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修道層面怎麼理解“常使民無知無欲”?

那麼, 在修道層面應該怎麼理解呢?

要讓自己不要有太多的知識, 不要太聰明, 要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一定要注意, 聰明不是好詞, 計較、機心也都不是好詞。 太聰明不是一件好事。 知識越多、概念越多、機心越多, 所知障就越多。 過去, 武威人老是罵人“讀的書多, 生的蛆多”——蛆就是肚子裡的蟲子, 肚子裡一生蟲子, 就在肚子裡滾來滾去的。 這是很糟糕的。 不過, 我雖然讀了很多書, 但我肚子裡沒蛆。 我媽媽老說我太老實了, 直到今天, 所有接觸我的人都覺得我太老實了, 但我覺得老實也沒有多麼糟糕, 相反, 很多很聰明的人活得反而不如我。

有句話不是說, “機關算盡太聰明, 反誤了卿卿性命”嗎?很多人就是被“知”給害了。 佛教稱那些知道分子為狂慧者, 尤其是一些非常聰明的人, 他們什麼都計較、什麼都算計、什麼都想得到, 但他們偏偏又得不到。 為什麼?正是因為他算計。 心機就是知。 心裡填滿了知, 就沒有安放靈魂的空間了。 所以, 無知無欲是最好的。 所謂無欲, 就是不生貪心。

選自雪漠著《老子的心事》, 中國大百科出版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