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條索、葉底、火功、回甘、岩韻,岩茶這些名詞您知道多少?

文/小陳茶事

說到岩茶, 你會聯想到什麼?

是非岩不茶?還是水仙肉桂大紅袍?再或者是那武夷山的正岩產區, 半岩產區?

說到武夷岩茶,

有5個專有名詞一定少不了——分別是條索、葉底、火功、回甘、岩韻。

這5個專有名詞, 你們都瞭解其中的含義嗎?都能理解嗎?

如果對這5個名詞都很陌生, 也不要著急, 本文將細細解讀這5個專有名詞, 一起來看看吧!

1、條索

“條索”是指幹茶在沒有用水沖泡前的形狀,

比如如條形、圓形、扁形、顆粒形等等。

我們通常看到的武夷岩茶條索是條形的。

岩茶的條索就像是岩茶的身材, 也是顏值, 從岩茶的條索上能獲取不少資訊, 比如判斷岩茶的品質。

高品質的岩茶, 條索勻稱、緊結, 色澤平整光滑, 根據火功的不同條索上會不同程度帶有蛤蟆背。

一泡好茶, 從條索開始就已經漸漸現象, 通過其他條件能夠確認好茶的品質。 比如岩韻、回甘、葉底等。

2、葉底

葉底是指幹茶沖泡後所剩餘的茶葉, 通俗點說就是茶渣。

你可別小看這葉底, 在葉底上可是會透露很多秘密的, 而這些小秘密是幹茶所不會體現的, 會被隱藏的, 只有沖泡過後才會顯現。

如根據葉底能夠判斷樹種, 根據葉底判斷岩茶的焙火程度。 如果葉底黃亮, 舒展, 焦條少, 且無“蛤蟆泡”, 則火工低;若葉底紅褐, 團縮, 焦條多, 有蛤蟆泡, 則意味著火工較高。

葉底還能判斷發酵的程度, 在判斷岩茶的發酵程度時, 常常會說這泡茶三紅七綠, 這也是武夷岩茶的核心工藝。

葉底還可以告訴岩茶的葉片採摘時的老嫩程度。

葉底大而發硬, 則葉片偏老, 葉底小而柔軟, 則葉片柔嫩。

葉底也能顯示出茶葉的採摘方式, 人工採摘的茶葉則葉片完整, 若是機器採摘的, 就能看到整齊的切口。

最後, 岩茶的葉底上還寫滿了季節的秘密。 春茶做青發酵紅邊大多均勻, 葉質柔軟。 夏暑茶色澤大多較枯燥, 紅邊多不勻呈褐紅色、暗紅色, 葉張硬挺。 秋茶色澤灰雜, 葉底紅邊不勻。 當然, 要做出以上的判斷, 我們還要根據茶葉的口感來綜合判斷。

3、火功

火功是岩茶焙火程度的反映。

在焙火上, 根據焙火的程度可分為輕火、中火、重火三類, 而茶葉火功高低會在茶湯和葉底上表現出來。

輕焙火的岩茶又稱為“清香型”。 這種茶葉更接近綠茶, 香氣清遠、高而幽長, 鮮爽。 滋味甘爽, 但帶稍帶微澀。 其茶湯橙黃至黃色, 較淡。 另外, 其葉底極其鮮活, 看相好, 三紅七綠, 賞心悅目。

不同火功的岩茶, 所表現出來的特徵不同。

輕火:茶多表現為花香, 香氣高揚, 多見於白雞冠、黃觀音、奇蘭等清香品種中, 湯色多為淡黃色, 葉底可見明顯的綠葉紅鑲邊。

中火:茶多表現為花香和果香的複合,見於肉桂等傳統高香品種,湯色多為橙黃色,葉底隱約可見綠葉紅鑲邊。

足火:茶多表現為果香,見於大紅袍、水仙等傳統耐火品種,幹茶可見葉脈突出,俗稱露白骨。沖泡至葉面舒展開後可見葉片上有很多突起的泡點俗稱蛤蟆皮或起泡,湯色多為深橙黃色或橙紅色。

高火:茶多表現為焦糖香,湯色葉底不可見綠葉紅鑲邊,湯色多為深橙紅色或略帶黑色。

4、回甘

按照字典上的解釋,“回甘”就是回味甜美,是味道由澀變甜的意思。不管是輕發酵茶還是中發酵茶,優質產品在飲後都會立刻喉頭泛甘、而後上升擴散到整個口腔,經久不退。

而不同品質的岩茶回甘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同時影響回甘體會的還有個人唾液中所含有的酶活性有關。

比如同樣一泡茶給不同的人品飲,對回甘的感受就有所不同,有的人回甘速度快,而有的人回甘速度慢。

5、岩韻

人們喜歡岩茶,其實也就喜歡岩茶的“岩韻”。在武夷山,關於“岩韻”這個詞有各種解釋。可以說,每個門派都有自己對岩韻的理解。

在小陳看來,岩韻就是這泡茶對你口腔的整體刺激感。

是花香和回甘共同作用下的體會。

比如有的朋友喝岩茶的時候會覺得很有滋味,內含物質豐富,覺得口腔內的體會很高,有不同的感覺,這也是就是岩韻的一種表現。

或者你也可以理解為:體驗岩茶“岩韻”的過程,其實就是品岩茶時的審美過程。岩茶的品質越好,品茶者對岩茶的理解以及茶文化修養越高,在品茶活動中能夠產生的美感越強。

換句話說,岩韻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深莫測讓人摸不著頭腦,多喝自然感受就深刻了。

以上就是對條索、回甘、葉底、岩韻、火功的全部解讀。

閱讀過後,您是否也理解了一些呢?

喝岩茶,是一個審美的過程,需要品茶者細細體味。

喝岩茶的水準是隨著你對岩茶的瞭解而漸漸提升的。

故而想喝懂岩茶,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多喝岩茶。

葉底可見明顯的綠葉紅鑲邊。

中火:茶多表現為花香和果香的複合,見於肉桂等傳統高香品種,湯色多為橙黃色,葉底隱約可見綠葉紅鑲邊。

足火:茶多表現為果香,見於大紅袍、水仙等傳統耐火品種,幹茶可見葉脈突出,俗稱露白骨。沖泡至葉面舒展開後可見葉片上有很多突起的泡點俗稱蛤蟆皮或起泡,湯色多為深橙黃色或橙紅色。

高火:茶多表現為焦糖香,湯色葉底不可見綠葉紅鑲邊,湯色多為深橙紅色或略帶黑色。

4、回甘

按照字典上的解釋,“回甘”就是回味甜美,是味道由澀變甜的意思。不管是輕發酵茶還是中發酵茶,優質產品在飲後都會立刻喉頭泛甘、而後上升擴散到整個口腔,經久不退。

而不同品質的岩茶回甘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同時影響回甘體會的還有個人唾液中所含有的酶活性有關。

比如同樣一泡茶給不同的人品飲,對回甘的感受就有所不同,有的人回甘速度快,而有的人回甘速度慢。

5、岩韻

人們喜歡岩茶,其實也就喜歡岩茶的“岩韻”。在武夷山,關於“岩韻”這個詞有各種解釋。可以說,每個門派都有自己對岩韻的理解。

在小陳看來,岩韻就是這泡茶對你口腔的整體刺激感。

是花香和回甘共同作用下的體會。

比如有的朋友喝岩茶的時候會覺得很有滋味,內含物質豐富,覺得口腔內的體會很高,有不同的感覺,這也是就是岩韻的一種表現。

或者你也可以理解為:體驗岩茶“岩韻”的過程,其實就是品岩茶時的審美過程。岩茶的品質越好,品茶者對岩茶的理解以及茶文化修養越高,在品茶活動中能夠產生的美感越強。

換句話說,岩韻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深莫測讓人摸不著頭腦,多喝自然感受就深刻了。

以上就是對條索、回甘、葉底、岩韻、火功的全部解讀。

閱讀過後,您是否也理解了一些呢?

喝岩茶,是一個審美的過程,需要品茶者細細體味。

喝岩茶的水準是隨著你對岩茶的瞭解而漸漸提升的。

故而想喝懂岩茶,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多喝岩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