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趙原,一個被朱元璋殺掉的畫家

趙原 剡溪雲樹圖 手卷 局部

2011年11月13日晚, 中國嘉德秋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夜場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開拍。 趙元《剡溪雲樹圖》從1800萬起拍, 到2200萬後無人加價, 最終流拍。 此前拍品的估價為2800萬-3800萬。 流拍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人們對這位十四世紀的畫家感到陌生。

趙原是元末明初被朱元璋殺害的藝術家之一。 目前能夠找到的關於趙原的資料和作品都很少, 很不靠譜的百度百科也只有寥寥數語, 然後這可憐的幾句話被廣為粘貼。 本文將就所能找到的資料和作品進行梳理, 以求得到一個相對清晰的印象。

【趙原的基本情況】

綜合散碎的資料可以大致得出以下這段關於趙原身世的文字。

趙原(約1325—1374), 元末明初畫家。 生卒年不詳。 本名元, 入明後因避朱元璋諱而改作原, 字善長, 號丹林。 莒城(今山東莒縣人, 一作東平(今屬山東)人, 寓居蘇州(今江蘇蘇州)。 善詩文書畫, 擅山水。 明太祖洪武(1368-1398)間征至中書令。 洪武五年(1372)在昆陵作聽松圖, 此頃被征至京圖往賢著功名者像, 應對忤旨, 被殺。 明洪武初奉詔入宮, 因所畫不稱旨而被殺。

關於趙原的師承說法不一, 最經常的說法是王維和董源。 也有說他師法董源、王蒙或米芾、高克恭。 善用枯筆濃墨, 作品多作淺絳山水, 筆墨圓勁秀逸。 亦長於畫竹, 畫法多變, 有龍角、鳳尾、金錯刀之稱。 兼能竹石, 當時在平江一帶負盛譽。

有《合溪草堂圖》、《晴川送客圖》、《溪亭送客圖》、《陸羽烹茶圖》等傳世。

目前我找到的關於趙原的研究和介紹文字比較可信的有兩處。

一是《中國書畫》2009年06期耿祥龍《趙元及其繪畫藝術》, 這篇文章主要考證了趙原(趙元)和趙丹林是同一個人。 關於趙原的身世和藝術淵源是這樣描述的:

趙元, 元末明初山水畫家, 由於史料醫乏, 我們已無從知曉他的確切生卒年月。 現有關於他的記載最早是在元至正十年(1350年)七月, 他出現在昆山顧仲瑛的玉山草堂的雅集中, 而關於他最晚的記載則是在明洪武九年(1376年)在毗陵寓齋畫《水墨山水》一幅。 也就是說關於他的確切的活動年份為1 350年至1376年這27年。 《圖繪寶鑒》稱“趙元, 字善長, 山東人, 山水師董源”。

這是畫史中關於趙元的最早記載, 但記述過於簡單, 並出現了兩大遺漏:一是趙元號丹林;二是趙元擅畫竹, 名為龍角鳳尾金錯刀。 所以明中期韓昂在《圖繪寶鑒續編》中又單列趙丹林條:“趙丹林善作龍角鳳尾金錯刀竹”。 由此記錄看, 韓昂並不知道趙元、趙丹林為同歸代人。 也自此時始, 許多畫史以訛傳訛, 誤把趙元、趙丹林誤分為兩人。 畫史中最早指出趙丹林、趙元為人的是《畫史會要》, 其後為《明畫錄》, 而以彭蘊燦《歷代畫史匯傳》糾正最為詳細, 現援引如下:“一作元, 字善長, 號丹林, 吳人, 一作山東人。 畫師右皿, 北苑, 山水雄麗;善作龍角鳳尾金錯刀竹, 尤簡貴。 洪武中征畫史, 集中書, 令圖往賢著功名者, 應對件旨坐法。 ”注引為《圖繪寶鑒》、《姑蘇志》、《無聲詩史》。

二是《中國文化報》2012年1月6日第7版萬君超《被朱元璋殺害的畫家們》, 這篇文章不是研究論文, 對趙原僅僅是扼要進行了介紹:

趙原(約1325—1374), 又名趙元, 字善長, 又字丹林。 原籍山東莒縣人, 隨其父趙雲遷居蘇州。 他也有可能曾為張士誠的門下客。 趙原不擅作詩, 但交遊皆當時江南一帶詩文名家和文人, 與倪瓚、顧瑛等人尤善。 趙原後來被朱元璋殺死在南京。 明人王鏊等撰《姑蘇志》中記趙原:“明初召天下畫士至京師, 圖歷代功臣, 原以應對不稱旨, 坐死。 ”時間約在洪武八年(1375)左右。 晚明王穉登《丹青志》中亦雲:“趙原, 字善長。 郡人。 畫師王右丞(即唐人王維)。 洪武中召對, 不稱旨, 賜死。 ”《晴川送客圖》, 有較明顯的王蒙畫風意境。 故李日華《六硯齋筆記》卷二中雲:“趙善長山水雄麗,

可雁行叔明(即王蒙)。 ”趙原的筆墨有點“雜”, 董源、李成、王蒙、黃公望、高克恭、盛懋等皆似乎學過, 但無自家獨有的風格, 學而不化。 所以, 他向前無法與“元四家”相提並論, 向後又不及王紱、劉玨等人。 雖然生前盛享畫名, 但身後漸漸被主流畫壇所遺忘。 《晴川送客圖》曾經先後為張珩、王季遷收藏。 1973年與《溪岸圖》等二十四件宋元繪畫, 同歸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購藏。

【趙原的傳世作品】

現在能看到的趙原作品只有屈指可數的幾件, 即使是偽作也極少, 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國內館藏, 二是境外博物館, 三是拍賣會。 茲羅列如下, 圖片源自陰山工作室資料庫, 部分介紹文字源自各大網站和媒體並進行編輯整理。

元 趙原《陸羽烹茶圖》

趙原《陸羽烹茶圖》,紙本水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縱27釐米,橫78釐米。

本幅有作者自題:“陸羽烹茶圖”。卷尾署[趙丹林],鈐[趙]、[趙善長]二印。圖中有窺斑等詩題。鈐有明項元汴,清梁清標、安岐及清內府鑒藏印,還有乾隆皇帝的禦題詩。

元 趙原 陸羽烹茶圖局部

以陸羽烹茶為題材,用水墨山水畫反映優雅恬靜的環境,遠山近水,有一山岩平緩突出水面,一軒宏敞,茅簷數座,屋內峨冠博帶、倚坐榻上者即為陸羽,前有一童子焙爐烹茶。本幅有作者自題“陸羽烹茶圖”。畫面圖文並茂,鑄造了士大夫煙霞瘤疾與泉石膏宵的精神世界,從—-個側面折射了元代的社會思潮。畫題詩:“山中茅屋是誰家,兀會閑吟到日斜,俗客不來山鳥散,呼童汲水煮新茶。”畫面圖文並茂,鑄造了士大夫煙霞痼疾與泉石膏肓的精神世界,從一個側面折射了元代的社會思潮。山石皴法的側鋒圓轉,樹點墨法的粗重厚實,無不著意經營,缺少空靈虛曠、自然無為的韻致,特別是濕筆淡墨的運用,還未能打破宋人的陳式。此圖表現了文人隱居閒適的生活。遠山近坡用披麻皴,皴筆圓轉虯曲,頗多側鋒,樹法書落,學董巨而有變化。畫師今趙元,東吳諒無雙]是當時對趙原繪畫的評價。[畫師]是對職業畫家的稱謂,元代職業畫家的繪畫題材、畫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文人畫家的影響,於此圖可見一斑。

元 趙原 陸羽烹茶圖局部

陸羽為唐代學者,閉門著書,不願為官,以嗜茶聞名,有《茶經》傳世。此圖表現了文人隱居閒適的生活。“遠山近坡用披麻鈹,皴筆圓轉虯曲,頗多側鋒,樹法書落,學董巨而有變化。”是當時對趙原繪畫的評價。元代職業畫家的繪畫題材、畫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文人畫家的影響,於此圖可見一斑。

元 趙原《溪亭秋色圖》

趙原《溪亭秋色圖》 紙本,墨筆,縱:61.4釐米,橫:26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溪山水閣、草木豐茂,溪水潺湲。畫家以側鋒勾皴山石,用筆疏率蒼簡,畫法近《陸羽烹茶圖》,而較《合溪草堂圖》縱逸,故有學者認為此圖為趙原晚年的作品。圖左下署[趙原畫],鈐[趙善長印]白文方印。畫幅及詩唐上有葉孟顯、僧坦庵、王鳴吉、張建詩題,圖中鈐清內府鑒藏印。

元 趙原《合溪草堂圖》

元 趙原 合溪草堂圖紙本設色 縱84.3釐米 橫40.8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南朝宗炳在《畫山水序》中寫道:“夫聖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體會其中深意,感覺中國畫重傳神的理念正是尊崇自然之道的體現。元末明初畫家趙原在創作中沒有一味地追求“形似”,而是注重“以形媚道”,最終形成了筆墨圓勁、風格秀逸的繪畫面貌。

上海博物館所藏的《合溪草堂圖》為趙原藝術成熟期的代表作。此作為紙本,設色,縱84.3釐米,橫40.8釐米,有乾隆皇帝的禦題詩和“乾隆御覽之寶”等收藏印。此畫為平遠構圖,展現了一片湖光山色的美景。右下角為一處洲渚,旁邊建有一座草堂。人們只有乘船才能到達萆堂。畫家巧妙地將草堂置於遠離塵囂的特定環境中,使畫面有一種靜謐感。草堂中有兩位老人,一位跌坐讀經,另一位正策杖向他走去。樹蔭下,另有兩人在交談。右下角的萆亭與左上角的蔥郁林木遙相呼應。幾隻小船上,漁民正忙碌著。整個畫面呈現出一派清新平和的景象。在用筆上,趙原此作取法多家。畫中的樹石師法董源,用筆圓潤、文雅,毫不尖銳;水面上勾有幾道線條,似水紋,又似汀渚;遠景以幹筆枯墨勾寫,用筆俐落。此圖疏林坡岸、淺水遙岑,具有倪瓚與黃公望畫的遺韻。遠處的粗筆水紋與近處山石的皴筆類似,使畫面前後呼應,也使中央遼闊的水域顯得更寬。畫家將洲渚、溪水、草木、煙雲有機地組織在一起,使畫面氣脈流通,神采煥發。

畫面右上方,趙原自題:“莒城趙元為玉山主人作《合溪草堂圖》。”他所指的“玉山主人”即顧阿瑛。趙原的題跋旁有顧阿瑛的題記:“草堂蔔築合溪潯,竹樹蕭森十畝陰。地勢北來分野色,水聲南去是潮音。門無胥吏催租至,座有詩人對酒吟。往返還能具舟楫,按圖索景倍幽尋……”由此可知,《合溪草堂圖》描繪的是顧Pq瑛的私宅合溪草堂的景色。顧阿瑛為江蘇昆山人,喜交友,以飲酒賦詩為樂,過著“不學干祿,謝塵事,投老林泉”的生活。張士誠佔據吳地後,顧阿瑛避隱嘉興合溪,建立了合溪草堂。《玉山逸稿》卷四載:“至正二十三年(1363),玉山中亭館折毀殆盡,僅留一草堂耳。今于嘉興合溪營一別業,頗幽絕。”往來于草堂的文人雅客眾多,如張雨、楊維楨、鄭元祜、倪瓚、王逢等。他們多即景題詩、作畫,為後世留下了一段段堪與蘭亭雅集聚會比肩的幹載佳話。趙原雖為畫師,卻常被顧阿瑛引為上賓,浸染了周圍文人的雅逸之氣。正因為他將逸氣與古法、造化融為一體,所以才繪出了《合溪草堂圖》這樣的佳作。

趙原的《合溪草堂圖》以溫潤疏宕的筆墨繪出,不同於他自己一貫以幹淡筆墨所繪的山水畫,別有一番韻味。此圖還採用了“疏可走馬”的簡潔構圖方式,這是表現文人隱逸生活題材的絕妙構圖方式。方士庶在《天慵庵隨筆》中寫道:“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是在筆墨有無間,故古人筆墨具此山蒼樹秀、水活石潤,於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或率意揮灑,亦皆煉金成液,棄滓存精,曲盡蹈虛揖影之妙。”此語是中國繪畫理論的精粹,趙原可謂通曉其中真諦。“以形媚道”、“蹈虛揖影”是他繪畫追求的最高境界。縱觀《合溪草堂圖》,以景寫實,構圖簡潔,筆墨蕭散簡逸,設色淡雅,毫不拖泥帶水,達到了“以形媚道”、“蹈虛揖影”的境界。

元 趙原《晴川送客圖》

元 趙原《晴川送客圖》 軸 紙本 水墨 94.6x34.9cm 美國大都會美術館藏

趙原的畫主要是學董源的,他的摯友中包括倪瓚和王蒙,因此畫風也受倪王的影響較多。他和倪雲林經常有合作。倪瓚《清閟閣集》有雲:“予與趙君善長以意商榷作《獅子林圖》,真得荊關遺意,非王蒙所夢見也,四海明公宜寶之,懶瓚記”。李日華在《六研齋筆記》中記:趙善長山水雄麗,可雁行叔明。

觀是圖,山石作披麻、解索皴,蒼松勾畫類王蒙,用筆較叔明敦實、蒼簡,但缺乏一定的層次感和筆墨厚度。此圖點苔比較有特色,有濃淡枯濕,有大小參差,生動地描繪了景物的明暗和質感。實事求是地講,此圖雖可與王蒙一塊兒“雁行”,但尚有一段距離。

元 趙原《樹石圖》

元 趙元 樹石圖絹本,設色,縱25釐米,橫19.7釐米。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疏樹坡石,遠岫平溪,水天一色。山勢平緩,形如窠石。山巒用側鋒勾出輪廓和脈絡,再以淡墨加彩皴染,類似層雲。樹幹隨寫隨皴,並用濃墨點疤節,樹枝似龍角或鳳尾,錯落有致。筆法圓秀。構圖平遠。無款識,鈐“趙元私印”、“善長”二印。

元 趙原《剡溪雲樹圖》

明 趙元 剡溪雲樹圖 手卷 嘉德 拍品 2800萬-3800萬元

趙原傳世名作《剡溪雲樹圖》,手卷,水墨絹本,清《石渠寶笈·初編》有著錄並定為上等。有元代多人題跋,更有乾隆書長詩,圖上清諸帝璽印累累。此圖曾現身中國嘉德2011年秋季拍賣“大觀——中國書畫珍品”專場。款識:天水趙元作。鈐印:天水趙氏。此圖描繪剡東一帶溪山平遠之境,丘陵蜿蜒,草木豐茸,雲蒸霞蔚,筆墨圓厚華滋,淳雅文秀有書卷氣。卷後附多位名人題跋,清乾隆題有長詩,“試問何方有此境,好山惟是會稽多。”“傳神猶在煙霞外,肯讓董源第一流。”可見評價之高,鍾愛之深,故有“剡溪雲樹”之識。因趙元後來幾乎失明,趙元畫作世無二本,此或許是他的孤本了,有此趙元傳世神品,也是我剡東山水之大幸吧!

此圖畫江浙一帶溪山平遠之境,丘陵蜿蜒,草木豐茸,雲蒸霞蔚,筆墨圓厚華滋,淳雅文秀有書卷氣,畫法與元人馬文璧同調。本幅及卷後有陸友、奐祖明、陳方、仇遠、張天英等多人題跋,本幅更有乾隆禦書七古長詩,以為乃寫會稽山水,故有“剡溪雲樹”之標識。詩中有句雲:“傳神猶在煙霞外,肯讓董源第一流?”推崇可謂備之。故《石渠寶笈·初編》定為上等,可見鍾愛之深也。卷後有近人萱暉堂主程伯奮多次考識,以元人張伯英詩題“畫山水歌題趙宜之卷”而定為金代趙元字宜之者。宜之畫世無第二本,此或許是孤本了。

元 趙原 《仿燕文貴山水圖》卷

元 趙原 《仿燕文貴山水圖》卷,紙本,24.9×77.5cm,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這件作品不是單獨存在的,網上流傳的圖片截取自一件合二為一的長卷《趙原沈鉉竹石卷(趙沈合璧全卷)》。

元 趙原 山水卷 沈鉉 竹石卷(趙沈合璧全卷)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元 趙原《晴川送客圖》

元 趙原 晴川送客圖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此圖是1973年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從華人保藏家王季遷手中成批購入的中國古字畫之一,這批畫在分開中國之前曾偷偷地被全心摹仿複製。此畫為趙原傳世代表性作品,描寫秋日江上主客別離之景,蘆荻蕭瑟,水波粼粼,以環境襯托,很好地渲染了臨別依依地感情氛圍。背景有高山流水,這在傳統習慣上用於表現崇高的志向和節操,也是知交的象徵。畫中山石樹木用幹筆皴擦,蒼潤相間,用筆鬆動,情景交融。

元 趙原《倪瓚寫照》

元 趙原《倪瓚寫照》 1352年作 立軸 設色綾本 拍品 成交價1320萬元

這件作品署名“趙元”,當是在未入明時所作。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一說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又署雲林子,或雲林散人,別號荊蠻民、淨名居士、朱陽館主、莆閑仙卿、幻霞子、東海農、無住庵主、絕聽子、曲全叟、滄海漫士、懶瓚、東海瓚、奚元朗。無錫(今屬江蘇)人。世居無錫祗陀裡,多喬木,建堂名雲林,因以雲林自號。畫史將他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元四家。明清時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將他置於其他三人之上。

倪瓚和趙原是同一年死的,所不同的是,倪瓚是病逝的,趙原是被朱元璋殺害的。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歡迎聯繫,加入盛世藝拍拍友群,感受收藏的快樂!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臺————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元 趙原《陸羽烹茶圖》

趙原《陸羽烹茶圖》,紙本水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縱27釐米,橫78釐米。

本幅有作者自題:“陸羽烹茶圖”。卷尾署[趙丹林],鈐[趙]、[趙善長]二印。圖中有窺斑等詩題。鈐有明項元汴,清梁清標、安岐及清內府鑒藏印,還有乾隆皇帝的禦題詩。

元 趙原 陸羽烹茶圖局部

以陸羽烹茶為題材,用水墨山水畫反映優雅恬靜的環境,遠山近水,有一山岩平緩突出水面,一軒宏敞,茅簷數座,屋內峨冠博帶、倚坐榻上者即為陸羽,前有一童子焙爐烹茶。本幅有作者自題“陸羽烹茶圖”。畫面圖文並茂,鑄造了士大夫煙霞瘤疾與泉石膏宵的精神世界,從—-個側面折射了元代的社會思潮。畫題詩:“山中茅屋是誰家,兀會閑吟到日斜,俗客不來山鳥散,呼童汲水煮新茶。”畫面圖文並茂,鑄造了士大夫煙霞痼疾與泉石膏肓的精神世界,從一個側面折射了元代的社會思潮。山石皴法的側鋒圓轉,樹點墨法的粗重厚實,無不著意經營,缺少空靈虛曠、自然無為的韻致,特別是濕筆淡墨的運用,還未能打破宋人的陳式。此圖表現了文人隱居閒適的生活。遠山近坡用披麻皴,皴筆圓轉虯曲,頗多側鋒,樹法書落,學董巨而有變化。畫師今趙元,東吳諒無雙]是當時對趙原繪畫的評價。[畫師]是對職業畫家的稱謂,元代職業畫家的繪畫題材、畫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文人畫家的影響,於此圖可見一斑。

元 趙原 陸羽烹茶圖局部

陸羽為唐代學者,閉門著書,不願為官,以嗜茶聞名,有《茶經》傳世。此圖表現了文人隱居閒適的生活。“遠山近坡用披麻鈹,皴筆圓轉虯曲,頗多側鋒,樹法書落,學董巨而有變化。”是當時對趙原繪畫的評價。元代職業畫家的繪畫題材、畫風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文人畫家的影響,於此圖可見一斑。

元 趙原《溪亭秋色圖》

趙原《溪亭秋色圖》 紙本,墨筆,縱:61.4釐米,橫:26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溪山水閣、草木豐茂,溪水潺湲。畫家以側鋒勾皴山石,用筆疏率蒼簡,畫法近《陸羽烹茶圖》,而較《合溪草堂圖》縱逸,故有學者認為此圖為趙原晚年的作品。圖左下署[趙原畫],鈐[趙善長印]白文方印。畫幅及詩唐上有葉孟顯、僧坦庵、王鳴吉、張建詩題,圖中鈐清內府鑒藏印。

元 趙原《合溪草堂圖》

元 趙原 合溪草堂圖紙本設色 縱84.3釐米 橫40.8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南朝宗炳在《畫山水序》中寫道:“夫聖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體會其中深意,感覺中國畫重傳神的理念正是尊崇自然之道的體現。元末明初畫家趙原在創作中沒有一味地追求“形似”,而是注重“以形媚道”,最終形成了筆墨圓勁、風格秀逸的繪畫面貌。

上海博物館所藏的《合溪草堂圖》為趙原藝術成熟期的代表作。此作為紙本,設色,縱84.3釐米,橫40.8釐米,有乾隆皇帝的禦題詩和“乾隆御覽之寶”等收藏印。此畫為平遠構圖,展現了一片湖光山色的美景。右下角為一處洲渚,旁邊建有一座草堂。人們只有乘船才能到達萆堂。畫家巧妙地將草堂置於遠離塵囂的特定環境中,使畫面有一種靜謐感。草堂中有兩位老人,一位跌坐讀經,另一位正策杖向他走去。樹蔭下,另有兩人在交談。右下角的萆亭與左上角的蔥郁林木遙相呼應。幾隻小船上,漁民正忙碌著。整個畫面呈現出一派清新平和的景象。在用筆上,趙原此作取法多家。畫中的樹石師法董源,用筆圓潤、文雅,毫不尖銳;水面上勾有幾道線條,似水紋,又似汀渚;遠景以幹筆枯墨勾寫,用筆俐落。此圖疏林坡岸、淺水遙岑,具有倪瓚與黃公望畫的遺韻。遠處的粗筆水紋與近處山石的皴筆類似,使畫面前後呼應,也使中央遼闊的水域顯得更寬。畫家將洲渚、溪水、草木、煙雲有機地組織在一起,使畫面氣脈流通,神采煥發。

畫面右上方,趙原自題:“莒城趙元為玉山主人作《合溪草堂圖》。”他所指的“玉山主人”即顧阿瑛。趙原的題跋旁有顧阿瑛的題記:“草堂蔔築合溪潯,竹樹蕭森十畝陰。地勢北來分野色,水聲南去是潮音。門無胥吏催租至,座有詩人對酒吟。往返還能具舟楫,按圖索景倍幽尋……”由此可知,《合溪草堂圖》描繪的是顧Pq瑛的私宅合溪草堂的景色。顧阿瑛為江蘇昆山人,喜交友,以飲酒賦詩為樂,過著“不學干祿,謝塵事,投老林泉”的生活。張士誠佔據吳地後,顧阿瑛避隱嘉興合溪,建立了合溪草堂。《玉山逸稿》卷四載:“至正二十三年(1363),玉山中亭館折毀殆盡,僅留一草堂耳。今于嘉興合溪營一別業,頗幽絕。”往來于草堂的文人雅客眾多,如張雨、楊維楨、鄭元祜、倪瓚、王逢等。他們多即景題詩、作畫,為後世留下了一段段堪與蘭亭雅集聚會比肩的幹載佳話。趙原雖為畫師,卻常被顧阿瑛引為上賓,浸染了周圍文人的雅逸之氣。正因為他將逸氣與古法、造化融為一體,所以才繪出了《合溪草堂圖》這樣的佳作。

趙原的《合溪草堂圖》以溫潤疏宕的筆墨繪出,不同於他自己一貫以幹淡筆墨所繪的山水畫,別有一番韻味。此圖還採用了“疏可走馬”的簡潔構圖方式,這是表現文人隱逸生活題材的絕妙構圖方式。方士庶在《天慵庵隨筆》中寫道:“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實境也;因心造境,以手運心,此虛境也。虛而為實,是在筆墨有無間,故古人筆墨具此山蒼樹秀、水活石潤,於天地之外別構一種靈奇,或率意揮灑,亦皆煉金成液,棄滓存精,曲盡蹈虛揖影之妙。”此語是中國繪畫理論的精粹,趙原可謂通曉其中真諦。“以形媚道”、“蹈虛揖影”是他繪畫追求的最高境界。縱觀《合溪草堂圖》,以景寫實,構圖簡潔,筆墨蕭散簡逸,設色淡雅,毫不拖泥帶水,達到了“以形媚道”、“蹈虛揖影”的境界。

元 趙原《晴川送客圖》

元 趙原《晴川送客圖》 軸 紙本 水墨 94.6x34.9cm 美國大都會美術館藏

趙原的畫主要是學董源的,他的摯友中包括倪瓚和王蒙,因此畫風也受倪王的影響較多。他和倪雲林經常有合作。倪瓚《清閟閣集》有雲:“予與趙君善長以意商榷作《獅子林圖》,真得荊關遺意,非王蒙所夢見也,四海明公宜寶之,懶瓚記”。李日華在《六研齋筆記》中記:趙善長山水雄麗,可雁行叔明。

觀是圖,山石作披麻、解索皴,蒼松勾畫類王蒙,用筆較叔明敦實、蒼簡,但缺乏一定的層次感和筆墨厚度。此圖點苔比較有特色,有濃淡枯濕,有大小參差,生動地描繪了景物的明暗和質感。實事求是地講,此圖雖可與王蒙一塊兒“雁行”,但尚有一段距離。

元 趙原《樹石圖》

元 趙元 樹石圖絹本,設色,縱25釐米,橫19.7釐米。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疏樹坡石,遠岫平溪,水天一色。山勢平緩,形如窠石。山巒用側鋒勾出輪廓和脈絡,再以淡墨加彩皴染,類似層雲。樹幹隨寫隨皴,並用濃墨點疤節,樹枝似龍角或鳳尾,錯落有致。筆法圓秀。構圖平遠。無款識,鈐“趙元私印”、“善長”二印。

元 趙原《剡溪雲樹圖》

明 趙元 剡溪雲樹圖 手卷 嘉德 拍品 2800萬-3800萬元

趙原傳世名作《剡溪雲樹圖》,手卷,水墨絹本,清《石渠寶笈·初編》有著錄並定為上等。有元代多人題跋,更有乾隆書長詩,圖上清諸帝璽印累累。此圖曾現身中國嘉德2011年秋季拍賣“大觀——中國書畫珍品”專場。款識:天水趙元作。鈐印:天水趙氏。此圖描繪剡東一帶溪山平遠之境,丘陵蜿蜒,草木豐茸,雲蒸霞蔚,筆墨圓厚華滋,淳雅文秀有書卷氣。卷後附多位名人題跋,清乾隆題有長詩,“試問何方有此境,好山惟是會稽多。”“傳神猶在煙霞外,肯讓董源第一流。”可見評價之高,鍾愛之深,故有“剡溪雲樹”之識。因趙元後來幾乎失明,趙元畫作世無二本,此或許是他的孤本了,有此趙元傳世神品,也是我剡東山水之大幸吧!

此圖畫江浙一帶溪山平遠之境,丘陵蜿蜒,草木豐茸,雲蒸霞蔚,筆墨圓厚華滋,淳雅文秀有書卷氣,畫法與元人馬文璧同調。本幅及卷後有陸友、奐祖明、陳方、仇遠、張天英等多人題跋,本幅更有乾隆禦書七古長詩,以為乃寫會稽山水,故有“剡溪雲樹”之標識。詩中有句雲:“傳神猶在煙霞外,肯讓董源第一流?”推崇可謂備之。故《石渠寶笈·初編》定為上等,可見鍾愛之深也。卷後有近人萱暉堂主程伯奮多次考識,以元人張伯英詩題“畫山水歌題趙宜之卷”而定為金代趙元字宜之者。宜之畫世無第二本,此或許是孤本了。

元 趙原 《仿燕文貴山水圖》卷

元 趙原 《仿燕文貴山水圖》卷,紙本,24.9×77.5cm,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這件作品不是單獨存在的,網上流傳的圖片截取自一件合二為一的長卷《趙原沈鉉竹石卷(趙沈合璧全卷)》。

元 趙原 山水卷 沈鉉 竹石卷(趙沈合璧全卷)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元 趙原《晴川送客圖》

元 趙原 晴川送客圖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此圖是1973年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從華人保藏家王季遷手中成批購入的中國古字畫之一,這批畫在分開中國之前曾偷偷地被全心摹仿複製。此畫為趙原傳世代表性作品,描寫秋日江上主客別離之景,蘆荻蕭瑟,水波粼粼,以環境襯托,很好地渲染了臨別依依地感情氛圍。背景有高山流水,這在傳統習慣上用於表現崇高的志向和節操,也是知交的象徵。畫中山石樹木用幹筆皴擦,蒼潤相間,用筆鬆動,情景交融。

元 趙原《倪瓚寫照》

元 趙原《倪瓚寫照》 1352年作 立軸 設色綾本 拍品 成交價1320萬元

這件作品署名“趙元”,當是在未入明時所作。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一說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又署雲林子,或雲林散人,別號荊蠻民、淨名居士、朱陽館主、莆閑仙卿、幻霞子、東海農、無住庵主、絕聽子、曲全叟、滄海漫士、懶瓚、東海瓚、奚元朗。無錫(今屬江蘇)人。世居無錫祗陀裡,多喬木,建堂名雲林,因以雲林自號。畫史將他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元四家。明清時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將他置於其他三人之上。

倪瓚和趙原是同一年死的,所不同的是,倪瓚是病逝的,趙原是被朱元璋殺害的。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歡迎聯繫,加入盛世藝拍拍友群,感受收藏的快樂!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臺————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