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蒲松齡聊齋篇之《葉生》|知己,一個高貴的符號

一個活著活著連名字都丟掉的人, 不外乎兩種情況, 要麼, 人生夠失敗, 夠慘澹, 名字人家都避之唯恐不及, 似乎一提及, 便端的折辱了自己;要麼, 天賦異稟, 特長就是他響亮而漂亮的符號, 名字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蒲松齡筆下的葉生到底屬於哪種情況?待看完媚眼文章, 列位看官自己定能得出結論。

話說當年, 不知葉生名字的人, 不奇怪;但若不知道其文章詞賦, 則為士林所不齒。 因為, 葉生的文章可是代表了時代的最高水準, 你要是說沒讀過, 或者說不是葉氏的粉絲, 那就OUT了。

但, 造化弄人。 文章詞賦如此了得的葉生,

偏偏屢試不中。 被士林所推崇, 卻偏偏被科考所拒絕, 這樣的人, 葉生不是頭一個, 也不是最後一個。 英雄失路, 懷才不遇, 作為“所如不偶, 困於名場”的倒楣蛋之一, 葉生能有啥辦法可想?即使有一柄斧子可以把天劈出個窟窿, 手無縛雞之力的他也沒那力氣!

時也, 運也, 命也。 罷罷罷, 認了吧!

斜刺裡闖出個關東丁乘鶴。 丁被葉的文章所驚豔了。 哇呀呀, 天底下竟有人如此有才華, 這哪是文字啊, 一橫一豎, 一撇一捺, 皆是元氣淋漓的才氣啊!

英雄惜英雄, 惺惺惜惺惺。

那啥, 語言都是蒼白的, 行動吧!

“一不做, 二不休”, 丁以實際行動周濟葉。 從此, 葉生不是在考場, 便是走在通往考場的路上。 屢敗屢考, 屢考屢敗, 但丁卻從不言棄。

直到有一天, 葉生得了重病快要死去, 丁還是不忍丟下葉。 深受感動的葉生死後魂魄跟隨著丁, 不知情的丁讓葉負責教自己成器很晚的兒子。 “滴水之恩, 當湧泉相報”, 何況是平生知己!葉施展一身才華, 終讓丁家公子成名。 當丁公子建議恩師衣錦還鄉時, 葉驚覺自己原來早已死去!

倍受感動的葉公子資助葉家公子進了學宮。

這篇文章, 字裡行間充滿著生之無奈與艱辛, 譬如這段:“文章憎命, 榜既放, 依然鎩羽。 生嗒喪而歸, 愧負知己, 形銷骨立, 癡若木偶。 ”看到這裡, 媚眼心酸不已!

此段儼然繪畫中的素描, 畫面感好強!一如喪家之犬的失意書生似乎就站在我眼前, 鹿一樣無辜馴良的淚眼吧嗒吧嗒地眨著, 望著我……我的眼睛潮濕了!

除了辛酸, 亦不乏日常的溫情與人世溫暖。

隆重推薦親們讀下這段文字:

歸見門戶蕭條, 意甚悲惻。 逡巡至庭中, 妻攜簸具以出, 見生, 擲具駭走。 生淒然曰:“我今貴矣。 三四年不覿, 何遂頓不相識?”妻遙謂曰:“君死已久, 何複言貴?所以淹君柩者, 以家貧子幼耳。

今阿大亦已成立, 行將蔔窀穸。 勿作怪異嚇生人。 ”生聞之, 憮然惆悵。 逡巡入室, 見靈柩儼然, 撲地而滅。 妻驚視之, 衣冠履舄如脫委焉。 大慟, 抱衣悲哭。

世間還有比這更魔幻更現實的場景嗎?

世間還有比這更辛酸更溫暖的貧賤夫妻情分嗎?

親若有耐心, 不妨再讀下蒲松齡的這段感慨。

異史氏曰:“魂從知己, 竟忘死耶?聞者疑之, 餘深信焉。 ……嗟乎!遇合難期, 遭逢不偶。 行蹤落落, 對影長愁;傲骨嶙嶙, 搔頭自愛。 歎面目之酸澀, 來鬼物之揶揄。 頻居康了之中, 則鬚髮之條條可醜;一落孫山之外, 則文章之處處皆疵。 ……天下之昂藏淪落如葉生其人者, 亦複不少, 顧安得令威複來, 而生死從之也哉?噫!”

“高山流水覓知音”, “士為知己者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 這是一個多麼高貴的稱呼!凡夫俗子的我們, 多的是俗氣, 少的是神性, 配當有志有德者的知己嗎, 有資格得到德才兼備者為知己嗎……

葉生和丁公的生死知己情, 延續到了下一代, 多麼令人稱羨。

世風日下, 人心不古。 世人多追捧成功人士, 不屑搭理失意者。 看看TT,名人不經意的一句微頭條,根本不具備任何文化或哲思內涵,便有幾十萬閱讀量,而普通作者辛苦碼出的文章,鮮有人看……

嗚呼哀哉。

即便“我”為葉生,誰為丁公?即便“我”為丁公,誰為葉生?“為報傾城隨太守”,這種豪情,這種知恩圖報情懷,今天還有嗎?

看看TT,名人不經意的一句微頭條,根本不具備任何文化或哲思內涵,便有幾十萬閱讀量,而普通作者辛苦碼出的文章,鮮有人看……

嗚呼哀哉。

即便“我”為葉生,誰為丁公?即便“我”為丁公,誰為葉生?“為報傾城隨太守”,這種豪情,這種知恩圖報情懷,今天還有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