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315黑榜之虛假廣告篇—鹿晗郭德綱皆上榜

廣告不是影視劇,也不是講故事。 廣告對市場競爭、百姓消費行為等都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因此, 廣告必須真實、客觀。 然而, 在日常生活中, 形形色色的虛假違法廣告卻無處不在。 隨著互聯網逐漸成為一種常態化的銷售管道, 利用網路進行虛假宣傳日益成為汽車類投訴的新熱點。 就此小編梳理了近些年來一些“著名”的虛假廣告, 消費者從中可看到自己是否曾“栽”在裡面。

虛假廣告三大招:明星+PS、患者現身、“名醫”推薦

2015年1月國家工商總局公佈, 2014年共查處虛假廣告、虛假宣傳和虛假表示案件2.67萬件。 近五年虛假廣告、虛假宣傳和虛假表示案件量在總量中占比逐步上升。

無論你是否注意到, 虛假廣告一直充斥在你我身邊。 2007年, 由相聲演員郭德綱代言的“藏秘排油茶”廣告因涉嫌虛假宣傳被立案調查。 2010年成龍代言的霸王兩款洗髮液被國家食藥監局定性虛假宣傳;2014年,

“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加多寶”、“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加多寶”等廣告語構成不正當競爭虛假宣傳……

代言的佳潔士就是因此被罰款603萬元。

“專家”“患者”現身, 為食品保健品編“故事”。 在不少保健食品廣告中, 所謂“專家”“患者”以現身說法方式誘導消費者的行為不在少數。

通常手法是誇大保健食品的功效, 或用食品冒充保健食品。 如大溪地諾麗系列果汁在其互聯網站上宣稱可治療癌症、風濕、糖尿病等二十五種症疾, 被工商部門依法處罰款191.5萬元。

傍“名醫”推薦醫療服務。 不少民營醫院和假藥網站都在自己網站上,

故意“傍上”名醫或名醫院為其月臺。 例如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 就擅自在其首頁網址下設二級功能變數名稱網站頁面上, 發佈含有“第九人民醫院指定單位”等內容, 還通過百度推廣設置了“九院”等關鍵字, 被監管部門責令停止發佈。

虛假廣告語的背後真相

最近一則佳潔士美白牙膏廣告造假被罰603萬的新聞給消費者們提了個醒, 廣告上的各種神奇產品效果可能只是PS, 除了通過圖像、影視做虛假宣傳, 許多品牌的廣告語也存在誇大不實、或誤導消費者的現象。 如果在美容用品的廣告中出現下列廣告語, 則基本可以斷定是虛假宣傳

廣告語1:純天然成分

真相:產品表示含有純天然成分,

只是暗示該成分來自於植物或有機物, 而不是人工合成的。 “天然”一詞引起消費者的廣泛關注, 很多人認為天然成分必定是安全或有效的。 但當植物提取物添加入產品後, 經過防腐、穩定處理, 在與其他成分相混合後, 基本上已經失去了它的“天然性”了。

廣告語2:不含防腐劑

真相:沒有真正意義上不含防腐劑的護膚品,即使產品生產時未添加防腐劑,也不能保證原料沒有防腐劑。而且不添加防腐劑,又怎樣阻止微生物滋生呢?較為常用的方法就是以微生物無法生存的溶劑來替代防腐劑。但它和普通的防腐劑一樣,具有致痘的危險。更重要的是,這類成分的抑菌效果差,特別是瓶裝的膏霜類產品在開封後,基本上都是用手直接挖取,多次使用的化妝品很難避免二次污染。

廣告語3:溫泉水拯救敏感肌

真相:溫泉水在法國是非常著名的,它含有多種礦物質,能成為幫助皮膚新陳代謝和補充微量元素,具有治療皮膚病的功效,所以作為護膚品的輔助原料會更安全、更有效,很多MM都推崇溫泉水作為敏感肌膚的保護傘。但並非所有溫泉水適用於敏感肌,事實上,硫酸性的溫泉水比較適合健康肌膚,碳酸性的溫泉水則更呵護非健康肌膚。

廣告語4:不含酒精

真相:很多人會把產品是否含酒精當做是否使用這款產品的主要依據。事實上在許多情況下,人們錯誤地理解了酒精。酒精是一種常用成分,在護膚品中常作為溶劑使用,它可以起到穩定植物活性成分的作用,還可以清理角質幫助肌膚代謝。當然酒精確實對肌膚有一定刺激和乾燥作用,一般來說,刺激物含量越大,刺激性越明顯,但如果酒精列在成分表末尾的防腐劑前後,那就說明含量很低,不太會刺激皮膚。

廣告語5:不含香料

真相:原本這是用來告訴消費者產品不含香精或芳香性成分,但事實上未必如此。許多產品都會選用芳香的植物提取物,所以可能造成皮膚刺激、引發過敏反應或光毒反應(加劇陽光傷害)。不管是天然的還是合成的香料都不屬於有益肌膚的成分。而且“不含香料”這個術語不受fda的監管,所以列在產品標籤上沒有意義,最終你還是要留意產品的成分表。

廣告語6:低敏感性或適合敏感皮膚

真相:這兩個術語暗示消費者不會造成過敏,但這種說法沒有意義,其實不存在測試產品以判斷會不會造成皮膚過敏方面的監管標準,任何化妝品公司都可以隨意使用這兩個術語。由於沒有明確的定義和標準,化妝品公司在使用這些術語時並不需要研究報告來證實。

廣告語7:瞬間撫平皺紋

真相:沒有任何一種外用抗皺成分可以瞬間撫平皺紋,但具有黏合能力的分子膠等膠質成分就可以。別感到高枕無憂,膠質成分極易被水解,清水過後皺紋依舊屹立不倒。

廣告語8:寶寶能用,媽媽也能用

真相:寶寶能用的護膚產品,確實不會刺激到媽媽的肌膚,只是,這些產品根本無法滿足媽媽這個年齡層的保養訴求。而女人過了25歲後,肌膚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修復力明顯下降,此時對護膚的需求,必須由嬰兒時期的滋潤保護轉為增強肌膚修復力,深層保濕提升細胞能量。此時,嬰兒油就會顯得力不從心了,媽媽們還是買一瓶適合自己需求的產品吧。

廣告語9:根治風濕

真相:得了風濕病,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這種疾病能否完全治癒。事實上,風濕科醫生的回答,往往令患者非常失望,因為好多風濕科的疾病難以根治。

廣告中旁白廣告詞、專家的骨骼拔毒實驗表演、和眾多患者現場貼膏試驗…多處不真實,欺騙誤導消費者。

廣告語10:養胃

真相:一聽“養胃”,你覺得他應該是保健品,那就大錯特錯了!該商品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為QS350008011570,該編號表明該餅乾類產品屬於食品,既算不上功效食品,更談不上保健品!在我國,保健食品應在外包裝中注明保健食品“藍帽子”標誌,但猴姑餅乾外包裝盒上並沒有該標誌,至於“養胃”功能一說,在目前國家食藥總局規定的保健食品27個功能範圍中,也並無“養胃”功能一說。

亂象頻出!明星互聯網投資堪比虛假廣告

明星除了各種八卦醜聞之外,最讓人痛恨的就是進行虛假廣告代言。而被虛假廣告代言套住的不只是二三線明星,還有很多一線明星。

而如今在互聯網領域,明星進行投資也只是想趕上這一波熱潮,卻並沒有真正對所投資的項目進行全面分析和跟蹤——畢竟很多小鮮肉連臺詞都懶得背,哪有時間去處理互聯網投資的事兒。近日就有消息曝光,鹿晗聯合清流資本、新希望集團等共同成立的清晗基金參投的了一個含有色情資訊的社交應用軟體“假裝情侶”,甚至還被曝光。王思聰2015年投資的應用“17”,也被曝光有多個情色事件發生。

明明對互聯網投資不熟,卻硬要進進來。或者說想要在互聯網領域發力,自己卻沒有足夠的掌控力和洞察力,最終導致亂象頻出。

廣告商逃避追責的三大招式

我國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中對廣告的真實性都作出了規定,但虛假廣告總會你有政策法規,我有對策花樣,玩出眾多“變種”,導致監管部門雖頻頻“亮劍”,卻難及時逮著“躲貓貓”的虛假廣告。

招數一:藏身二維碼。據監管人員對記者介紹,隨著技術的更新,不少虛假廣告將自己隱藏於二維碼等移動新媒體中,在網站、廣告標識牌等載體上發佈。

例如,通過手機掃描上海西郊骨科醫院的二維碼連結網站廣告,其宣稱“上海西郊骨科醫院成立於1956年,是一所集臨床、教學、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醫院”等虛假內容,最終被上海工商部門依法處罰款13萬元。

招數二:化身“講座”。現在打開電視,有很多健康養生節目,以新聞報導、講座、講壇等形式,主持人和專家、名醫介紹“神藥”療效,具有很大的欺騙性。有業內人士介紹,過去醫療服務類的廣告監管重點是有醫療廣告審查證明,現在都是“變相廣告”。

招數三:變身“洋機構”。在採訪中發現,很多機構利用生造一個“洋身份”騙取消費者的信任。例如曾有美國花旗製藥集團,號稱與美國“花旗銀行”同屬花旗集團,謊稱成立於1832年,聘請外國留學生假裝美國“高管”,PS捐助希望小學等各種圖片,將一盒60元的保健品甚至食品賣價近千元,最終被處以數百萬元罰款。

廣告法立法:明星代言人或遭追責

2015年3月9日,上海市工商局披露,因構成虛假廣告,佳潔士雙效炫白牙膏被處罰603萬元,創下我國目前針對虛假違法廣告的罰單金額之“最”。3月10日,佳潔士方面發佈聲明回應有關這起處罰事件時表示,相關廣告已於去年年中全面停播,而廣告中提及的“1天美白”意指如果結合正確刷牙方式,並配套含佳潔士炫白+雙效牙膏及牙貼的美白套裝使用,能有效去除外源性著色,實現牙齒美白。此事也引起行業內外的熱議,主流觀點認為,當前日化行業廣告虛假、浮誇現象盛行,亟須加強監管。

“天價”罰單的開出也引發了網友熱議,不少網友指出,誇大、虛假宣傳在牙膏、洗髮水、化妝品等日用品中已經成為常見現象,603萬元的罰單雖然驚人,但恐怕也無法遏止普遍的虛假、浮誇廣告問題。

至於佳潔士這次被罰事件,相關專家認為,603萬的罰單根本算不上什麼“天價”,如果真嚴格按照廣告法相關規定,不但得按廣告金額罰,還得按違法所得的三到五倍罰,並且不僅是上海對其處罰,廣告所覆蓋的所有地區都可以進行處罰,這樣,罰款金額將遠不止603萬元。“在國外,類似的案子罰得比這重百倍還不止。”

次處罰雖然知名度很高,但實際上“不會有什麼威懾力”,因為“這麼輕的處罰,簡直是鼓勵違法”。要真正遏制虛假廣告,還須工商、質監、食藥監局等加強執法力度和處罰力度,不但應該“違法必究”,還要主動執法,不能“民不舉官不究”。

除此之外,此事件還涉及小S等明星、名人、藝人虛假代言的問題。對此,上海市工商局廣告處處長繆鈞表示,“不少明星在代言時,對於廣告的虛假效果實際上是明知的。雖然在上述案件中,代言人小S不需要負責任,但隨著廣告法的修訂,如果明星對代言造假明知故犯,也需要負相應的行政責任。”

據瞭解,2014年底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的廣告法修訂草案中不僅明確了廣告責任主體,還加大對虛假廣告相關人員的懲處力度,規定“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在廣告中對商品、服務作推薦、證明的廣告代言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廣告語2:不含防腐劑

真相:沒有真正意義上不含防腐劑的護膚品,即使產品生產時未添加防腐劑,也不能保證原料沒有防腐劑。而且不添加防腐劑,又怎樣阻止微生物滋生呢?較為常用的方法就是以微生物無法生存的溶劑來替代防腐劑。但它和普通的防腐劑一樣,具有致痘的危險。更重要的是,這類成分的抑菌效果差,特別是瓶裝的膏霜類產品在開封後,基本上都是用手直接挖取,多次使用的化妝品很難避免二次污染。

廣告語3:溫泉水拯救敏感肌

真相:溫泉水在法國是非常著名的,它含有多種礦物質,能成為幫助皮膚新陳代謝和補充微量元素,具有治療皮膚病的功效,所以作為護膚品的輔助原料會更安全、更有效,很多MM都推崇溫泉水作為敏感肌膚的保護傘。但並非所有溫泉水適用於敏感肌,事實上,硫酸性的溫泉水比較適合健康肌膚,碳酸性的溫泉水則更呵護非健康肌膚。

廣告語4:不含酒精

真相:很多人會把產品是否含酒精當做是否使用這款產品的主要依據。事實上在許多情況下,人們錯誤地理解了酒精。酒精是一種常用成分,在護膚品中常作為溶劑使用,它可以起到穩定植物活性成分的作用,還可以清理角質幫助肌膚代謝。當然酒精確實對肌膚有一定刺激和乾燥作用,一般來說,刺激物含量越大,刺激性越明顯,但如果酒精列在成分表末尾的防腐劑前後,那就說明含量很低,不太會刺激皮膚。

廣告語5:不含香料

真相:原本這是用來告訴消費者產品不含香精或芳香性成分,但事實上未必如此。許多產品都會選用芳香的植物提取物,所以可能造成皮膚刺激、引發過敏反應或光毒反應(加劇陽光傷害)。不管是天然的還是合成的香料都不屬於有益肌膚的成分。而且“不含香料”這個術語不受fda的監管,所以列在產品標籤上沒有意義,最終你還是要留意產品的成分表。

廣告語6:低敏感性或適合敏感皮膚

真相:這兩個術語暗示消費者不會造成過敏,但這種說法沒有意義,其實不存在測試產品以判斷會不會造成皮膚過敏方面的監管標準,任何化妝品公司都可以隨意使用這兩個術語。由於沒有明確的定義和標準,化妝品公司在使用這些術語時並不需要研究報告來證實。

廣告語7:瞬間撫平皺紋

真相:沒有任何一種外用抗皺成分可以瞬間撫平皺紋,但具有黏合能力的分子膠等膠質成分就可以。別感到高枕無憂,膠質成分極易被水解,清水過後皺紋依舊屹立不倒。

廣告語8:寶寶能用,媽媽也能用

真相:寶寶能用的護膚產品,確實不會刺激到媽媽的肌膚,只是,這些產品根本無法滿足媽媽這個年齡層的保養訴求。而女人過了25歲後,肌膚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修復力明顯下降,此時對護膚的需求,必須由嬰兒時期的滋潤保護轉為增強肌膚修復力,深層保濕提升細胞能量。此時,嬰兒油就會顯得力不從心了,媽媽們還是買一瓶適合自己需求的產品吧。

廣告語9:根治風濕

真相:得了風濕病,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這種疾病能否完全治癒。事實上,風濕科醫生的回答,往往令患者非常失望,因為好多風濕科的疾病難以根治。

廣告中旁白廣告詞、專家的骨骼拔毒實驗表演、和眾多患者現場貼膏試驗…多處不真實,欺騙誤導消費者。

廣告語10:養胃

真相:一聽“養胃”,你覺得他應該是保健品,那就大錯特錯了!該商品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為QS350008011570,該編號表明該餅乾類產品屬於食品,既算不上功效食品,更談不上保健品!在我國,保健食品應在外包裝中注明保健食品“藍帽子”標誌,但猴姑餅乾外包裝盒上並沒有該標誌,至於“養胃”功能一說,在目前國家食藥總局規定的保健食品27個功能範圍中,也並無“養胃”功能一說。

亂象頻出!明星互聯網投資堪比虛假廣告

明星除了各種八卦醜聞之外,最讓人痛恨的就是進行虛假廣告代言。而被虛假廣告代言套住的不只是二三線明星,還有很多一線明星。

而如今在互聯網領域,明星進行投資也只是想趕上這一波熱潮,卻並沒有真正對所投資的項目進行全面分析和跟蹤——畢竟很多小鮮肉連臺詞都懶得背,哪有時間去處理互聯網投資的事兒。近日就有消息曝光,鹿晗聯合清流資本、新希望集團等共同成立的清晗基金參投的了一個含有色情資訊的社交應用軟體“假裝情侶”,甚至還被曝光。王思聰2015年投資的應用“17”,也被曝光有多個情色事件發生。

明明對互聯網投資不熟,卻硬要進進來。或者說想要在互聯網領域發力,自己卻沒有足夠的掌控力和洞察力,最終導致亂象頻出。

廣告商逃避追責的三大招式

我國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中對廣告的真實性都作出了規定,但虛假廣告總會你有政策法規,我有對策花樣,玩出眾多“變種”,導致監管部門雖頻頻“亮劍”,卻難及時逮著“躲貓貓”的虛假廣告。

招數一:藏身二維碼。據監管人員對記者介紹,隨著技術的更新,不少虛假廣告將自己隱藏於二維碼等移動新媒體中,在網站、廣告標識牌等載體上發佈。

例如,通過手機掃描上海西郊骨科醫院的二維碼連結網站廣告,其宣稱“上海西郊骨科醫院成立於1956年,是一所集臨床、教學、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醫院”等虛假內容,最終被上海工商部門依法處罰款13萬元。

招數二:化身“講座”。現在打開電視,有很多健康養生節目,以新聞報導、講座、講壇等形式,主持人和專家、名醫介紹“神藥”療效,具有很大的欺騙性。有業內人士介紹,過去醫療服務類的廣告監管重點是有醫療廣告審查證明,現在都是“變相廣告”。

招數三:變身“洋機構”。在採訪中發現,很多機構利用生造一個“洋身份”騙取消費者的信任。例如曾有美國花旗製藥集團,號稱與美國“花旗銀行”同屬花旗集團,謊稱成立於1832年,聘請外國留學生假裝美國“高管”,PS捐助希望小學等各種圖片,將一盒60元的保健品甚至食品賣價近千元,最終被處以數百萬元罰款。

廣告法立法:明星代言人或遭追責

2015年3月9日,上海市工商局披露,因構成虛假廣告,佳潔士雙效炫白牙膏被處罰603萬元,創下我國目前針對虛假違法廣告的罰單金額之“最”。3月10日,佳潔士方面發佈聲明回應有關這起處罰事件時表示,相關廣告已於去年年中全面停播,而廣告中提及的“1天美白”意指如果結合正確刷牙方式,並配套含佳潔士炫白+雙效牙膏及牙貼的美白套裝使用,能有效去除外源性著色,實現牙齒美白。此事也引起行業內外的熱議,主流觀點認為,當前日化行業廣告虛假、浮誇現象盛行,亟須加強監管。

“天價”罰單的開出也引發了網友熱議,不少網友指出,誇大、虛假宣傳在牙膏、洗髮水、化妝品等日用品中已經成為常見現象,603萬元的罰單雖然驚人,但恐怕也無法遏止普遍的虛假、浮誇廣告問題。

至於佳潔士這次被罰事件,相關專家認為,603萬的罰單根本算不上什麼“天價”,如果真嚴格按照廣告法相關規定,不但得按廣告金額罰,還得按違法所得的三到五倍罰,並且不僅是上海對其處罰,廣告所覆蓋的所有地區都可以進行處罰,這樣,罰款金額將遠不止603萬元。“在國外,類似的案子罰得比這重百倍還不止。”

次處罰雖然知名度很高,但實際上“不會有什麼威懾力”,因為“這麼輕的處罰,簡直是鼓勵違法”。要真正遏制虛假廣告,還須工商、質監、食藥監局等加強執法力度和處罰力度,不但應該“違法必究”,還要主動執法,不能“民不舉官不究”。

除此之外,此事件還涉及小S等明星、名人、藝人虛假代言的問題。對此,上海市工商局廣告處處長繆鈞表示,“不少明星在代言時,對於廣告的虛假效果實際上是明知的。雖然在上述案件中,代言人小S不需要負責任,但隨著廣告法的修訂,如果明星對代言造假明知故犯,也需要負相應的行政責任。”

據瞭解,2014年底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的廣告法修訂草案中不僅明確了廣告責任主體,還加大對虛假廣告相關人員的懲處力度,規定“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在廣告中對商品、服務作推薦、證明的廣告代言人,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