的心態轉變,會是影片的一大看點。

矢村把自己和杜丘拷在一起

在矛盾衝突的前置以外,《追捕》還加入了許多商業化的改編。河智苑在片中飾演一個女殺手,應該是一路追殺杜丘和相關證人的角色。女性+殺手的設定,一方面有性別調和的考量,一方面也能為影片加入更多的動作場面。

在預告片中有一場槍戰戲,就是河智苑穿著一身和服在日式酒肆大開殺戒,團滅了一群西服男。

河智苑飾演殺手

現在距離日版《追捕》的上映,已經過去了四十一年,期待吳宇森「暴力美學」版本的《追捕》,講出一個真正當代和真正中國的故事。

這個世界,永遠都會有「追捕」的事上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