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連城訣》在金庸小說中的意義非凡,也是為什麼不火的原因

《連城訣》, 中篇武俠小說, 當代著名作家金庸著。 最初于1963年刊載於《明報》和新加坡《南洋商報》合辦的《東南亞週刊》, 書名原叫《素心劍》。 臺灣武俠作家古龍多部作品曾以《連城訣》為原型。 現收錄于 《金庸作品集》中。 《連城訣》描述了農家子弟狄雲因為生性質樸, 屢被冤枉欺騙, 在歷經磨難之後, 終於看穿人世險惡, 回歸自然的故事。 此書語言質樸生動, 情節緊湊, 故事感人, 全書充滿了一股悲憤之氣, 讀來令人如鯁在喉。 《連城訣》寫世態, 寫人心, 寫至情至愛, 動人心魄, 遠遠超出了一般武俠小說的表現範疇, 甚至亦非“性情”二字所能概括,

可說是金庸作品中的奇特之作。

但有人說:《神雕俠侶》是一部“情書”, 那麼, 《連城訣》是一部“壞書”。 “情書”寫盡天下各色人等的情;“壞書“寫盡天下各色人等的“壞”。 人性的醜惡在《連城訣》, 被描寫得如此之徹底, 令人看了不寒而怵, 茶飯不 思。

在現實生活中現在觀眾都喜歡一種大風大浪的劇情, 而且是越曲折離奇, 越希奇古怪就越喜歡。 而且也更喜歡那種正義方能好好地打敗邪惡方而且是痛快淋漓地打敗。 而且大部分人也不喜歡主角很悲慘吧, 相反希望主角能有一些奇遇啊, 得到某某絕世武功啊然後就無敵了去殺壞人(這是非常典型的劇情)幾乎沒人願意看到主角淪落的樣子而壞人卻春風得意。

《連城訣》是金庸的轉型之作。

先排一下金庸的作品寫作表:

書劍恩仇錄(書劍江山) (1955), 碧血劍 (1956) , 射雕英雄傳(大漠英雄傳) (1957),

神雕俠侶 (1959)、雪山飛狐 (1959), 飛狐外傳 (1960),

倚天屠龍記 (1961)、

白馬嘯西風 (1961)、鴛鴦刀 (1961), 連城訣(素心劍), (1963)、天龍八部 (1963),

俠客行 (1965), 笑傲江湖 (1967), 鹿鼎記 (1969-1972)

你會發現《連城訣》恰好是在大約中間的部份。 而從《倚天》和《連城訣》開始, 主角都不再是背負家國重任, 性格高大全, 而是充滿人性弱點的主角。 《倚天》雖然有這麽點味道,

但還不完全, 依然有兩雕的痕跡。 而《連城訣》恰好是從故事格局和角色設定都非常講人性本質的一部。

其實到了《連城訣》書寫的年份, 金庸開始領悟到一些事情。 所謂什麼漢人江山, 家國仇恨, 很多時候都是被政治家利用的說辭。 人心險惡, 人世無常, 《連城訣》講的就是金庸這些年來在政海打滾的感悟。 也正因為有了《連城訣》的嘗試, 才有了後來的《天龍八部》的成功, 某程度上《天》就是《連》的極端擴大版。 甚至之後的幾部小說或多或少都有《連》的影子。

《連》作為轉型之作,必然有所缺陷。這也是他一直不火的原因。

比如一些人物的刻劃還不夠深刻,情節還依然有《射雕》三部曲中那種傳統俠客味,無法像後來的《笑傲江湖》《鹿鼎記》那麽高明。但從《連》開始,金庸的武俠小說不再是武俠那麽簡單,他包含了很多金庸對人生的感悟,開始漸漸向文學靠攏。我是覺得很具有時代價值的。

《連》作為轉型之作,必然有所缺陷。這也是他一直不火的原因。

比如一些人物的刻劃還不夠深刻,情節還依然有《射雕》三部曲中那種傳統俠客味,無法像後來的《笑傲江湖》《鹿鼎記》那麽高明。但從《連》開始,金庸的武俠小說不再是武俠那麽簡單,他包含了很多金庸對人生的感悟,開始漸漸向文學靠攏。我是覺得很具有時代價值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