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講融合:人才緣何總難求 只因要在河邊走

------本期內容導讀------

可要知道新媒體所要面臨著的市場已經全然不是昔日處於壟斷或半壟斷形勢下的傳統媒體市場。 這一市場是100%的競爭、創新與殘酷無情,

想要在這裡贏得一些主動與突破, 最難的地方, 並不是遵守規則, 相反是突破規則

------以下正文詳情------

就在前天, 終於在網上看到一條司法簡訊, 並從中證實了好長時間以來的一個傳聞:某廣電新媒體公司的負責人涉嫌經濟犯罪被捕, 而正是這位負責人及其所創業的一個專案, 為最近幾年來廣電領域裡不可多得的行業明星及明星項目, 不但在全國多地推廣得甚成規模, 也得到過來自方方面面評定的獎項與榮譽。

當然, 除了看到了那不足百字的司法簡訊, 已經先前的一些不知經過了幾手的傳聞, 剛剛並沒有更多與此案相關的確實資訊了。 所以, 今天的感慨不過是因為此事而生, 自然不會再關注於具體的事與人作出任何猜測、聯想與評判。

而此事也正證實著如今在體制內的新媒體業務發展的最大之困——人才之困!

往往會有些朋友會認為:沒有人才就是因為給不了高薪嘛!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是這個原因不過只是一種淺淺的表像:高薪及優厚的待遇只是吸引人才、招俫人才的一個顯見方法, 要想讓人才來子之後可以留下、穩住、並最終可充分發揮才華、做出業績, 則需要著更多的條件與環境支撐:

幾乎見到的每一個體制內的新媒體人都曾要求剛剛說點關於創收與贏利的方法, 而剛剛多半只是苦笑一下。 可要知道新媒體所要面臨著的市場已經全然不是昔日處於壟斷或半壟斷形勢下的傳統媒體市場。

這一市場是100%的競爭、100%的創新、100%的殘酷無情, 你依然憑藉著昔日可憐的一點點經驗、一點點靈活與機動, 想要在這個競爭、創新與殘酷的新型市場中贏得一些主動與突破, 最難的地方, 並不是遵守規則, 相反是突破規則;

OK, 先不談突破吧, 回過頭來談一談及時反應。 剛剛是一個長年在體制規範下工作的人, 既明白體制裡的規範的嚴格性, 也清楚市場的無情性。 舉一個小例子, 某個項目使用的頻寬正在逐日增長, 現有的規定要求超過90%方可打申請報告。 可是要真的到了90%再申請, 這一系列的冗長拖遝手續走下來, 整個專案該癱瘓好久了。 怎麼辦?唯有造假資料啊, 根據經驗估算一下時間, 差不在80%的時間就稱到了90%了,

在部門尚不缺人的時間就哭喊缺人了, 在明明設備充足時假稱不夠。 而差不多等這套流程前後走完, 你會發覺你的假報方案差不多也就成了真資料了。

不過, 總有出意外的時候, 比如說, 真的在某一個那麼不是太容易遇著的機會裡, 你的某個申請、某個報告在眾多不知名的情況下突然就非常快速地、順利地通過了, 這時你就會發覺你明顯地犯了“謊報軍情”的錯, 當然, 就在剛剛所描述的這個場景下, 這個錯誤並不是最嚴重的, 真正嚴重的是, 你會發覺你所犯下的錯, 並沒有能被哪些機制所發現及糾正——這並非只是因為你懷著客觀、務實與做事的心, 這與對錯無關, 這就是會有人從中貪贓牟利的原因, 此時,

你與他們所差別的, 你是為了做事, 他們是為了撈錢, 可, 具體所做的, 並無異樣!

再說一點, 市場化的經營行為, 需要有應對市場的種種商業對應手法, 所追求的就是自身總體利益的最大化。 你要靈活, 就必須要有足夠的操作空間;你要廉潔, 就必須要有絕對的管控, 而這兩者之間的權衡, 則是市場化的充分授權與最終導向衡量標準。 非常遺憾的是, 體制內缺乏有效的充分授權, 這些事情在某些特點環境下的成功, 往往卻是很諷刺地借助于某個上層領導的絕對權威與人治規範。 的確, 在當事人主觀自律的情況下, 這便是成功案例。 而缺乏自律的時候, 則成為了一場災難。

剛剛在過去與同行的交流中, 經常會頗有自得地介紹過許多所謂的經驗與心得, 聽者多半感謝兩句、讚頌數詞,當然也有實在的朋友說出心底的擔憂:你如此操作就不怕會有違規嗎?剛剛回答是:自己做得正,不會出現違規現象。但朋友進而提醒:漏洞就在那裡,今天不去利用,保不准明天會去利用;你在時不會去利用,又怎能保證別人不去利用呢?

所以,最後真的很想說一句:體制之內的新媒體機構及部門,還是規規矩矩地把工作重心及重點放在媒體融合的大形勢與大環境之下吧,多多去考慮一些社會影響與輿論走向,別再在創收與贏利的問題上多做妄求了,咱目前已經人才不多了,擱誰去做,都保不准自己會不會再次栽進哪一個自己無法抗拒的陷坑之中。

聽者多半感謝兩句、讚頌數詞,當然也有實在的朋友說出心底的擔憂:你如此操作就不怕會有違規嗎?剛剛回答是:自己做得正,不會出現違規現象。但朋友進而提醒:漏洞就在那裡,今天不去利用,保不准明天會去利用;你在時不會去利用,又怎能保證別人不去利用呢?

所以,最後真的很想說一句:體制之內的新媒體機構及部門,還是規規矩矩地把工作重心及重點放在媒體融合的大形勢與大環境之下吧,多多去考慮一些社會影響與輿論走向,別再在創收與贏利的問題上多做妄求了,咱目前已經人才不多了,擱誰去做,都保不准自己會不會再次栽進哪一個自己無法抗拒的陷坑之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