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書法齋社之最——榮寶齋篇

猛戳上方藍字, 關注書法屋

在書法的回歸與維新的大潮下, 有兩個團體的誕生令世人不能忘懷, 一是1894年創立北京榮寶齋;一是1904年誕生的杭州西泠印社。

1894年,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慈禧太后舉行六旬大慶典, 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 國家面臨危難, 社會風雲變幻, 書壇則迎來了一個既是學術研究的出版社, 又是規模宏大的“藝術宮”、“ 博物館”, 還是展覽出售名家書畫的畫廊——榮寶齋掛牌營業。

同年初秋, 榮寶齋在北京和平門外琉璃廠86號正式揭牌, 最初榮寶齋匾額由清末狀元, 宣統帝師陸潤庠書就。 榮寶齋前身名松竹齋, 1672年創建於琉璃廠, 至此已逾兩百年。

(清)陸潤庠所書榮寶齋牌匾

孫殿起《琉璃廠小志》中曾對琉璃廠有這樣一段介紹:“琉璃廠, 遼時京東附部一鄉村耳, 元於其地建琉璃窯, 始有今名。 清乾隆後、漸成喧市, 特商賈所經營者, 以書鋪為最多, 古玩、字畫、文具, 箋紙等次之, 他類商品則甚少。 舊時圖書館之制未行, 文人有所需, 無不求之廠肆;外省士子, 入都應試, 亦皆趨之若騖。 蓋所謂琉璃廠者, 已隱然為文化中心。 ”

琉璃廠是清代的特殊文化藝術市場, 榮寶齋則是文化藝術市場的“窗檔”。 書法已從王公貴族的樓閣、畫齋走入市肆大街, 成為普通市民的欣賞品, 書法發軔於民間草莽, 後來逐步變為少數知識份子和王公貴族的專利品;現在, 又回到了民間, 榮寶齋的深刻意義就在這裡。 書法作為藝術欣賞品再變為特殊商品,

進入市場流通, 這又是現代社會的產物, 榮寶齋又為書法藝術提供了試銷的櫃檯。 “以文會友, 榮名為寶”, “榮寶齋”名實相符。 當時與榮寶齋同列琉璃廠的還有清秘閣、松華齋、靜文齋、榮錄堂、德寶齋、寶森堂、善成堂、誠順齋、義聚齋等。

榮寶齋的興衰史就是書畫藝術品市場的興衰史,

一葉茂一葉落而知春而知秋。 榮寶齋靠能人經營, 很短時間就在琉璃廠諸店中鶴立。 首先是印“縉紳”(即清代文官名錄), 將每日皇帝任免的官員名單抄錄, 彙集成冊, 挑選刻版高手, 精印獨家經銷, 榮寶齋從此聲名大振。 其次是用宣紙印製成素白考試卷紙, 供應各地來京舉子練習用, 極其暢銷。 此外, 印製各種奏摺——紅色的賀折, 黃色的安折, 白色的奏摺, 不惜工本, 精心製作各種套色詩箋、信箋, 均受歡迎。 特別是掌握了一套我國木版浮水印技術的絕活, 將榮寶齋推上了輝煌之路。

榮寶齋木板浮水印信箋

國門大開,列強撞進,國土被蠶食佔領,國恥令每個中國人心揪;清帝遜位,民國新立,新舊政權交替,社會一片混亂。誰知,就在這種混亂局面裡,給以經營書畫文玩為主的榮寶齋帶來了運氣。新貴們總要去榮寶齋附庸風雅一翻,前清王孫及遺老遺少,將秘藏的名人字畫及古玩拿到榮寶齋等店賣錢,進出榮寶齋的人絡繹不絕。1927年,榮寶齋在南京延齡巷開設分店。1931年,上海分店成立,1932年洛陽分店、1934年武漢分店、1940年天津分店相繼掛牌。混亂的社會令人們或逃往認識之鄉,或逃往藝術之鄉,尋找思想和感情的寄託,榮寶齋越開越紅火。但是,到了四十年代末,國家一次又一次內戰升級,榮寶齋各店門前冷落,負債累累。

榮寶齋南京分店老照片

新中國成立,藝術回到人民手中,國家投資,榮寶齋公私合營,1950年10月,榮寶齋新記隆重開業,徐悲鴻題寫牌匾。榮寶齋明確辦店方針:保留、繼承、發揚我國民族傳統文化、以其獨特的木版浮水印技法,複製富有民族風格的書畫,同時經營一些歷代書畫藝術品,對內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外增進國際文化交流。1950年,榮寶齋由公私合營轉為國營,郭沫若重新題寫了“榮寶齋”匾額。經營業務擴大:近代、現代書畫原作,木版浮水印古今書畫,各種畫譜、畫片,湖筆徽墨宣紙端硯,裝池揭裱古今書畫等。1962年,開闢了王府井門市部,接待不少來華觀光的外國客人,僅1977年,榮寶齋就接待了四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177個團組。現在香港有分店,美國、日本、新加坡設了經銷點,榮寶齋已經走向了世界。

徐悲鴻與郭沫若所書榮寶齋牌匾

榮寶齋是收藏古字畫的“博物館”,除藏有徐悲鴻、齊白石、傅抱石、潘天壽、吳作人、李可染、張大千、林風眠、趙少昂等當代藝術大師的佳作外,還藏有眾多歷代書畫名家如沈周、文徵明、仇英、徐渭、傅山、朱耷、鄭板橋、任伯年、吳昌碩、康有為、梁啟超等的精品,古今藏品約兩千餘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收藏宋代米芾《苕溪詩卷》。

榮寶齋制木板浮水印齊白石畫作

1963年,有一青年拿著一捆字畫來到榮寶齋,內中有一幅米芾的《苕溪詩卷》,慧眼識珠的榮寶齋店主立即花高價買下。米芾有兩件著名長卷,一是《蜀素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一是《苕溪詩卷》,遍訪未得,現在重新發現。原來米芾此跡保存在清宮裡。1932年,日本帝國主義扶植清廢帝,立“滿洲國”,不少珍貴字畫被溥儀攜往長春,後又從“滿洲國”“皇宮” 流失出去,其中就有《苕溪詩卷》。國寶複得,榮寶齋之功不滅。同時收購的還有元《三家書詩合卷》趙孟頫部分、唐周昉《地宮出遊圖》、宋蘇軾書贊殘卷、《陳泊自書詩帖》等珍貴字畫。

(宋)米芾《苕溪詩帖》(局部)

榮寶齋還是“書畫家之家”。齊白石從二十年代起,就與榮寶齋結誼,時間最長。在榮寶齋的藏品中,齊白石墨蹟最多。二三十年代,張大千、魯迅常來榮寶齋,榮定齋特地為魯迅印《北京箋譜》、《十竹齋箋譜》。有一年春節,張大千一下子給榮寶齋畫了十五張窗檔。

榮寶齋制《十竹齋箋譜》、《北京箋譜》

五十年代起,郭沫若、趙朴初二位書法泰斗經常涉足榮寶齋,郭墨蹟豪放飄逸,趙書法秀麗雋永,四海之內求書者甚多,二人利用晚飯後或節假日,來榮寶齋揮毫潑墨,留下了不少書法妙品。1963年,郭沫若在扇面上寫了一首毛澤東詞《憶秦娥·婁山關》,送給榮寶齋作為藏品,傳為佳話,傅抱石、潘天壽、老舍、陳半丁、王雪濤、錢松喦、關山月、吳作人、李可染、舒同、啟功等書畫家紛紛與榮寶齋結緣。

聲明:

本圖文系書法屋出品

公眾號轉載需經作者本人同意

往期熱點頭條:

您的點贊與轉發是小編進步的動力!

榮寶齋木板浮水印信箋

國門大開,列強撞進,國土被蠶食佔領,國恥令每個中國人心揪;清帝遜位,民國新立,新舊政權交替,社會一片混亂。誰知,就在這種混亂局面裡,給以經營書畫文玩為主的榮寶齋帶來了運氣。新貴們總要去榮寶齋附庸風雅一翻,前清王孫及遺老遺少,將秘藏的名人字畫及古玩拿到榮寶齋等店賣錢,進出榮寶齋的人絡繹不絕。1927年,榮寶齋在南京延齡巷開設分店。1931年,上海分店成立,1932年洛陽分店、1934年武漢分店、1940年天津分店相繼掛牌。混亂的社會令人們或逃往認識之鄉,或逃往藝術之鄉,尋找思想和感情的寄託,榮寶齋越開越紅火。但是,到了四十年代末,國家一次又一次內戰升級,榮寶齋各店門前冷落,負債累累。

榮寶齋南京分店老照片

新中國成立,藝術回到人民手中,國家投資,榮寶齋公私合營,1950年10月,榮寶齋新記隆重開業,徐悲鴻題寫牌匾。榮寶齋明確辦店方針:保留、繼承、發揚我國民族傳統文化、以其獨特的木版浮水印技法,複製富有民族風格的書畫,同時經營一些歷代書畫藝術品,對內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外增進國際文化交流。1950年,榮寶齋由公私合營轉為國營,郭沫若重新題寫了“榮寶齋”匾額。經營業務擴大:近代、現代書畫原作,木版浮水印古今書畫,各種畫譜、畫片,湖筆徽墨宣紙端硯,裝池揭裱古今書畫等。1962年,開闢了王府井門市部,接待不少來華觀光的外國客人,僅1977年,榮寶齋就接待了四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177個團組。現在香港有分店,美國、日本、新加坡設了經銷點,榮寶齋已經走向了世界。

徐悲鴻與郭沫若所書榮寶齋牌匾

榮寶齋是收藏古字畫的“博物館”,除藏有徐悲鴻、齊白石、傅抱石、潘天壽、吳作人、李可染、張大千、林風眠、趙少昂等當代藝術大師的佳作外,還藏有眾多歷代書畫名家如沈周、文徵明、仇英、徐渭、傅山、朱耷、鄭板橋、任伯年、吳昌碩、康有為、梁啟超等的精品,古今藏品約兩千餘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收藏宋代米芾《苕溪詩卷》。

榮寶齋制木板浮水印齊白石畫作

1963年,有一青年拿著一捆字畫來到榮寶齋,內中有一幅米芾的《苕溪詩卷》,慧眼識珠的榮寶齋店主立即花高價買下。米芾有兩件著名長卷,一是《蜀素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一是《苕溪詩卷》,遍訪未得,現在重新發現。原來米芾此跡保存在清宮裡。1932年,日本帝國主義扶植清廢帝,立“滿洲國”,不少珍貴字畫被溥儀攜往長春,後又從“滿洲國”“皇宮” 流失出去,其中就有《苕溪詩卷》。國寶複得,榮寶齋之功不滅。同時收購的還有元《三家書詩合卷》趙孟頫部分、唐周昉《地宮出遊圖》、宋蘇軾書贊殘卷、《陳泊自書詩帖》等珍貴字畫。

(宋)米芾《苕溪詩帖》(局部)

榮寶齋還是“書畫家之家”。齊白石從二十年代起,就與榮寶齋結誼,時間最長。在榮寶齋的藏品中,齊白石墨蹟最多。二三十年代,張大千、魯迅常來榮寶齋,榮定齋特地為魯迅印《北京箋譜》、《十竹齋箋譜》。有一年春節,張大千一下子給榮寶齋畫了十五張窗檔。

榮寶齋制《十竹齋箋譜》、《北京箋譜》

五十年代起,郭沫若、趙朴初二位書法泰斗經常涉足榮寶齋,郭墨蹟豪放飄逸,趙書法秀麗雋永,四海之內求書者甚多,二人利用晚飯後或節假日,來榮寶齋揮毫潑墨,留下了不少書法妙品。1963年,郭沫若在扇面上寫了一首毛澤東詞《憶秦娥·婁山關》,送給榮寶齋作為藏品,傳為佳話,傅抱石、潘天壽、老舍、陳半丁、王雪濤、錢松喦、關山月、吳作人、李可染、舒同、啟功等書畫家紛紛與榮寶齋結緣。

聲明:

本圖文系書法屋出品

公眾號轉載需經作者本人同意

往期熱點頭條:

您的點贊與轉發是小編進步的動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