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蘭州大學賈旭東副教授:《兩辦國學傳承18條》解讀

26國學網編者按:自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簡稱“兩辦國學傳承18條”)以來,

全國社會各界掀起學習貫徹“兩辦國學傳承18條”高潮, 本文根據蘭州大學賈旭東副教授在深圳市傳統文化研究會貫徹落實“兩辦國學傳承18條”大會上的發言整理, 經作者授權刊發以饗讀者。 本網開展“學習兩辦國學傳承18條”的徵集活動, 歡迎踴躍投稿:156824055@qq.com。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早上好!我不敢說能夠作為專家來解讀, 我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兩辦的這個《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 以下我們簡稱《意見》。 我也是一個傳統文化的熱愛者、踐行者、傳承者和傳播者, 這個檔真的是讓我們熱愛傳統文化的人非常的高興、非常的興奮, 我就跟各位簡單地分享一下我個人學習這個檔的心得體會, 以及對政府、社會組織和從事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的老師提一點小小的建議。

一、文件解讀

1.《意見》的重大意義

(1)里程碑意義

首先, 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檔, 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來專題闡述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工作, 應該說在建國以來是第一次。

(2)國家戰略意義: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第二個方面, 這個檔的意義是什麼?我個人覺得, 這是一個從國家戰略層面提出來的一個重要檔, 它是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 那麼這個戰略意義體現在什麼地方呢?我認為就是一句話:“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這是檔裡面講到的。 為什麼要把它提高到國家戰略意義呢?因為一個民族要能夠長期生存發展,

如果丟掉了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不可能的, 這樣發展下去這個民族將來是要消亡的, 文化亡了這個民族就徹底滅亡了。

所以, 作為炎黃子孫, 中華民族絕對不能夠切斷我們文化傳承的根脈。 但現在的形勢讓我們看到, 中國的社會, 從社會價值體系到主流精英人群的價值觀, 其實已經嚴重的西化, 也就是說離我們中華傳統文化越來越遠。 如此發展下去的話, 我個人也是非常擔憂。 搞不好再過兩三代人, 我們很多傳統文化的傳承就會斷絕。 所以我認為黨和政府出臺這個檔是立足於中華民族發展的長遠, 來增強我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這是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戰略。

在檔裡, 大家注意看, 有三個“迫切需要”:“迫切需要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

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 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迫切需要加強政策支援, 著力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 ”三個“迫切需要”, 其實就告訴我們, 政府已經看到這個問題有多麼嚴重, 有多麼迫切。

所以後面對實施這樣一個文化傳承工程, 講到它的意義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 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 對於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具有重要意義”。 大家注意, 在這段話裡既講到“傳承中華文脈”, 這就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傳承問題, 也有“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考慮, 這個問題現在實際上已經非常的迫切。

2.《意見》中的新意:以實施工程的方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我認為這個檔非常有新意, 體現在什麼地方呢?它是非常具有執行力的, 非常的落地, 落地在哪裡?它是以實施工程的方式來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 大家知道工程一定是要落地的, 是可操作的, 而不是一個一般性的原則或者指導意見。

(1)工程實施的目標:1大系統、4個體系、1個平臺、1種格局

那麼我們從工程的角度來看, 檔提出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一個大工程的話, 首先它有一個實施的目標,這個目標是什麼呢?就是“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這是這個工程實施的目標,就是構建一個傳承發展傳統文化的大系統。這1個大系統,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裡面包括什麼?包括“4個體系、1個平臺、1種格局”。

“4個體系”是:“有中國底蘊、中國特色的思想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還有“1個平臺”:“構建準確權威、開放共用的中華文化資源公共資料平臺”;“1種格局”:“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中華文化傳播格局”。這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大目標,要構建的大系統和子系統。應該說,這個工程的目標非常清晰,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

(2)工程如何實施:15項子工程

我梳理了一下檔,發現在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大工程裡面,包括了15項子工程,包括哪些呢?這都是檔裡面的原話,我跟大家念一念:“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工程、國家古籍保護工程、中華經典誦讀工程、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中華民族音樂傳承出版工程、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戲曲振興工程、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作工程、中華文化電視傳播工程、中華老字型大小保護發展工程、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把傳統體育專案納入全民健身工程、中華文化新媒體傳播工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總共15個工程。

(3)工程實施的保障措施:4個制定、5個建立、10個修訂、10個完善

既然是工程,有這麼多的子工程要做,保障措施有哪些呢?這個檔寫得很實,它要通過制定、建立、修訂、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來保障推進這個工程的落地。我總結了一下,是“4個制定、5個建立、10個修訂、10個完善”。

“4個制定”:“制定國民語言教育大綱,制定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章、團體章程,制定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規劃,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公共圖書館法等相關法律。”

“5個建立”:“建立國家文物登錄制度,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研究評論體系,建立健全各類公共場所和網路公共空間的禮儀、禮節、禮貌規範,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相關領域和部門合作共建機制,建立健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重大專案首席專家制度。”

“10個修訂”,這是在法律政策層面的修訂,修訂什麼呢?“修訂文物保護法,在教育、科技、衛生、體育、城鄉建設、互聯網、交通、旅遊、語言文字等領域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訂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內容”。我數了一下,後面的制定修訂相關法律法規是9個方面,加上專門提出來的修訂文物保護法,總共是10個修訂。

“10個完善”,裡面它的用詞不完全一樣,但是總共加起來是十個。只用了“完善”這個詞的是:“完善相關獎勵、補貼政策,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激勵表彰制度;完善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評定制度;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藏革命文物普查建檔制度;進一步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

這是5個完善,只說了完善。下面有3個是“制定完善”,把“制定”和“完善”放在一起:“各地要根據本地傳統文化傳承保護的現狀,制定完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制定和完善惠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項目的金融支持政策;制定和完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相關政策”

還有1個“建立完善”:“充分發揮各行政主管部門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聯動機制,嚴厲打擊違法經營行為”;還有1個“改革完善”:“改革完善文藝評獎,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研究評論體系”。

所以,從只說“完善”到“制定完善、建立完善、改革完善”,總共加起來是“10個完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這個檔是全面地部署了關於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非常具體的政策措施。

3.《意見》中的亮點

我個人覺得這個檔裡面有幾個亮點,有幾個在以往的檔當中沒有看到過的一些亮點,需要特別地提出來,大家可以仔細地學習研究。

(1)對待傳統文化的基本態度:禮敬、不簡單否定

第一個亮點是什麼呢?對待傳統文化的基本態度。在《意見》第3條講到這麼一句話:“3.基本原則: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不復古泥古,不簡單否定,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不斷補充、拓展、完善,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大家特別注意,這一條裡面對傳統文化態度的表述,要“客觀、科學”,這兩個態度以前都講過,但是加了一個詞,叫做什麼呢?“禮敬”,這個態度非常重要。

現在中國人對中國自己的文化,尤其是我們的傳統文化還有多少禮敬?很少。所以我經常在講傳統文化課程的時候,講到我們現在娛樂界、文化界有一種現象,就是惡搞中國古代的文化名人,這個裡面就沒有禮敬。比如說我們佛家被惡搞最多的就是玄奘大師,在那些娛樂片裡面玄奘大師的形象已經變得沒法看了。如果在西方文化裡面,你會不會去惡搞西方的一些文化名人?比如說耶穌你敢搞一下嗎?你肯定不會搞的,那為什麼就惡搞我們中國的?包括我們道家的丘處機祖師也被惡搞過。為什麼會惡搞?因為沒有禮敬,全社會都沒有,這個當然有很深的歷史原因,我們不展開。在這次中央文件裡面特別提到,對傳統文化的態度要有客觀態度、要有科學態度,還加一條要有禮敬態度,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麼這裡又說:“不簡單否定”。我們在現有的教科書裡面,實際上已經有很多對傳統文化持簡單否定的態度。為什麼會簡單否定?因為沒有禮敬嘛,因為不客觀、不科學嘛。所以我覺得在這個提法上,這個檔已經是有非常大的突破。

(2)傳承發展傳統文化的制高點:學術體系構建

第二個亮點,就是我們傳承發揚傳統文化的制高點在什麼地方?是不是大家唱唱歌、跳跳舞、穿上漢服唐裝就叫繼承發揚傳統文化了?當然這個是需要的,但關鍵它的制高點在哪裡?在學術體系的構建!這是在檔第八條:“著力構建有中國底蘊、中國特色的思想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這個非常關鍵。為什麼?因為我們現在中國的整個學術體系,乃至教育體系、話語體系,是基本上西化的,我們用的學術語言、思維,都是西方的。而且這個東西已經經過多年的教育,深入人心。很多人、包括一些我們弘揚傳統文化的人都沒有意識到,你弘揚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也是西方式的,不是中國的,不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比方說,很多人提倡學習中醫,很好,但同時是不是就要否定和廢除西醫?以中醫全盤否定西醫和以西醫全盤否定中醫有什麼本質區別?在思維方式上都是西方式的,都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分式思維,中國文化的思維方式遠非如此簡單幼稚!

所以,真的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長期可持續地發展,能夠真正傳承下去,制高點一定是在學術體系上。所以《意見》明確提出要構建“有中國底蘊,中國特色的思想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我認為這是最大最大的一個突破,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套體系,我們傳統文化是很難真正在這樣一個現代市場經濟社會傳承下去的。

(3)傳承發展傳統文化的關鍵點:傳統文化教育

第三個亮點,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關鍵點在哪裡呢?在傳統文化教育。你構建了這樣一個學術體系以後,只有我們幾個學者在這兒討論,沒用,必須要通過教育體系來教給我們的國民,尤其是教給我們的下一代,不然這個文化怎麼傳承呢?所以《意見》第9條講到:“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於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等於說,在我們整個的教育體系裡面都要全面貫穿傳統文化,這個提法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而且這個力度應該說是空前的。有了前面構建中國特色的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再加上現在這樣一個傳統文化教育體系的全面的貫穿,才有可能讓我們的傳統文化有生命力,真正可以長期傳承下去。《意見》還提出,要“重視保護和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我認為這都是這個檔裡面考慮非常深遠的一些提法,以前也都沒有過。

而且《意見》還提出要“開展好國民語言教育”。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你看我們現在中國的孩子,對中國的語言文字還有多少瞭解?大家從幼稚園開始就要學英文,漢語都沒有說好就要說英文。我們的學者不會以自己讀不懂古文為恥,但如果說不好英文會覺得很不好意思,大家都以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文為榮,這個實際上都是非常危險的。當然,是不是學古文就不學英文了?如果你這樣想,就又落入我剛才講的西方思維裡去了,現在我們很多學者就是這樣的思維,都已經進入了潛意識,非此即彼,很可怕。《意見》還提出要“加強面向全體教師的中華文化教育培訓,全面提升師資隊伍水準”,這些提法都是著眼長遠,確實說有一個戰略性的考慮。

(4)傳統文化繼承與創新的關係: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第四個方面的亮點,就是講到傳統文化繼承與創新的關係,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宣部答記者問的時候講到:“堅持‘兩創’方針,關鍵是把握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處理好傳統文化與當今時代的關係,主要看能不能解決今天中國的問題,能不能回應時代的需求和挑戰,能不能轉化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有益精神財富。”我認為這是我們學習、領會和貫徹這個檔精神的一個立足點,就是要看我們的傳統文化是不是能夠處理好和時代的關係,能不能夠解決今天的問題,能不能夠回應時代的需求和挑戰,而不能簡單地泥古和復古。

以上是我個人學習《意見》的一些體會,不敢說叫解讀吧,應該說從檔裡面看到這樣的一些重點和亮點,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二、對政府、社團和師者的建議:弘道在人,首重傳承,以人為本,推陳出新

下面我也談一點個人感想和對政府、對像我們研究會這樣的文化團體,也包括像我們這些長期在從事傳統文化教育的老師的一些小小的建議。這只代表我個人,不一定對。

古人有句話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兩辦這個檔的宗旨在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關鍵是什麼?傳承發展的關鍵是人!所以我覺得我們的政府也好,社會團體也好,我們老師也好,應該圍繞著人,以人為本來做工作。

1.給政府的建議:正本清源,扶正祛邪,求賢訪明,尊師重道

我個人對政府提這樣一個建議,四句話:正本清源,扶正驅邪,求賢訪明,尊師重道。

“正本清源”就是剛才講的要重構我們的學術體系,要重新回到傳統文化的源頭,糾正我們現在的學術體系裡對傳統文化很多不恰當的、不正確的甚至是錯誤的看法。所謂“扶正驅邪”,大家應該能夠看到,民間國學很熱,但是也出了很多的問題,為什麼會出問題?實際上中國的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流傳,裡面確確實實魚龍混雜、有精華也有糟粕,結果現在“國學熱”,很多地方出現一些沉渣泛起、泥沙俱下的現象。

傳統文化自古以來都有正門正派,但同時也有邪門歪道、旁門左道,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去扶正驅邪,那最後這個傳統文化復興的進程,有可能會被這些負面的問題、負面的現象打斷,會對傳統文化的復興造成重大的損害。我看到社會上反響很強烈的一些現象,其實都不是傳統文化造成的,而是曲解了傳統文化,甚至有一些人打著傳統文化的旗號來搞歪理邪說。這種歪理邪說你要不去控制它,不去取締它,最後會發展成為邪教,法L*功就是個例子。所以我覺得對政府來講,一定要大力地去扶持正門正派、正知正見,更要大力地加強管理,取締那些歪門邪道、歪理邪說,否則傳統文化的傳承就很成問題。

那麼要能夠做到這一點,政府應該怎麼做呢?要“求賢訪明,尊師重道”。要多去訪求尤其是在民間的一些“明師”,“明師”是明白的老師,是真正有傳承、真正懂傳統文化的老師,不一定是“名師”。很多明師都在民間,默默地做著文化傳承的工作,政府要發掘、尊重、支持和幫助這些有文化傳承的老師,要讓這些傳道的人沒有後顧之憂,讓他能夠真正全力以赴地去做傳統文化傳承的工作,如果沒有這樣的老師去傳承和傳播,傳統文化是很難傳下去的。

所以我非常建議,政府要搞這麼多的工程,那是要花錢的,但是千萬不要把錢花在面子工程上,應該把有限的資源用在誰身上?用在人的身上,用在有傳統文化傳承的這些明師的身上,讓他們能夠心無旁鶩地來做傳統文化傳承的工作,還要結合現代文明進行學術研究,使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我建議政府要做四件事情,就是:“發掘明師、保護明師、資助明師、服務明師”。你不要太多地干涉,所有我接觸到真正有傳統文化傳承的人,傳承傳統文化就是他的使命,就是他的責任,你根本不要去干涉他,你更不要去教他怎麼傳承,他自己會,你只要給他服務好、資助好、讓他沒有後顧之憂,讓他去好好做就可以了,政府不要幫倒忙。

這裡我舉一個例子,時間關係不展開。我們的太極拳,我經常講,太極拳是中國普及率最廣、誤解最深的運動,而且太極拳的傳承恰恰已經面臨著非常危險的局面。大家可能說不會啊,公園裡到處都在練太極啊,我告訴你,不,公園裡練的大多都不是太極拳,絕大部分人練的都是“太極操”,或者叫“太極舞”,真正的傳統太極拳,現在的傳承已經非常有問題了。很多人從一開始練太極,從練“太極操”開始練到“太極操”結束,從來沒有接觸過真正傳統的太極。這個局面怎麼造成的?政府好心做了壞事。政府希望來普及,以政府的力量來普及太極,怎麼辦?把它簡化。簡化之後,大家就是用練體操的方式來練太極。你簡化一個“24式簡化太極操”就沒有問題,結果你把它叫做“簡化太極拳”,所以很多人認為這就是太極拳,恰恰它和傳統的太極拳完全不一樣,最後大家全部在練“太極操”、“太極舞”。太極拳呢,我知道,真正傳統的太極拳傳承已經很成問題,如果都是老頭老太太退休之後才去練,功夫哪裡練得出來?那功夫當然一代不如一代了。

所以我要給政府一個提醒,不要好心做錯事,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政府要切忌面子工程、形式主義,要以面向歷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來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否則我們這代人會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傳統文化如果斷掉,那真的子孫後代要罵我們。

2.給國學社團的建議:乘勢而為,弘揚正見,尊重傳承,發掘明師

第二個方面,給我們傳統文化研究會這樣的國學社團,我也提四句話的建議,叫做“乘勢而為,弘揚正見,尊重傳承,發掘明師”,也就是說你的核心還是要落在人的身上。時間關係,我就不展開了。

3.給國學老師的建議:正確定位,敬畏因果,同舟共濟,包容創新

第三個方面,給我們從事國學教育的老師也提四句話的建議:“正確定位,敬畏因果,同舟共濟,包容創新。”為什麼說這麼幾句話,因為我接觸到很多國學老師,發現在國學教育中有很多的偏差。那麼大家一定要注意,為什麼說國學老師要正確定位,而且要敬畏因果?也就是說你的國學課程,你在整個的國學體系裡面屬於一個什麼水準?是在教幼稚園、小學生,引他入門,還是說你已經到了很高的、到了指導研究生、博士生這樣的高度,來指導這些已經入門的人,這是要準確定位的。教學中間要敬畏因果,就是有些事情不敢亂講,講不好,我們佛家有個典故叫“野狐禪”,講一個禪師給弟子解答問題,一個字沒說對,結果得了五百世的野狐身,很可怕。當然我們不講這個,就說作為老師,你講不好課就會誤人子弟。而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中間,你傳播的如果不是正知正見,假如說這個知見有偏,那真的不僅是誤人子弟,用佛家的話講,你斷了別人的法身慧命,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我們作為老師,要特別的謹慎!

另外兩句話叫“同舟共濟,包容創新”。什麼意思呢?我發現我們傳統文化界,這個門派之見非常嚴重。所以我經常講,我說大家不要有門派之見,只要是傳統文化有傳承下來的,只要是正門正派,不是邪門歪道,那就都很好,都需要大力地保護、發揚、傳承。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各個門派應該團結,為什麼?我們要同舟共濟。傳統文化這條船,說老實話,歷史上遭受的扭曲和破壞,加上現代西方文明的衝擊,已經是千瘡百孔,如果大家再不抱團取暖,還要互相踩,“你的功夫不如我,你的師父水準差”,大家互相去詆毀、互相去攻擊、互相去拆臺,那傳統文化怎麼復興?所以我一直在提倡一個觀點,就是不分門派,只看正邪。正門正派和歪門邪道,正知正見和歪理邪說這肯定是不能兩立的,但只要大家都是有傳承的正門正派、正知正見,只要對傳統文化的復興、傳承有作用、有幫助,大家就應該同舟共濟,一起來合作,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讓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才能夠迎來傳統文化發展最好的局面。

最後,我還是用四句話來做一個總結,就是:“弘道在人,首重傳承,以人為本,推陳出新”。我就講到這兒,謝謝大家!

(作者簡介:賈旭東,管理學博士,蘭州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廣東粵秀書院特聘國學專家,“26國學網”特聘專家、國學推廣大使,深圳市傳統文化研究會理事,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儒商學會名譽會長。)

首先它有一個實施的目標,這個目標是什麼呢?就是“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這是這個工程實施的目標,就是構建一個傳承發展傳統文化的大系統。這1個大系統,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裡面包括什麼?包括“4個體系、1個平臺、1種格局”。

“4個體系”是:“有中國底蘊、中國特色的思想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還有“1個平臺”:“構建準確權威、開放共用的中華文化資源公共資料平臺”;“1種格局”:“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中華文化傳播格局”。這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大目標,要構建的大系統和子系統。應該說,這個工程的目標非常清晰,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

(2)工程如何實施:15項子工程

我梳理了一下檔,發現在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大工程裡面,包括了15項子工程,包括哪些呢?這都是檔裡面的原話,我跟大家念一念:“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工程、國家古籍保護工程、中華經典誦讀工程、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中華民族音樂傳承出版工程、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戲曲振興工程、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作工程、中華文化電視傳播工程、中華老字型大小保護發展工程、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把傳統體育專案納入全民健身工程、中華文化新媒體傳播工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總共15個工程。

(3)工程實施的保障措施:4個制定、5個建立、10個修訂、10個完善

既然是工程,有這麼多的子工程要做,保障措施有哪些呢?這個檔寫得很實,它要通過制定、建立、修訂、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來保障推進這個工程的落地。我總結了一下,是“4個制定、5個建立、10個修訂、10個完善”。

“4個制定”:“制定國民語言教育大綱,制定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章、團體章程,制定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規劃,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公共圖書館法等相關法律。”

“5個建立”:“建立國家文物登錄制度,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研究評論體系,建立健全各類公共場所和網路公共空間的禮儀、禮節、禮貌規範,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相關領域和部門合作共建機制,建立健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重大專案首席專家制度。”

“10個修訂”,這是在法律政策層面的修訂,修訂什麼呢?“修訂文物保護法,在教育、科技、衛生、體育、城鄉建設、互聯網、交通、旅遊、語言文字等領域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訂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內容”。我數了一下,後面的制定修訂相關法律法規是9個方面,加上專門提出來的修訂文物保護法,總共是10個修訂。

“10個完善”,裡面它的用詞不完全一樣,但是總共加起來是十個。只用了“完善”這個詞的是:“完善相關獎勵、補貼政策,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激勵表彰制度;完善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評定制度;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藏革命文物普查建檔制度;進一步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

這是5個完善,只說了完善。下面有3個是“制定完善”,把“制定”和“完善”放在一起:“各地要根據本地傳統文化傳承保護的現狀,制定完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制定和完善惠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項目的金融支持政策;制定和完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相關政策”

還有1個“建立完善”:“充分發揮各行政主管部門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聯動機制,嚴厲打擊違法經營行為”;還有1個“改革完善”:“改革完善文藝評獎,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研究評論體系”。

所以,從只說“完善”到“制定完善、建立完善、改革完善”,總共加起來是“10個完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這個檔是全面地部署了關於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非常具體的政策措施。

3.《意見》中的亮點

我個人覺得這個檔裡面有幾個亮點,有幾個在以往的檔當中沒有看到過的一些亮點,需要特別地提出來,大家可以仔細地學習研究。

(1)對待傳統文化的基本態度:禮敬、不簡單否定

第一個亮點是什麼呢?對待傳統文化的基本態度。在《意見》第3條講到這麼一句話:“3.基本原則: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揚棄繼承、轉化創新,不復古泥古,不簡單否定,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不斷補充、拓展、完善,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大家特別注意,這一條裡面對傳統文化態度的表述,要“客觀、科學”,這兩個態度以前都講過,但是加了一個詞,叫做什麼呢?“禮敬”,這個態度非常重要。

現在中國人對中國自己的文化,尤其是我們的傳統文化還有多少禮敬?很少。所以我經常在講傳統文化課程的時候,講到我們現在娛樂界、文化界有一種現象,就是惡搞中國古代的文化名人,這個裡面就沒有禮敬。比如說我們佛家被惡搞最多的就是玄奘大師,在那些娛樂片裡面玄奘大師的形象已經變得沒法看了。如果在西方文化裡面,你會不會去惡搞西方的一些文化名人?比如說耶穌你敢搞一下嗎?你肯定不會搞的,那為什麼就惡搞我們中國的?包括我們道家的丘處機祖師也被惡搞過。為什麼會惡搞?因為沒有禮敬,全社會都沒有,這個當然有很深的歷史原因,我們不展開。在這次中央文件裡面特別提到,對傳統文化的態度要有客觀態度、要有科學態度,還加一條要有禮敬態度,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麼這裡又說:“不簡單否定”。我們在現有的教科書裡面,實際上已經有很多對傳統文化持簡單否定的態度。為什麼會簡單否定?因為沒有禮敬嘛,因為不客觀、不科學嘛。所以我覺得在這個提法上,這個檔已經是有非常大的突破。

(2)傳承發展傳統文化的制高點:學術體系構建

第二個亮點,就是我們傳承發揚傳統文化的制高點在什麼地方?是不是大家唱唱歌、跳跳舞、穿上漢服唐裝就叫繼承發揚傳統文化了?當然這個是需要的,但關鍵它的制高點在哪裡?在學術體系的構建!這是在檔第八條:“著力構建有中國底蘊、中國特色的思想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這個非常關鍵。為什麼?因為我們現在中國的整個學術體系,乃至教育體系、話語體系,是基本上西化的,我們用的學術語言、思維,都是西方的。而且這個東西已經經過多年的教育,深入人心。很多人、包括一些我們弘揚傳統文化的人都沒有意識到,你弘揚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也是西方式的,不是中國的,不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比方說,很多人提倡學習中醫,很好,但同時是不是就要否定和廢除西醫?以中醫全盤否定西醫和以西醫全盤否定中醫有什麼本質區別?在思維方式上都是西方式的,都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分式思維,中國文化的思維方式遠非如此簡單幼稚!

所以,真的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長期可持續地發展,能夠真正傳承下去,制高點一定是在學術體系上。所以《意見》明確提出要構建“有中國底蘊,中國特色的思想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我認為這是最大最大的一個突破,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套體系,我們傳統文化是很難真正在這樣一個現代市場經濟社會傳承下去的。

(3)傳承發展傳統文化的關鍵點:傳統文化教育

第三個亮點,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關鍵點在哪裡呢?在傳統文化教育。你構建了這樣一個學術體系以後,只有我們幾個學者在這兒討論,沒用,必須要通過教育體系來教給我們的國民,尤其是教給我們的下一代,不然這個文化怎麼傳承呢?所以《意見》第9條講到:“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於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等於說,在我們整個的教育體系裡面都要全面貫穿傳統文化,這個提法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而且這個力度應該說是空前的。有了前面構建中國特色的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再加上現在這樣一個傳統文化教育體系的全面的貫穿,才有可能讓我們的傳統文化有生命力,真正可以長期傳承下去。《意見》還提出,要“重視保護和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我認為這都是這個檔裡面考慮非常深遠的一些提法,以前也都沒有過。

而且《意見》還提出要“開展好國民語言教育”。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你看我們現在中國的孩子,對中國的語言文字還有多少瞭解?大家從幼稚園開始就要學英文,漢語都沒有說好就要說英文。我們的學者不會以自己讀不懂古文為恥,但如果說不好英文會覺得很不好意思,大家都以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文為榮,這個實際上都是非常危險的。當然,是不是學古文就不學英文了?如果你這樣想,就又落入我剛才講的西方思維裡去了,現在我們很多學者就是這樣的思維,都已經進入了潛意識,非此即彼,很可怕。《意見》還提出要“加強面向全體教師的中華文化教育培訓,全面提升師資隊伍水準”,這些提法都是著眼長遠,確實說有一個戰略性的考慮。

(4)傳統文化繼承與創新的關係: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第四個方面的亮點,就是講到傳統文化繼承與創新的關係,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宣部答記者問的時候講到:“堅持‘兩創’方針,關鍵是把握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係,處理好傳統文化與當今時代的關係,主要看能不能解決今天中國的問題,能不能回應時代的需求和挑戰,能不能轉化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有益精神財富。”我認為這是我們學習、領會和貫徹這個檔精神的一個立足點,就是要看我們的傳統文化是不是能夠處理好和時代的關係,能不能夠解決今天的問題,能不能夠回應時代的需求和挑戰,而不能簡單地泥古和復古。

以上是我個人學習《意見》的一些體會,不敢說叫解讀吧,應該說從檔裡面看到這樣的一些重點和亮點,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二、對政府、社團和師者的建議:弘道在人,首重傳承,以人為本,推陳出新

下面我也談一點個人感想和對政府、對像我們研究會這樣的文化團體,也包括像我們這些長期在從事傳統文化教育的老師的一些小小的建議。這只代表我個人,不一定對。

古人有句話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兩辦這個檔的宗旨在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關鍵是什麼?傳承發展的關鍵是人!所以我覺得我們的政府也好,社會團體也好,我們老師也好,應該圍繞著人,以人為本來做工作。

1.給政府的建議:正本清源,扶正祛邪,求賢訪明,尊師重道

我個人對政府提這樣一個建議,四句話:正本清源,扶正驅邪,求賢訪明,尊師重道。

“正本清源”就是剛才講的要重構我們的學術體系,要重新回到傳統文化的源頭,糾正我們現在的學術體系裡對傳統文化很多不恰當的、不正確的甚至是錯誤的看法。所謂“扶正驅邪”,大家應該能夠看到,民間國學很熱,但是也出了很多的問題,為什麼會出問題?實際上中國的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流傳,裡面確確實實魚龍混雜、有精華也有糟粕,結果現在“國學熱”,很多地方出現一些沉渣泛起、泥沙俱下的現象。

傳統文化自古以來都有正門正派,但同時也有邪門歪道、旁門左道,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去扶正驅邪,那最後這個傳統文化復興的進程,有可能會被這些負面的問題、負面的現象打斷,會對傳統文化的復興造成重大的損害。我看到社會上反響很強烈的一些現象,其實都不是傳統文化造成的,而是曲解了傳統文化,甚至有一些人打著傳統文化的旗號來搞歪理邪說。這種歪理邪說你要不去控制它,不去取締它,最後會發展成為邪教,法L*功就是個例子。所以我覺得對政府來講,一定要大力地去扶持正門正派、正知正見,更要大力地加強管理,取締那些歪門邪道、歪理邪說,否則傳統文化的傳承就很成問題。

那麼要能夠做到這一點,政府應該怎麼做呢?要“求賢訪明,尊師重道”。要多去訪求尤其是在民間的一些“明師”,“明師”是明白的老師,是真正有傳承、真正懂傳統文化的老師,不一定是“名師”。很多明師都在民間,默默地做著文化傳承的工作,政府要發掘、尊重、支持和幫助這些有文化傳承的老師,要讓這些傳道的人沒有後顧之憂,讓他能夠真正全力以赴地去做傳統文化傳承的工作,如果沒有這樣的老師去傳承和傳播,傳統文化是很難傳下去的。

所以我非常建議,政府要搞這麼多的工程,那是要花錢的,但是千萬不要把錢花在面子工程上,應該把有限的資源用在誰身上?用在人的身上,用在有傳統文化傳承的這些明師的身上,讓他們能夠心無旁鶩地來做傳統文化傳承的工作,還要結合現代文明進行學術研究,使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我建議政府要做四件事情,就是:“發掘明師、保護明師、資助明師、服務明師”。你不要太多地干涉,所有我接觸到真正有傳統文化傳承的人,傳承傳統文化就是他的使命,就是他的責任,你根本不要去干涉他,你更不要去教他怎麼傳承,他自己會,你只要給他服務好、資助好、讓他沒有後顧之憂,讓他去好好做就可以了,政府不要幫倒忙。

這裡我舉一個例子,時間關係不展開。我們的太極拳,我經常講,太極拳是中國普及率最廣、誤解最深的運動,而且太極拳的傳承恰恰已經面臨著非常危險的局面。大家可能說不會啊,公園裡到處都在練太極啊,我告訴你,不,公園裡練的大多都不是太極拳,絕大部分人練的都是“太極操”,或者叫“太極舞”,真正的傳統太極拳,現在的傳承已經非常有問題了。很多人從一開始練太極,從練“太極操”開始練到“太極操”結束,從來沒有接觸過真正傳統的太極。這個局面怎麼造成的?政府好心做了壞事。政府希望來普及,以政府的力量來普及太極,怎麼辦?把它簡化。簡化之後,大家就是用練體操的方式來練太極。你簡化一個“24式簡化太極操”就沒有問題,結果你把它叫做“簡化太極拳”,所以很多人認為這就是太極拳,恰恰它和傳統的太極拳完全不一樣,最後大家全部在練“太極操”、“太極舞”。太極拳呢,我知道,真正傳統的太極拳傳承已經很成問題,如果都是老頭老太太退休之後才去練,功夫哪裡練得出來?那功夫當然一代不如一代了。

所以我要給政府一個提醒,不要好心做錯事,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政府要切忌面子工程、形式主義,要以面向歷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來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否則我們這代人會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傳統文化如果斷掉,那真的子孫後代要罵我們。

2.給國學社團的建議:乘勢而為,弘揚正見,尊重傳承,發掘明師

第二個方面,給我們傳統文化研究會這樣的國學社團,我也提四句話的建議,叫做“乘勢而為,弘揚正見,尊重傳承,發掘明師”,也就是說你的核心還是要落在人的身上。時間關係,我就不展開了。

3.給國學老師的建議:正確定位,敬畏因果,同舟共濟,包容創新

第三個方面,給我們從事國學教育的老師也提四句話的建議:“正確定位,敬畏因果,同舟共濟,包容創新。”為什麼說這麼幾句話,因為我接觸到很多國學老師,發現在國學教育中有很多的偏差。那麼大家一定要注意,為什麼說國學老師要正確定位,而且要敬畏因果?也就是說你的國學課程,你在整個的國學體系裡面屬於一個什麼水準?是在教幼稚園、小學生,引他入門,還是說你已經到了很高的、到了指導研究生、博士生這樣的高度,來指導這些已經入門的人,這是要準確定位的。教學中間要敬畏因果,就是有些事情不敢亂講,講不好,我們佛家有個典故叫“野狐禪”,講一個禪師給弟子解答問題,一個字沒說對,結果得了五百世的野狐身,很可怕。當然我們不講這個,就說作為老師,你講不好課就會誤人子弟。而在傳統文化的傳承中間,你傳播的如果不是正知正見,假如說這個知見有偏,那真的不僅是誤人子弟,用佛家的話講,你斷了別人的法身慧命,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我們作為老師,要特別的謹慎!

另外兩句話叫“同舟共濟,包容創新”。什麼意思呢?我發現我們傳統文化界,這個門派之見非常嚴重。所以我經常講,我說大家不要有門派之見,只要是傳統文化有傳承下來的,只要是正門正派,不是邪門歪道,那就都很好,都需要大力地保護、發揚、傳承。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各個門派應該團結,為什麼?我們要同舟共濟。傳統文化這條船,說老實話,歷史上遭受的扭曲和破壞,加上現代西方文明的衝擊,已經是千瘡百孔,如果大家再不抱團取暖,還要互相踩,“你的功夫不如我,你的師父水準差”,大家互相去詆毀、互相去攻擊、互相去拆臺,那傳統文化怎麼復興?所以我一直在提倡一個觀點,就是不分門派,只看正邪。正門正派和歪門邪道,正知正見和歪理邪說這肯定是不能兩立的,但只要大家都是有傳承的正門正派、正知正見,只要對傳統文化的復興、傳承有作用、有幫助,大家就應該同舟共濟,一起來合作,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讓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才能夠迎來傳統文化發展最好的局面。

最後,我還是用四句話來做一個總結,就是:“弘道在人,首重傳承,以人為本,推陳出新”。我就講到這兒,謝謝大家!

(作者簡介:賈旭東,管理學博士,蘭州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廣東粵秀書院特聘國學專家,“26國學網”特聘專家、國學推廣大使,深圳市傳統文化研究會理事,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儒商學會名譽會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