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教師節,韓愈之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 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 其為惑也, 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 無長無少, 道之所存, 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 其出人也遠矣, 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 其下聖人也亦遠矣, 而恥學于師。 是故聖益聖, 愚益愚。 聖人之所以為聖, 愚人之所以為愚, 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 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

則恥師焉, 惑矣。 彼童子之師,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讀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師焉, 或不焉, 小學而大遺, 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不恥相師。 士大夫之族, 曰師曰弟子雲者, 則群聚而笑之。 問之, 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 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諛。 ”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君子不齒,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郯子之徒, 其賢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 則必有我師。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師不必賢于弟子, 聞道有先後, 術業有專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 年十七, 好古文,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不拘于時, 學于餘。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師說》以貽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