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傳承人傳唱數位化保護 咸寧敘事長歌唱響傳承曲

湖北日報訊“崇陽有本《雙合蓮》, 幾句新文不多言。 樂人唱來真快樂, 愁人唱來也新鮮, 慢慢唱來有根源……”昨日, 通山縣大路鄉, 咸寧長篇敘事山歌、武昌等地。 沿岸的人撿到竹筒, 一傳十、十傳百, 《雙合蓮》便流傳開來。

陳鐵匠寫了《雙合蓮》後, 族人罵他不正經。 陳鐵匠發誓寫一本正經歌。 當時, 鐘九抗糧抗稅起義震驚朝廷, 雖最終失敗, 卻給了清廷一次重創。 陳鐵匠多方採訪, 最終寫出《鐘九鬧漕》, 被譽為“一曲農民起義的頌歌”。

咸寧長歌主要分佈在崇陽、通山、咸安、通城等幾個山區縣, 地勢開闊、緊鄰長江的赤壁和嘉魚卻不多見,

為何?

何嶽球認為, 首先, 咸甯的居民多是幾次大遷移中從中原輾轉到此, 保留著耕讀傳家傳統;其次, 鄂南山區地理環境閉塞, 農耕文化單調, 以長歌為主要娛樂形式;其三, 史料記載, 上古時期, 鄂南山區曾是苗族聚集地, 三苗文化與中原文化碰撞, 漢族詩言志的傳統與少數民族歌敘史的傳統相互融合;最後, 地方戲曲、民歌小調及喪葬唱詞也是長歌得以傳承和傳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