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讓煮飯仙人告訴你,白飯究竟能有多美味?

一碗白飯, 究竟能有多美味?

我們每天都要吃飯, 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 我們卻並不關注飯。

巧手主婦會思考在菜上翻花樣, 讓家人吃得健康又不乏味。 但或許是朝夕相對、缺乏新意的緣故, 米飯往往扮演配角, 更多充當墊饑飽腹之物。

也有少數關注米飯的人, 可能會講究稻米品種、電鍋品牌之類的;但至於如何烹煮, 就說不上有啥心得了——白飯罷了, 能有多大差別?

但有一位日本老人, 將半生精力都付諸於探索“最美味的飯”——他就是被譽為“煮飯仙人”的村嶋孟老先生, 與“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天麩羅之神”早乙女哲哉、“鰻魚之神”金本兼次郎並稱為日本料理界的“三神一仙”。

在村嶋先生的理解中, 最平庸的飯只能叫“飯”, 好吃的才能叫“禦飯(禦為敬語)”, 只有最完美的米飯, 才能稱作“銀飯”。 他的一生, 就是探求銀飯的一生。

到底什麼樣的米飯, 才稱得上“銀飯”?“煮飯仙人”給出了四項標準:

外觀晶瑩剔透, 粒形齊整;

氣味米香濃郁, 清新氣爽;

味道香甜滿口, 回味悠長;

口感內軟外韌, 粘性適中, 筷夾成團, 入口即散。

而要煮出這樣一碗“銀飯”, 需用流水細細淘洗, 浸泡40分鐘, 在內部高壓環境下燒煮22分鐘, 其間隨時調節受熱, 最後還要蒸制20分鐘。

全過程都恪守古法, 堅決不借力於電飯煲。

老人之所以會對米飯產生如此濃厚的情感, 源于他的成長經歷。 在他的少年時期, 日本戰敗, 萬物凋敝, 餓殍遍野。 對當時的日本人來說, 能吃上一碗米飯就是至高無上的美味。

因此, 他希望所有人都能真心體驗到米飯之美,

便開始探索究極的煮飯方法。 有所成後, 於1963年在大阪創立了“銀飯屋下戶亭”, 半個多世紀以來共售出超過800萬碗米飯!

2016年, “煮飯仙人”已86歲高齡, 他突然決定關閉這家得到熱捧的大眾食堂, 將餘生奉獻給中國, 把他引以為豪的“銀飯”呈現給中國人。

由“煮飯仙人”主導的“銀飯”系列活動將歷時三年, 分為三個階段:在東北尋找最優質的稻米;全國巡迴, 宣傳銀飯;與電器廠商合作, 設計出能在家煮出銀飯的電飯煲。

在去年年底結束的第一階段活動中, 共有四家稻米企業入圍首批“銀飯”級稻米。 附上名單, 供讀者朋友參考:

內蒙古通遼奈曼旗—沙米

吉林永吉萬昌鎮—稻花香

黑龍江五常民樂鄉—稻花香

吉林梅河口市小楊鄉—秋田小町

現下正值我等普通食客最熱衷的第二階段, 能在國內吃到“煮飯仙人”親手煮出的銀飯!

這幾天,村嶋孟老先生正好來到上海,我們當然不能錯過品嘗“仙人”手藝的機會。“煮飯仙人銀飯行”上海站的場所,是位於新天地無限極薈B1層的米飯專門店“極稻”。

店面不大,不過五六張桌子;功能表亦很簡單,只有各色飯團加上米湯而已。不過既然來到這裡,就是為了體驗米飯的美味,太複雜的菜色反倒喧賓奪主——這也是“銀飯屋下戶亭”的經營理念。

我們很幸運,造訪時正好遇上老爺子在店。87歲高齡的“仙人”是個和藹可親的老爺爺,長得像極了《龍珠》裡的龜仙人。他閒暇時會一一滿足大家的合影需求,還拿上“銀飯屋下戶亭”的大飯勺作道具。

老爺子為人隨和,但作為世界頂級的炊飯專家,他對待米飯毫不隨意。在半個世紀中精研煮飯技藝,他可說比任何人都更熟悉米飯,捏飯團的功夫與煮飯絕技如出一轍:大巧不工,大道至簡。

這就是由“煮飯仙人”親手淘洗、炊煮、燜蒸再捏制成型的“銀飯團”。除撒上薄鹽、擺上昆布之外,再無其他,一切全憑米飯本身決勝負。

煮飯的水準,確實已臻化境,很難想像還會有燒得更好的米飯了。米粒軟糯而饒富彈性,黏度適中,毫不黏牙。經由“仙人指路”,感覺米飯活了起來,仿若有了生命一般。

捏飯團的功夫也堪稱大師手筆,飯團質感蓬鬆卻不會散型,保持了銀飯的香糯與彈性。壽司同樣講究這外緊內松的結構,無非壽司用手指捏,飯團用手掌捏,異曲同工。

美中不足的是,稻米的品質拖了後腿。用的是東北產的越光米,回甜溫潤悠長,但香氣不及五常大米。雖仍稱得上優質大米,但不夠出眾,有些襯不起燒煮之功。

據老闆娘說,短梗的越光米比長梗的稻花香更適合銀飯,但他們仍在尋找更好的米種,看來店方也不甚滿意。

其他有餡料的飯團由小廚師捏住。儘管用的是同樣的銀飯,但捏制時用力過猛,飯粒間的縫隙被壓縮,無法像老爺子捏出的飯團那般松而不散,倒更像是粢飯團……

順帶一提,我們詢問壽司店的師傅,白飯與壽司飯在燒煮時有何區別?答曰:由於壽司飯後期還要加醋,因此燒煮時水分需比普通的飯來得少,才能保證質感與黏度。

除了飯團外,菜單上就只有桂花米湯,也就是用米湯拌上桂花糖做成的飲品。米湯的米味較淡,完全被桂花香蓋過去,有些遺憾。

“極稻”作為米飯專門店,還未能充分挖掘“米的美味”;但唯一完全由“煮飯仙人”包辦的銀飯團,仍體現出神級的煮飯技藝,這是任何名牌電飯煲都模擬不來的境界。

* 如果你也嚮往這碗絕世無雙的“銀飯”,今天(9月12日)是村嶋孟老先生在上海的最後一天,可不要再錯過咯!當然,“煮飯仙人”也會在中國其他城市開展活動,敬請繼續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這幾天,村嶋孟老先生正好來到上海,我們當然不能錯過品嘗“仙人”手藝的機會。“煮飯仙人銀飯行”上海站的場所,是位於新天地無限極薈B1層的米飯專門店“極稻”。

店面不大,不過五六張桌子;功能表亦很簡單,只有各色飯團加上米湯而已。不過既然來到這裡,就是為了體驗米飯的美味,太複雜的菜色反倒喧賓奪主——這也是“銀飯屋下戶亭”的經營理念。

我們很幸運,造訪時正好遇上老爺子在店。87歲高齡的“仙人”是個和藹可親的老爺爺,長得像極了《龍珠》裡的龜仙人。他閒暇時會一一滿足大家的合影需求,還拿上“銀飯屋下戶亭”的大飯勺作道具。

老爺子為人隨和,但作為世界頂級的炊飯專家,他對待米飯毫不隨意。在半個世紀中精研煮飯技藝,他可說比任何人都更熟悉米飯,捏飯團的功夫與煮飯絕技如出一轍:大巧不工,大道至簡。

這就是由“煮飯仙人”親手淘洗、炊煮、燜蒸再捏制成型的“銀飯團”。除撒上薄鹽、擺上昆布之外,再無其他,一切全憑米飯本身決勝負。

煮飯的水準,確實已臻化境,很難想像還會有燒得更好的米飯了。米粒軟糯而饒富彈性,黏度適中,毫不黏牙。經由“仙人指路”,感覺米飯活了起來,仿若有了生命一般。

捏飯團的功夫也堪稱大師手筆,飯團質感蓬鬆卻不會散型,保持了銀飯的香糯與彈性。壽司同樣講究這外緊內松的結構,無非壽司用手指捏,飯團用手掌捏,異曲同工。

美中不足的是,稻米的品質拖了後腿。用的是東北產的越光米,回甜溫潤悠長,但香氣不及五常大米。雖仍稱得上優質大米,但不夠出眾,有些襯不起燒煮之功。

據老闆娘說,短梗的越光米比長梗的稻花香更適合銀飯,但他們仍在尋找更好的米種,看來店方也不甚滿意。

其他有餡料的飯團由小廚師捏住。儘管用的是同樣的銀飯,但捏制時用力過猛,飯粒間的縫隙被壓縮,無法像老爺子捏出的飯團那般松而不散,倒更像是粢飯團……

順帶一提,我們詢問壽司店的師傅,白飯與壽司飯在燒煮時有何區別?答曰:由於壽司飯後期還要加醋,因此燒煮時水分需比普通的飯來得少,才能保證質感與黏度。

除了飯團外,菜單上就只有桂花米湯,也就是用米湯拌上桂花糖做成的飲品。米湯的米味較淡,完全被桂花香蓋過去,有些遺憾。

“極稻”作為米飯專門店,還未能充分挖掘“米的美味”;但唯一完全由“煮飯仙人”包辦的銀飯團,仍體現出神級的煮飯技藝,這是任何名牌電飯煲都模擬不來的境界。

* 如果你也嚮往這碗絕世無雙的“銀飯”,今天(9月12日)是村嶋孟老先生在上海的最後一天,可不要再錯過咯!當然,“煮飯仙人”也會在中國其他城市開展活動,敬請繼續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