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角度」美國重振製造業及其對《中國製造2025》實施的啟示

本文轉載自:走向智慧論壇, 文:毛濤 高浚淇 白旻

美國重振製造業及其對《中國製造2025》實施的啟示

摘要:目前我國正在實施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

旨在實現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 美國作為世界製造強國, 在產業政策制定、產學研用結合、重點技術領域攻關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對美國重振製造業的主要措施及其影響進行全面考察, 可以為《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實施提供有益借鑒。

2009年美國政府提出, 經濟要轉向可持續的增長模式, 重振製造業繁榮, 並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推動製造業的“回歸”, 力求向高端製造業發展, 進而帶動出口, 降低失業率。

一、美國重振製造業的主要措施

(一)進行政策引導, 營造製造業發展環境

為重振製造業, 美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通過財政支持、引導投資、稅收減免、提高勞動者素質等方式,

支援製造業、尤其是先進製造業發展。 2009年4月,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華盛頓特區喬治城大學演講時提出重振製造業的戰略設想。 2009年12月, 美國總統執行辦公室發佈《重振美國製造業框架》, 將製造業確定為美國核心產業, 並提出七項政策措施:一是加強勞動力素質培訓;二是加大對新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投入;三是發展有利於新技術產業化的資本市場;四是為勞動者提供一個美好的未來;五是加強先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六是擴大出口, 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七是營造有利於製造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2010年8月, 美國國會通過《製造業促進法案》, 屬於美國重振製造業體系的重要內容, 其主要目的是通過關稅及國內稅收減免,
降低製造業成本和保持穩定就業。 2011年2月, 美國發佈的《美國創新戰略:促進可持續增長和提供優良工作機會》提出, 要優先發展清潔能源、生物技術、納米技術、先進製造業技術和空間技術。 2011年6月, 美國政府發佈《先進製造業夥伴計畫》。 2012年2月, 美國總統執行辦公室國家科技委員會發佈《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畫》, 對美國發展先進製造業進行系統構思, 提出先進製造業發展應遵循的三項原則:一是完善先進製造業創新政策;二是加強“產業公地”建設;三是優化政府投資。 同時, 提出五大發展目標:一是加快中小企業投資;二是提高勞動力技能;三是建立健全夥伴關係;四是調整優化政府投資;五是加大研發投入力度。 2012年3月,
美國正式啟動國家製造業創新網路計畫, 出資10億美元, 支持創建15個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2013年3月, 在對2009年路線圖修訂的基礎上, 出臺了《機器人技術路線圖:從互聯網到機器人》, 強調機器人在美國製造業及衛生保健領域的重要作用, 指明未來5~15年工業機器人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 2014年4月, 美國實施“學徒計畫”, 投入6億美元用於培訓製造業學徒, 目的是將社區培訓高級技術工人的模式及經驗推廣至全國。 2014年10月, 美國公佈《振興美國先進製造業2.0版》, 主要通過支持創新、加強人才引進和完善商業環境等方式, 確保美國在先進製造業領域的全球主導地位。 2014年11月, 美國眾議院修訂通過《振興美國製造業和創新法案》, 授權商務部長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框架下實施製造業創新網路計畫,
同時明確製造業創新中心將重點關注納米技術、先進陶瓷、光子及光學器件、複合材料、生物基材料和先進材料、混動技術、微電子器件工具開發等領域。 2015年10月, 《美國創新戰略》圍繞投資創新基礎要素、激發私營部門創新、營造一個創新者的國家、創造高品質就業崗位和持續經濟增長、推動國家優先領域突破、建設創新型政府服務大眾等六個關鍵要素, 提出具體的行動計畫。

(二)加強“產、學、研”結合, 推動先進技術研發及應用

2012年3月, 美國總統奧巴馬提議打造國家製造業創新網路, 在主要領域創建製造業創新中心, 推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 《2016美國國家製造創新網路戰略計畫》中指出, 實施該項計畫的目的主要有四項:一是提高美國製造業整體競爭力;二是促進創新技術向規模化、經濟和高效的本土製造轉化,重點聚焦競爭前的共性製造技術;三是加速先進製造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四是使創新中心形成穩定的商業模式。製造業創新中心對政府、研究機構及企業資源優勢進行充分整合,政府主要提供政策及資金支持,研究機構參與先進技術研發,同時由企業將成果進行轉化並推廣應用。創新中心所關注的技術主要是符合國家利益及產業發展的革命性技術,而且需要具有商業化及推廣應用前景。創新中心通常由企業和研究機構聯合申報,然後由美國工業部門、研究機構等組成的專家評審確定。為避免競爭,美國在每個重點領域僅選擇一家團隊組建製造業創新中心。美國政府通常用四種標準評價製造業創新中心的運作效果:一是對美國創新的貢獻;二是技術轉化水準;三是在培養人才方面取得的成績;四是資金及收益方面的可持續性。到2016年2月為止,美國一共建成7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美國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新一代電子電力製造創新中心、數位化製造和設計創新中心、輕型現代金屬製造創新中心、先進複合材料創新中心、集成光子製造創新中心、柔性混合電子製造創新中心。

(三)選取關鍵領域,進行重點突破

在重振製造業方面,美國重點支持了清潔能源、機器人、國家安全、3D列印、新材料、資訊技術、生物技術、葉岩氣等領域相關技術裝備的研發及應用。一是進行政策引導。在推動3D列印技術發展方面,美國專門發佈的《3D列印技術標準化路線圖》,在對增材製造材料、工藝和設備、資質和認證、建模和模擬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指導產業發展的路線圖。二是加強研發投入。在選定的重點領域,美國都進行了強有力的財政支持。

(四)注重提高勞動者素質,為重振製造業提供人才保障

人才是製造業發展最為重要的驅動因素。美國製造業的繁榮離不開其強大的人才隊伍支撐。一是注重勞動者素質培訓。美國出臺的《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畫》《重振美國製造業框架》等政策,以及實施的“學徒計畫”等措施,都從不同角度提出了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具體方案,並給予了相應支持。二是引進海外優秀人才。《美國製造業復興——促進增長的4大目標》提出進一步簡化臨時簽證和非移民簽證審批程式,同時提高高級技工成為永久居民而取得綠卡的效率。

二、美國重振製造業現狀

早在20世紀初期,美國製造業已牢牢佔據了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然而,隨著亞洲國家製造業在1960年之後的崛起,美國製造業受到巨大衝擊,製造業資本利潤逐步下降,每年製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也出現逐步下降的態勢(見圖1)。

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開始逐步認識到製造業的關鍵作用,並隨之制定了“再工業化”發展戰略,以求重振本國製造業。2009年,美國政府正式提出,建立以出口推動型增長和製造業增長為主的發展模式,促進本國製造業的現代化、高級化和清潔化,著重發展新興產業,加強科技創新,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援,以重塑本國製造業的國際領先地位。近些年,隨著美國“再工業化”發展戰略不斷加深,美國製造業出現復蘇回升的勢頭。

(一)美國製造業產值和產能利用率呈現回升趨勢

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實施促進了本國製造業的持續提振,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製造業總產值出現大幅度下降,為4.47萬億美元(見圖2)。隨著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逐年推進,製造業總產值開始高速增長。此外,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實施也明顯提升了製造業產能(見表1)。

(二)美國貨物出口總額提升

總體上,美國出口總額隨著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實施而出現顯著上升。與金融危機爆發後的2009年相比,2015年美國出口總額增長約40.5%,其中貨物出口顯著上升,增長約41.4%,服務出口增長約38.5%(見圖3)。

此外,美國對外貿易出口地區繼續保持多元化。2015年1月—2016年3月,美國前5大出口國整體保持穩定,分別為加拿大、墨西哥、中國、日本和英國。但美國出口額對其他國家和地區也上升明顯,總體表現出多元化上升趨勢。

(三)製造業企業部分回歸

自《2010製造業促進法案》實施以來,美國對本國製造業所需的原材料進口降低關稅,對投資美國本土的製造業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再加上美國一直以來的愛國主義宣傳的作用,部分美國製造業開始回歸美國本土。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公司(BCG)2015年對在中國設廠生產製造的美國公司進行調查,53%的美國企業期望從中國回歸美國本土,而2012年有37%的美國企業期望回歸,上漲了16個百分點。同時,2015年有17%的在中國生產製造的美國企業,將在中國的生產部分遷回美國本土,而2012年採取行動的美國企業僅為7%,表明在中國的美國製造業企業“回歸”美國的意願增強(見圖4)。隨著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實施不斷加深,各大國際知名跨國美資企業開始高調回歸美國本土。

(四)製造業就業人數增長顯著

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緩解了美國本土的就業壓力,特別是製造業就業人數呈現出穩步上升態勢(見表2)。從資料分析可知,美國製造業的恢復對美國本土製造業失業率的下降有顯著促進作用。

(五)美國製造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持續上升

自從美國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後,一方面本國製造業企業逐漸有序回歸,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外國企業對美國本土的投資。根據美國商務部的資料表明,2000—2005年美國製造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FDI)平均增長率不到3%,上升緩慢。隨後到2014年達到10455.22億美元,與2008年相比上升了60.8%(見圖5)。因此,美國“再工業化”戰略顯著促進美國製造業FDI的擴大。

(六)美國先進製造業產業發展迅速

1.新材料產業

隨著“再工業化”戰略的提出,新材料產業開始被美國視為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並定位為影響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的六大類關鍵技術領域之首。同時,美國開始將生物材料、資訊材料、納米材料、極端環境材料及材料計算科學作為主要研究方向,並一直致力於在這些材料方向上保持其世界領先地位。美國新材料產業主要分佈在五大湖區和太平洋沿岸地區,研究領域共有210所科研機構。

2.美國智慧製造產業

智慧製造業是美國重要的創新驅動產業,得到了美國政府、企業各層面的高度重視,一直在美國的國民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戰略地位。當今的智慧製造主要包括先進感測器、工業機器人、先進製造測試設備等。

在智慧製造理論層面,美國一直保持世界領先地位。例如,美國是最先開始研究人工智慧、控制論、物聯網等基礎理論的國家。在智慧製造的產品研發層面,美國高校的實驗室和企業的研發中心研究出大量世界領先的產品,包括數控機床、積體電路、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智慧手機、無人駕駛汽車等等。這些創新產品的成功研發與美國製造業研發大量投入息息相關。而這些創新產品也推動了美國智慧製造產業的形成,根據美國機器人工業協會估計,美國工廠中大約有23萬台機器人在代替人類生產。而伴隨著美國智慧製造產業的不斷發展,大資料、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智慧系統平臺不斷完善,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生產流程開始向智慧化轉變。

3.美國工業互聯網

美國在軟體和互聯網領域長期處於全球前列,隨著互聯網在全球的不斷普及,用互聯網啟動傳統工業的工業互聯網理念的種子,已經開始在美國的能源、運輸、健康、基礎設施、智慧城市、生態農業等各個領域播種。與更加關注于本國市場和本國企業的德國工業互聯網政策不同,美國更善於走國際路線,將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定位於服務全球市場和跨國企業。同時,美國各個大型企業也相應建立工業互聯網聯盟,例如通用電氣、國際商用機器(IBM)、英特爾等企業一直都是工業互聯網化的宣導者和堅定踐行者,它們希望通過工業互聯網聯盟,形成一個“通用藍圖”,以實現各個廠商設備之間的資料共用。這個“通用藍圖”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制定通用標準,打破企業之間的技術壁壘,利用互聯網啟動傳統工業過程,整合不同企業資源,以推動美國工業再升級。

同時,工業互聯網化不僅能更好地滿足新時代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也對於美國節能減排有明顯促進作用。根據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計算,在15年內,工業互聯網如果減少美國航空業1%的燃料,將節約超過300億美元;如果提高美國醫療行業1%的效率,將節約超過630億美元;如果提高美國電力行業1%的效率,將節約超過660億美元;如果減少石油天然氣資本支出的1%,將節約超過900億美元。

三、美國重振製造業的影響

(一)美國製造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加大

製造業為美國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自從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實施,美國製造業總產值的增加值穩步增長,如圖2所示:從2009年的1.73萬億美元增加至2015年的2.17萬億美元,增長了25.4%。2015年,美國製造業帶來了巨大的就業機會,大約有1500萬人在美國本土的製造業相關領域工作,為美國的國民經濟帶來巨大產值。

(二)美國先進製造業回歸速度加快

近些年,伴隨著美國製造業企業不斷回遷本土,美國本土的就業人數開始逐步上升,利用外國直接投資規模穩步上升,相較于傳統製造業的就業崗位,美國更注重對新能源、新材料、自動化、人工智慧、資訊技術、網路技術等先進製造業領域的創新,以推動製造業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在美國企業回遷本土的發展中,並沒有出現勞動密集型企業大量回遷,回歸企業大多數在資訊、自動化、軟體等先進製造業領域。

(三)美國實體和虛擬經濟平衡狀況改善

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實施目標之一是平衡美國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發展。從2009—2014年,美國製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0.1%,同時美國金融業、保險業和租賃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則維持在19.9%左右,變化不明顯。

(四)湧現出一批優秀的創新型中小企業

美國政府一直以來就非常重視美國的中小企業,為了給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美國政府成立了小企業管理局等專門機構。目前,美國的中小企業數量大概有2500萬,占到美國全部企業總數的98%,其中製造業領域的小企業約30萬家。這些創新性強的小企業可以增強美國的整體創新實力,促進和完善整個產業鏈條,為美國的工業再升級起到了促進作用。

四、對《中國製造2025》實施的啟示

2015年,中國頒佈實施了《中國製造2025》,其目的是推動中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效果直接決定著中國實現製造強國夢的步伐。在考察美國製造業發展的基礎上,立足中國製造業發展實際,對《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實施提出以下建議。

(一)完善製造業轉型升級政策法律體系

從美國重振製造業的經驗來看,在確立製造業發展目標後,迅速圍繞人才培養、技術創新、資金支援等支撐製造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密集出臺相關法律政策,為製造業發展營造了有利的制度環境。而且美國出臺的政策既有著眼于長遠的戰略構思,更有針對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形成了系統的制度體系。《中國製造2025》作為中國製造業發展的中長期戰略,提出了中國製造業由大變強的發展思路。《中國製造2025》出臺後,其實施也相當關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國能否如期實現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建議借鑒美國經驗,充分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完善與製造強國戰略相配套的政策、法律、規劃及標準,使財政、稅收、人才培養、貿易、投資等政策更適於中國製造業創新和發展。

(二)加強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美國製造業創新中心整合了研究機構、企業和政府資源,實現了研發及應用的無縫結合,推動了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應用。目前中國的科研成果轉化率明顯偏低,僅為10%左右,低於發達國家40%的平均水準,更低於美國80%的水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國產學研的脫節。在推進產學研結合方面,《中國製造2025》也做了有益嘗試,將圍繞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新一代資訊技術等領域創新發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製造業創新中心,重點開展行業基礎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成果產業化、人才培訓等工作;到2020年,重點形成15家左右製造業創新中心,力爭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製造業創新中心。在建立製造業創新中心的同時,更需要像美國一樣完善相關制度,確立科學的遴選和評價機制,並通過強有力的財政支持,使創新中心發揮引領產業技術創新和發展的作用。

(三)加強對關鍵領域的支持力度

美國選取機器人、3D列印、新材料、資訊技術、生物技術等具有引領世界製造業發展的關鍵領域進行重點支持,確保持續的技術創新,進而引領世界製造業發展潮流。與美國一樣,《中國製造2025》結合中國具體國情,同樣確定了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分別是:新一代資訊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太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領域選取僅是第一步,如何實現這些關鍵領域持續性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才是關鍵。在推動關鍵領域技術突破方面,建議學習美國經驗,同時立足中國實際,制定引導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解決關鍵問題,指導製造業向著價值鏈高端及原創方向發展,避免出現無序競爭和低端重複建設問題。此外,對於關鍵領域,需要加強財政支援,同時保持支持的延續性,推動持續創新。

(四)用好國內外優秀人才

在重振製造業方面,美國大量政策措施都涉及人才培養問題,打造出了符合實際需求的人才培養及使用機制,製造業領域吸引到大量的國內外優秀人才。中國製造業發展也需要“擇天下英才而用之”。一是用好國內人才。完善科技創新考評機制,確立正確的利益導向,加強產學研用結合,突出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同時發揮科研院所的作用,引導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研究,推動科技創新與成果應用。此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通過金融、稅收、財政、貸款等措施,調動科研工作者創新的內生動力。另一方面,用好海外人才。依據美國經驗,並結合中國實際,可以借鑒華為、中興等公司的經驗,在國外設立研發中心及工廠,吸引更多的外籍優秀人才投入到中國製造業研發領域。

歡迎大家評論

《 召 集 令 》

身懷學術絕技的你速速前來!

1,有學術水準:一定的專業學術水準是必須的!

2,有獨到思想:具深度,廣度,銳度者為最佳!

3,內容範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等不設限!

4,資訊或翻譯類文章:符合上述條件的均可以。

學術plus諮詢/投稿郵箱

xueshuplus@163.com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歡迎各位專家、學者賜稿!投稿連結 http://kjpl.cbpt.cnki.net

學報電話:010-68893411

學報郵箱:dkyxuebao@vip.126.com

實施該項計畫的目的主要有四項:一是提高美國製造業整體競爭力;二是促進創新技術向規模化、經濟和高效的本土製造轉化,重點聚焦競爭前的共性製造技術;三是加速先進製造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四是使創新中心形成穩定的商業模式。製造業創新中心對政府、研究機構及企業資源優勢進行充分整合,政府主要提供政策及資金支持,研究機構參與先進技術研發,同時由企業將成果進行轉化並推廣應用。創新中心所關注的技術主要是符合國家利益及產業發展的革命性技術,而且需要具有商業化及推廣應用前景。創新中心通常由企業和研究機構聯合申報,然後由美國工業部門、研究機構等組成的專家評審確定。為避免競爭,美國在每個重點領域僅選擇一家團隊組建製造業創新中心。美國政府通常用四種標準評價製造業創新中心的運作效果:一是對美國創新的貢獻;二是技術轉化水準;三是在培養人才方面取得的成績;四是資金及收益方面的可持續性。到2016年2月為止,美國一共建成7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美國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新一代電子電力製造創新中心、數位化製造和設計創新中心、輕型現代金屬製造創新中心、先進複合材料創新中心、集成光子製造創新中心、柔性混合電子製造創新中心。

(三)選取關鍵領域,進行重點突破

在重振製造業方面,美國重點支持了清潔能源、機器人、國家安全、3D列印、新材料、資訊技術、生物技術、葉岩氣等領域相關技術裝備的研發及應用。一是進行政策引導。在推動3D列印技術發展方面,美國專門發佈的《3D列印技術標準化路線圖》,在對增材製造材料、工藝和設備、資質和認證、建模和模擬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指導產業發展的路線圖。二是加強研發投入。在選定的重點領域,美國都進行了強有力的財政支持。

(四)注重提高勞動者素質,為重振製造業提供人才保障

人才是製造業發展最為重要的驅動因素。美國製造業的繁榮離不開其強大的人才隊伍支撐。一是注重勞動者素質培訓。美國出臺的《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畫》《重振美國製造業框架》等政策,以及實施的“學徒計畫”等措施,都從不同角度提出了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具體方案,並給予了相應支持。二是引進海外優秀人才。《美國製造業復興——促進增長的4大目標》提出進一步簡化臨時簽證和非移民簽證審批程式,同時提高高級技工成為永久居民而取得綠卡的效率。

二、美國重振製造業現狀

早在20世紀初期,美國製造業已牢牢佔據了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然而,隨著亞洲國家製造業在1960年之後的崛起,美國製造業受到巨大衝擊,製造業資本利潤逐步下降,每年製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也出現逐步下降的態勢(見圖1)。

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開始逐步認識到製造業的關鍵作用,並隨之制定了“再工業化”發展戰略,以求重振本國製造業。2009年,美國政府正式提出,建立以出口推動型增長和製造業增長為主的發展模式,促進本國製造業的現代化、高級化和清潔化,著重發展新興產業,加強科技創新,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援,以重塑本國製造業的國際領先地位。近些年,隨著美國“再工業化”發展戰略不斷加深,美國製造業出現復蘇回升的勢頭。

(一)美國製造業產值和產能利用率呈現回升趨勢

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實施促進了本國製造業的持續提振,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製造業總產值出現大幅度下降,為4.47萬億美元(見圖2)。隨著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逐年推進,製造業總產值開始高速增長。此外,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實施也明顯提升了製造業產能(見表1)。

(二)美國貨物出口總額提升

總體上,美國出口總額隨著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實施而出現顯著上升。與金融危機爆發後的2009年相比,2015年美國出口總額增長約40.5%,其中貨物出口顯著上升,增長約41.4%,服務出口增長約38.5%(見圖3)。

此外,美國對外貿易出口地區繼續保持多元化。2015年1月—2016年3月,美國前5大出口國整體保持穩定,分別為加拿大、墨西哥、中國、日本和英國。但美國出口額對其他國家和地區也上升明顯,總體表現出多元化上升趨勢。

(三)製造業企業部分回歸

自《2010製造業促進法案》實施以來,美國對本國製造業所需的原材料進口降低關稅,對投資美國本土的製造業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再加上美國一直以來的愛國主義宣傳的作用,部分美國製造業開始回歸美國本土。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公司(BCG)2015年對在中國設廠生產製造的美國公司進行調查,53%的美國企業期望從中國回歸美國本土,而2012年有37%的美國企業期望回歸,上漲了16個百分點。同時,2015年有17%的在中國生產製造的美國企業,將在中國的生產部分遷回美國本土,而2012年採取行動的美國企業僅為7%,表明在中國的美國製造業企業“回歸”美國的意願增強(見圖4)。隨著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實施不斷加深,各大國際知名跨國美資企業開始高調回歸美國本土。

(四)製造業就業人數增長顯著

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緩解了美國本土的就業壓力,特別是製造業就業人數呈現出穩步上升態勢(見表2)。從資料分析可知,美國製造業的恢復對美國本土製造業失業率的下降有顯著促進作用。

(五)美國製造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持續上升

自從美國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後,一方面本國製造業企業逐漸有序回歸,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外國企業對美國本土的投資。根據美國商務部的資料表明,2000—2005年美國製造業利用外商直接投資(FDI)平均增長率不到3%,上升緩慢。隨後到2014年達到10455.22億美元,與2008年相比上升了60.8%(見圖5)。因此,美國“再工業化”戰略顯著促進美國製造業FDI的擴大。

(六)美國先進製造業產業發展迅速

1.新材料產業

隨著“再工業化”戰略的提出,新材料產業開始被美國視為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並定位為影響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的六大類關鍵技術領域之首。同時,美國開始將生物材料、資訊材料、納米材料、極端環境材料及材料計算科學作為主要研究方向,並一直致力於在這些材料方向上保持其世界領先地位。美國新材料產業主要分佈在五大湖區和太平洋沿岸地區,研究領域共有210所科研機構。

2.美國智慧製造產業

智慧製造業是美國重要的創新驅動產業,得到了美國政府、企業各層面的高度重視,一直在美國的國民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戰略地位。當今的智慧製造主要包括先進感測器、工業機器人、先進製造測試設備等。

在智慧製造理論層面,美國一直保持世界領先地位。例如,美國是最先開始研究人工智慧、控制論、物聯網等基礎理論的國家。在智慧製造的產品研發層面,美國高校的實驗室和企業的研發中心研究出大量世界領先的產品,包括數控機床、積體電路、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智慧手機、無人駕駛汽車等等。這些創新產品的成功研發與美國製造業研發大量投入息息相關。而這些創新產品也推動了美國智慧製造產業的形成,根據美國機器人工業協會估計,美國工廠中大約有23萬台機器人在代替人類生產。而伴隨著美國智慧製造產業的不斷發展,大資料、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智慧系統平臺不斷完善,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生產流程開始向智慧化轉變。

3.美國工業互聯網

美國在軟體和互聯網領域長期處於全球前列,隨著互聯網在全球的不斷普及,用互聯網啟動傳統工業的工業互聯網理念的種子,已經開始在美國的能源、運輸、健康、基礎設施、智慧城市、生態農業等各個領域播種。與更加關注于本國市場和本國企業的德國工業互聯網政策不同,美國更善於走國際路線,將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定位於服務全球市場和跨國企業。同時,美國各個大型企業也相應建立工業互聯網聯盟,例如通用電氣、國際商用機器(IBM)、英特爾等企業一直都是工業互聯網化的宣導者和堅定踐行者,它們希望通過工業互聯網聯盟,形成一個“通用藍圖”,以實現各個廠商設備之間的資料共用。這個“通用藍圖”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制定通用標準,打破企業之間的技術壁壘,利用互聯網啟動傳統工業過程,整合不同企業資源,以推動美國工業再升級。

同時,工業互聯網化不僅能更好地滿足新時代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也對於美國節能減排有明顯促進作用。根據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計算,在15年內,工業互聯網如果減少美國航空業1%的燃料,將節約超過300億美元;如果提高美國醫療行業1%的效率,將節約超過630億美元;如果提高美國電力行業1%的效率,將節約超過660億美元;如果減少石油天然氣資本支出的1%,將節約超過900億美元。

三、美國重振製造業的影響

(一)美國製造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加大

製造業為美國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自從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實施,美國製造業總產值的增加值穩步增長,如圖2所示:從2009年的1.73萬億美元增加至2015年的2.17萬億美元,增長了25.4%。2015年,美國製造業帶來了巨大的就業機會,大約有1500萬人在美國本土的製造業相關領域工作,為美國的國民經濟帶來巨大產值。

(二)美國先進製造業回歸速度加快

近些年,伴隨著美國製造業企業不斷回遷本土,美國本土的就業人數開始逐步上升,利用外國直接投資規模穩步上升,相較于傳統製造業的就業崗位,美國更注重對新能源、新材料、自動化、人工智慧、資訊技術、網路技術等先進製造業領域的創新,以推動製造業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在美國企業回遷本土的發展中,並沒有出現勞動密集型企業大量回遷,回歸企業大多數在資訊、自動化、軟體等先進製造業領域。

(三)美國實體和虛擬經濟平衡狀況改善

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實施目標之一是平衡美國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發展。從2009—2014年,美國製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0.1%,同時美國金融業、保險業和租賃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則維持在19.9%左右,變化不明顯。

(四)湧現出一批優秀的創新型中小企業

美國政府一直以來就非常重視美國的中小企業,為了給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美國政府成立了小企業管理局等專門機構。目前,美國的中小企業數量大概有2500萬,占到美國全部企業總數的98%,其中製造業領域的小企業約30萬家。這些創新性強的小企業可以增強美國的整體創新實力,促進和完善整個產業鏈條,為美國的工業再升級起到了促進作用。

四、對《中國製造2025》實施的啟示

2015年,中國頒佈實施了《中國製造2025》,其目的是推動中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中國製造2025》的實施效果直接決定著中國實現製造強國夢的步伐。在考察美國製造業發展的基礎上,立足中國製造業發展實際,對《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實施提出以下建議。

(一)完善製造業轉型升級政策法律體系

從美國重振製造業的經驗來看,在確立製造業發展目標後,迅速圍繞人才培養、技術創新、資金支援等支撐製造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密集出臺相關法律政策,為製造業發展營造了有利的制度環境。而且美國出臺的政策既有著眼于長遠的戰略構思,更有針對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形成了系統的制度體系。《中國製造2025》作為中國製造業發展的中長期戰略,提出了中國製造業由大變強的發展思路。《中國製造2025》出臺後,其實施也相當關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國能否如期實現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建議借鑒美國經驗,充分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完善與製造強國戰略相配套的政策、法律、規劃及標準,使財政、稅收、人才培養、貿易、投資等政策更適於中國製造業創新和發展。

(二)加強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美國製造業創新中心整合了研究機構、企業和政府資源,實現了研發及應用的無縫結合,推動了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應用。目前中國的科研成果轉化率明顯偏低,僅為10%左右,低於發達國家40%的平均水準,更低於美國80%的水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國產學研的脫節。在推進產學研結合方面,《中國製造2025》也做了有益嘗試,將圍繞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新一代資訊技術等領域創新發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製造業創新中心,重點開展行業基礎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成果產業化、人才培訓等工作;到2020年,重點形成15家左右製造業創新中心,力爭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製造業創新中心。在建立製造業創新中心的同時,更需要像美國一樣完善相關制度,確立科學的遴選和評價機制,並通過強有力的財政支持,使創新中心發揮引領產業技術創新和發展的作用。

(三)加強對關鍵領域的支持力度

美國選取機器人、3D列印、新材料、資訊技術、生物技術等具有引領世界製造業發展的關鍵領域進行重點支持,確保持續的技術創新,進而引領世界製造業發展潮流。與美國一樣,《中國製造2025》結合中國具體國情,同樣確定了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分別是:新一代資訊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太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領域選取僅是第一步,如何實現這些關鍵領域持續性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才是關鍵。在推動關鍵領域技術突破方面,建議學習美國經驗,同時立足中國實際,制定引導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解決關鍵問題,指導製造業向著價值鏈高端及原創方向發展,避免出現無序競爭和低端重複建設問題。此外,對於關鍵領域,需要加強財政支援,同時保持支持的延續性,推動持續創新。

(四)用好國內外優秀人才

在重振製造業方面,美國大量政策措施都涉及人才培養問題,打造出了符合實際需求的人才培養及使用機制,製造業領域吸引到大量的國內外優秀人才。中國製造業發展也需要“擇天下英才而用之”。一是用好國內人才。完善科技創新考評機制,確立正確的利益導向,加強產學研用結合,突出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同時發揮科研院所的作用,引導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研究,推動科技創新與成果應用。此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通過金融、稅收、財政、貸款等措施,調動科研工作者創新的內生動力。另一方面,用好海外人才。依據美國經驗,並結合中國實際,可以借鑒華為、中興等公司的經驗,在國外設立研發中心及工廠,吸引更多的外籍優秀人才投入到中國製造業研發領域。

歡迎大家評論

《 召 集 令 》

身懷學術絕技的你速速前來!

1,有學術水準:一定的專業學術水準是必須的!

2,有獨到思想:具深度,廣度,銳度者為最佳!

3,內容範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等不設限!

4,資訊或翻譯類文章:符合上述條件的均可以。

學術plus諮詢/投稿郵箱

xueshuplus@163.com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機構立場。

《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歡迎各位專家、學者賜稿!投稿連結 http://kjpl.cbpt.cnki.net

學報電話:010-68893411

學報郵箱:dkyxuebao@vip.126.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