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是“舞者”更是“老師”,泉城街舞男孩

愛戴禮帽、喜歡穿肥大的外套、耳朵上掛著耳環……如果只看穿著打扮, 會感覺他是個稚氣未脫的青年, 但再看看他教小孩跳舞的畫面, 你會發現他其實是個很有耐心、責任感很強的老師。 他叫魏煜, 26歲, 土生土長的濟南小夥, 街舞舞者, 同時他還是一名街舞老師。

第一次見魏煜的時候, 他正在給孩子們上課, 與大眾所熟知的那種在地上翻跟頭的街舞不同, 魏煜主要教的是機械舞。 這種舞的需要舞者運用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和關節的振動, 隨著音樂的節拍跳出舞步, 像世界舞王邁克爾傑克蘇的“太空漫步”就屬於機械舞。 “我們再練一遍, 記住這次是先邁右腳。 ”因為孩子步伐錯誤, 一小段舞魏煜領著他們跳了好幾遍, 但每一遍都很有活力, 好多在外等孩子的家長也會時不時的跟著音樂節奏跳一小段。

“最早接觸街舞是2007年, 那時候剛上高一, 偶然一次在電視上看見街舞表演, 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覺得這個舞蹈太帥了!”魏煜說, 當時家裡很反對他學跳街舞, 感覺是一些小混混才跳這個。 “第一次學舞是找人借了800塊錢, 自己報了班學了一個暑假, 算是入門了。 ”後來魏煜去成都上了大學, 在大學結識了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跳舞,

“可以說是最心酸也是最快樂的時期吧, 生活費都扔到學跳舞上了, 為學一個動作沒事就和朋友往北京上海跑, 一天生活費不到5塊錢吧, 真是連飯都吃不上了, 但確實出了成績, 參加比賽拿了不少獎。 ”

一個街舞舞者對穿著打扮都很在意, 魏煜也不例外, 他的衣服都很嘻哈風, 像寬鬆的上衣和褲子、帽子、頭巾或胖胖的鞋子。 魏煜介紹說, 街舞、DJ(打碟)、MC(說唱)和街頭塗鴉是嘻哈文化四大分類, 最早是美國貧民窟黑人發展起來的文化, 宣洩他們對種族歧視的不滿, 後來隨著社會的進步, 黑人地位的提高, 慢慢將嘻哈文化中陽光、活潑的一面展示出來, 在今天嘻哈文化已成為積極向上的一個標誌。 “你問我為什麼做這行的都喜歡穿肥大寬鬆的衣服,

因為民窟裡窮, 大多數孩子都是穿著哥哥姐姐的衣服長起來的, 穿起來都肥肥大大的, 這也成了街舞文化中的一個標誌性的符號。 ”、

原來的魏煜喜歡別人稱他為“舞者”, 現在他更喜歡“老師”這一稱呼。 大學畢業後,

魏煜回到濟南, 在嘻哈幫街舞學校當一名街舞老師, “我那時候學舞挺辛苦的, 四處東奔西跑, 現在想把我學的交給這些喜歡、熱愛街舞的孩子們, 讓他們在更好的環境裡無憂無慮的跳舞, 希望能用街舞記錄他們最好的年華。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