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相對論丨中文走俏 世界在向中國故事調頻

90年代末, 社會學家韋伯在著作中指出中國人和非母語人群的交流更多依仗於英語, 母語人群尚如此消極低調, 又怎能期待他們的語言可以叩響世界萬千受眾的心靈呢?現在情況有變,

教育部及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在京發佈的《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2017)》白皮書指出:截至目前, 共有67個國家和地區, 通過頒佈法令、政令等形式, 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中文熱”其實不是新鮮詞彙了,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外國人學中文熱潮的報導。 中國情結在異域生長得愈發茂盛, 從利用太極、書法、中國結吸引蜻蜓點水式的獵奇, 到通過孔子學院的主動輸出, 再到其他國家主動將中文作為功能性語言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中文的普及進入不同發展階段, 意義大不一樣。 在世界各個角落, 中國影響力正在借由中文從國家交往層面滲透進個體生活層面。

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種, 也聯合國六種常用語言之一, 但是按經濟總量, 使用國家數量, 使用場合等綜合來來衡量, 尚且排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之後, 把所有操英語為主的國家經濟列為一體, 英語的影響力更是一騎絕塵。 立足於這一的歷史座標, 中文要走向世界, 並非易事。

為什麼要傳播中文?聖經說上帝為了阻止人類造通往天堂的巴別塔, 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 各散東西。 交流是一切人類活動的開端, 語言作為一種媒介, 承載的功能遠超過文化溝通。 不同種族彼此不能溝通是可怕的, 用什麼語言溝通也是關鍵的。 它決定了這種語言承載文化價值觀能否被理解, 發展理念能否被認同,

主導的規則能否被接受。

中文的普及長無疑能打破西方常年模糊怪異的東方想像, 傳播中國正面形象, 進而傳播東方價值。 西方世界對東方一直葆有神秘想像, 並由此娩出遠到東亞病夫, 近到中國威脅論之類的產物。 最直觀的, 從外國商人為迎合中國市場做的“辣眼睛”的努力上, 就可見一斑:維密秀上的舞龍裝, 阿瑪尼的雞年限量彩妝, 還有好萊塢裡那些說著蹩腳中文的亞洲演員。 “歪果仁”們對中國文化的扭曲還真不全是故意抹黑, 人們對不熟悉的事物, 會有本能的誤解恐懼。 有了語言這一聯通工具, 這種怪異想像和隔膜被打破了, 價值的天線才能接上。

近些年中文的傳播力的確在增強。 特朗普孫女會念唐詩,

英國小王子要學中文, 電視裡說中文外國臉孔越來越多了, 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已過1.2億, 且以50%的幅度在增長, 海外中文教師缺口量超過500萬……與英法西俄等西方語言通過殖民來實現語種版圖擴張的路徑不一樣, 中文的推廣與中華文明的魅力吸引分不開, 與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的孜孜以求分不開, 更重要的是, 與國家實力的增長、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分不開。

沒有國家實力做後盾, 哪怕這個語種擁有最豐饒的文學, 最先進的文化, 最優秀的文明, 或者再怎麼易學易會, 也難以普及。 世界局勢一日三變, 而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牢牢的壓艙石, “一帶一路”收穫沿線國家積極回應支援, G20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等等標誌性外交彰顯中國智慧與魅力……在世界舞臺上中國主場時間越來越多,

這一背景下, 中文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呼籲英國兒童, “不要再學法語, 改學中文。 ” 51%的受調查家長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習中文, 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識時務之舉。

中文走俏國外鼓舞人心, 說明世界在努力調頻, 接收中國故事, 但是由此產生萬邦來朝的膨脹感則是有害無利的。 不止中文, 近些年一些仙俠玄幻小說、影視作品開始在外國民間流行, 中國作家斬獲諾貝爾獎、雨果獎等重要獎項, 英國採用中國小說數學教材也值得一說, 但是這些還不夠。 中國文化走出的路才剛剛啟程, 學習中文畢竟是利益驅使下的選擇, 要讓世界傾聽中國故事, 傳播中國故事,唯有繼續保持這種優勢吸引力,中文熱、中國熱,才能從“剃頭挑子一頭熱”,變成“環球同此涼熱”。

傳播中國故事,唯有繼續保持這種優勢吸引力,中文熱、中國熱,才能從“剃頭挑子一頭熱”,變成“環球同此涼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