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4年內“複星四劍客”連走兩人,郭廣昌用這樣的方式穩住管理層

3月28日晚, 複星集團CEO梁信軍發全體員工信, 稱從今日起, 因身體原因, 將辭任在複星管理層和董事會工作。 在郵件中, 梁信軍自稱:“儘管萬分不舍,

身體原因, 在這裡要跟你們暫時說聲再見了。 從今天起, 我將辭任在複星管理層和董事會的工作。 ”而幾乎同時, 複星集團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丁國其也宣佈辭職。

“身體原因”的說法, 也得到了郭廣昌的側面證實。 郭廣昌在信中表示, 一個多月前, 梁信軍第一次向他提出, 因為身體原因想暫時休息一段時間, 自己對此“非常震驚”, 而在“信軍又再仔細地考慮和堅持”之下, “才有了今天我們共同的決定”。

複星“二把手”

梁信軍的離開對複星不可謂不是一件大事, 因為他是最早與郭廣昌一同創業的“開國功臣”。 之後, 梁信軍主要負責重大專案投資、資訊產業和媒體投資, 其中主要的專案包括控股南鋼股份等, 是名副其實的複星“二把手”,

其人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 言巧思明。

梁信軍生於浙江台州, 是複星集團創始人之一。 他在1992年從復旦大學畢業後, 與郭廣昌及其他三個夥伴共同創辦了複星集團。 多年以後, 郭廣昌回憶, 他與梁信軍做出創業的選擇, 很大程度是受到了“小平南巡”的鼓舞。 “那時候小平的南方講話, 的確把大家的創業激情、整個社會一種蓬勃向上的活力, 再一次迸發出來。 ”郭廣昌曾表示。

1992年的11月, 郭梁二人成立了廣信科技諮詢有限公司(簡稱“廣信”), 這家公司的名字中, “廣”指的是郭廣昌、“信”指的便是梁信軍。 在一間不足15平方米的小平房內, 郭廣昌和梁信軍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此後, 廣信開始謀求轉型, 而轉型的標誌便是在1994年改名為“複星”,

蟄伏6年直到1998年終於鋒芒初顯。 是年, 複星實業上市, 這是上海民營公司的第一股, 也是日後名震資本江湖的“複星系”第一家上市公司。 一度被推至中國首富位置的郭廣昌成了青年人的創富楷模, 有人對媒體說:“對年輕人來說, 他的經歷簡直是個神奇的中國夢。 ”

郭廣昌轉戰醫藥行業, 靈感來自一次復旦同學的飯局。 一天, 梁信軍邀請一些在復旦大學讀書時的好友吃飯, 郭廣昌作陪。 席上, 有人聊到“生物工程”。 郭廣昌一言不發, “生物工程”和醫藥深深地烙在了郭廣昌的腦海裡。 此時, 汪群斌與範偉也已加入了複星。

汪群斌曾描述這個長期不離不棄的“四人組”:“郭廣昌掌握大局;梁信軍主管對外溝通——政府、投資者,

以及抓投資項目;我內部管理比較多;范偉一方面側重於地產業, 一方面也主要掌管內部事務。 ”

值得注意的是, 2013年, 複星國際便曾發佈公告稱, 考慮到身體健康因素, 公司執行董事范偉將於5月22日起調任為非執行董事, 並不再擔任公司聯席總裁。 短短4年內, “複星四劍客”中已有兩人因健康原因“離席”。

高層大變動

據瞭解, 除了梁信軍突然宣佈辭職外, 複星國際(00656.HK)的另一高層丁國其也自3月28日起, 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及高級副總裁, 理由是“為投入更多時間於家庭”。

此外, 根據複星國際給出的公告, 公司管理層如汪群斌、徐曉亮等一眾高層自3月28日起職位也有了新的變化。

其中, 公司執行董事汪群斌調任公司首席執行官並委任為薪酬委員會委員;公司執行董事陳啟宇、徐曉亮獲任聯席總裁;王燦、康蘭、龔平則獲任執行董事及高級副總裁;而李開複任獨立非執行董事、薪酬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委員。

去年1月份, 複星集團推出了全球合夥人計畫, 向首批18位全球核心管理人員(“承授人”)授出共1.11億股普通股股份購股權。 在承授購股權的首批18位全球核心管理人員中, 包括複星國際執行董事丁國其、秦學棠、陳啟宇、徐曉亮, 4人共承授4000萬份購股權。 此外, 還包括複星集團各業務板塊和職能板塊的核心高管, 以及海外投資企業的核心高管。

這是複星系迄今為止最大手筆的股權激勵方案, 複星集團希望用這樣的方式穩住核心的管理團隊—起碼在未來的10年。 截止目前, 複星已經公佈了兩輪全球合夥人名單,目前共有超過20位獲入名單。

郭廣昌在2016年合夥人的信中曾提到,直到1998年複星醫藥上市,合夥人之間才明確了各自的股權比例。但同時也都清楚,這個比例是動態的,意在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共同創業。在界定股權比例的同時,創始合夥人在決策機制中達成的共識是,“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一點從早期生物製藥領域開始就一直沿襲至今。

在合夥人的具體選拔機制上,候選人也要通過一些定性和定量的指標,這是基本門檻。現有的合夥人以及相關的組織都可參與提名,提名後會有評審。是否與複星的文化價值觀保持一致,從靈魂深處高度認同複星的使命和願景,是其中最重要的評審因素,並非終身制。

2016年破百億大關,中長期債務上升

在公司高層人員大變動同時,複星國際今日還發佈了業績公告。

公告顯示,2016年複星國際歸屬于母公司股東之利潤為102.7億元人民幣,歷史上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同比增幅達27.7%,近5年複合年增長率為24.7%。

雖然2016年中國和全球經濟仍處於深度調整中,但複星依舊沿續良好的發展態勢。於2016年12月31日,集團總資產達4,86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5%;歸屬于母公司股東之權益達92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超兩成。過去5年複星歸屬于母公司股東之權益的年均複合年增長率達到23.7%。

近年來複星給市場留下的印象就是不斷的在海外買買買。自2013年以來,其先後發起多宗海外並購,涵蓋房地產、金融、石油等多領域。而在去年,繼12月5日宣佈30億美金出售美國特種險Ironshore100%股權後,7天后又宣佈以作價53.3億出售上海外灘置業50%權益。

郭廣昌在內部信中指出:“大家以前可能更關注我們買什麼,但最近的出售項目相信也讓大家看到了,複星不僅會買,也會賣,通過靈活的退出機制來提升資金的利用效率。”他認為,作為一個全球投資集團,保持財務實力的強健和資產的流動性也很重要,複星也要加強在“賣”方面的能力。

事實上,複星接連出售資產,投資者最先想到的就是複星在降低債務率上的實際行動,其債務高企一直是市場上的最大擔憂之一。

2016年5月底,標準普爾(S&P)將複星國際(Fosun International)的評級展望從BB-下調至負面。這表明複星由於持續的海外收購而導致的債務高企已受到評級機構的關注。不過,各大評級機構的看法也並不統一。在標普作出下調複星評級的一個月前,另一評級機構穆迪(Moody’s)則將的評級展望從“負面”調整至穩定的Ba3(相當於標普的BB級)。

根據其他媒體披露,2015年複星國際的債務規模達到1,150億元人民幣,擴張了67%,其中43%在2016年底到期。這樣的負債率已經讓複星國際的債務高於其股本了。此前,郭廣昌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也表示,公司正努力減少負債以期儘快獲得投資級評級。

今日發佈的業績公告顯示,複星國際資產負債結構已持續優化,如債務久期拉長,尤其體現在中長期債務占比不斷提高,2016年中長期債務比重在2015年57.4%的基礎上提升到65.3%。

汪群斌表示,複星國家資金成本(有息成本)持續下降,2016在前一年的基礎上繼續下降到4.5%;淨債務比例大幅下降,2015年68.2%的基礎上下降到60.3%。汪群斌還表示,複星資產流動性提高上,通過資產出售、專案竣工的現金回報、PE專案的IPO等,資產流動性大幅提升,去年PE項目IPO市值達到66億。

複星已經公佈了兩輪全球合夥人名單,目前共有超過20位獲入名單。

郭廣昌在2016年合夥人的信中曾提到,直到1998年複星醫藥上市,合夥人之間才明確了各自的股權比例。但同時也都清楚,這個比例是動態的,意在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共同創業。在界定股權比例的同時,創始合夥人在決策機制中達成的共識是,“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一點從早期生物製藥領域開始就一直沿襲至今。

在合夥人的具體選拔機制上,候選人也要通過一些定性和定量的指標,這是基本門檻。現有的合夥人以及相關的組織都可參與提名,提名後會有評審。是否與複星的文化價值觀保持一致,從靈魂深處高度認同複星的使命和願景,是其中最重要的評審因素,並非終身制。

2016年破百億大關,中長期債務上升

在公司高層人員大變動同時,複星國際今日還發佈了業績公告。

公告顯示,2016年複星國際歸屬于母公司股東之利潤為102.7億元人民幣,歷史上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同比增幅達27.7%,近5年複合年增長率為24.7%。

雖然2016年中國和全球經濟仍處於深度調整中,但複星依舊沿續良好的發展態勢。於2016年12月31日,集團總資產達4,86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5%;歸屬于母公司股東之權益達92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超兩成。過去5年複星歸屬于母公司股東之權益的年均複合年增長率達到23.7%。

近年來複星給市場留下的印象就是不斷的在海外買買買。自2013年以來,其先後發起多宗海外並購,涵蓋房地產、金融、石油等多領域。而在去年,繼12月5日宣佈30億美金出售美國特種險Ironshore100%股權後,7天后又宣佈以作價53.3億出售上海外灘置業50%權益。

郭廣昌在內部信中指出:“大家以前可能更關注我們買什麼,但最近的出售項目相信也讓大家看到了,複星不僅會買,也會賣,通過靈活的退出機制來提升資金的利用效率。”他認為,作為一個全球投資集團,保持財務實力的強健和資產的流動性也很重要,複星也要加強在“賣”方面的能力。

事實上,複星接連出售資產,投資者最先想到的就是複星在降低債務率上的實際行動,其債務高企一直是市場上的最大擔憂之一。

2016年5月底,標準普爾(S&P)將複星國際(Fosun International)的評級展望從BB-下調至負面。這表明複星由於持續的海外收購而導致的債務高企已受到評級機構的關注。不過,各大評級機構的看法也並不統一。在標普作出下調複星評級的一個月前,另一評級機構穆迪(Moody’s)則將的評級展望從“負面”調整至穩定的Ba3(相當於標普的BB級)。

根據其他媒體披露,2015年複星國際的債務規模達到1,150億元人民幣,擴張了67%,其中43%在2016年底到期。這樣的負債率已經讓複星國際的債務高於其股本了。此前,郭廣昌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也表示,公司正努力減少負債以期儘快獲得投資級評級。

今日發佈的業績公告顯示,複星國際資產負債結構已持續優化,如債務久期拉長,尤其體現在中長期債務占比不斷提高,2016年中長期債務比重在2015年57.4%的基礎上提升到65.3%。

汪群斌表示,複星國家資金成本(有息成本)持續下降,2016在前一年的基礎上繼續下降到4.5%;淨債務比例大幅下降,2015年68.2%的基礎上下降到60.3%。汪群斌還表示,複星資產流動性提高上,通過資產出售、專案竣工的現金回報、PE專案的IPO等,資產流動性大幅提升,去年PE項目IPO市值達到66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