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省級非遺絳筆傳承人:孤獨的堅守

2017年9月9日, 新絳縣“積文齋筆墨莊”第四代傳承人王剛(左)、趙蘇梅(中)和第三代傳承人張喜婷(右)在製作絳州毛筆

據野史記載, 秦國大將蒙恬發明了毛筆,

其帶兵戍邊路經絳州, 將制筆技藝傳於當地人, 絳州制筆藝人將這一手藝代代相傳, 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據瞭解, 鼎盛之時, 絳州街巷制筆商鋪林立, 販筆商賈雲集, 絳州毛筆銷往全國, 且為歷朝貢品, 與南方的湖州毛筆(湖筆)並稱雙絕, 有“南湖北絳”之稱。 絳筆製作技藝於2009年入選山西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絳州毛筆的製作工序主要有水活和幹活。 水活包括挑羊毛、浸羊毛、羊毛梳片、齊羊毛、合羊毛等, 幹活包括粘筆、修筆、攏筆、定型等, 全部工序上百道。 因製作技藝繁雜, 工序繁多, 絳州毛筆學徒無幾, 幾近消失。

如今, 新絳僅存“積文齋筆墨莊”和“于良英筆莊”兩家百年純手工絳筆製作作坊在堅守中傳承。

其中, 于1936年成立“積文齋筆墨莊”的制筆老藝人張永福(2016年已故), 把絳筆和絳墨製作技藝分別傳給了其女兒張喜婷、女婿王壯升和孫媳趙蘇梅、孫子王剛。 (高新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