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全省百余項非遺專案亮相淄博

淄博新聞網訊(記者顏慧 通訊員孟凡)“媽媽, 這雙鞋還有小老虎頭, 太漂亮了。 ”“原來粗布就是這麼織出來的。 ”“這捏泥人的泥巴好特別, 裡面還有棉花絲呢。 ”昨天上午, 作為第十四屆齊文化節的重要活動之一, 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在淄博高新區中國課本博物館山東大家境界美術館精彩開展。 來自全省各市的百余項非遺專案一一亮相, 市民們近距離感受了它們的獨特魅力。

在昨天的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上, 記者看到這裡不僅有平度面人、濰坊風箏、日照黑陶、棗莊滕州木版年畫、萊蕪錫雕等山東省各地市最有特色的非遺專案, 還有淄博泥塑、刻瓷、博山琉璃燒制技藝、魯派內畫等淄博市當地非遺代表性項目。

此外, 五音戲、聊齋俚曲、鷓鴣戲、博山正覺寺禪修茶道、商家大鼓等淄博特色展演, 山東琴書、螳螂拳、古琴等展演專案地驚豔亮相也讓市民大飽眼福。

市民在現場不僅能看到精雕細琢的工藝品地製作過程, 觀賞到優秀表演團隊的精彩演出, 品嘗到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味道, 還能親自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像年畫這些我們小時候還會貼, 現在的孩子在書本上看到得比較多, 連製作過程都能看到的機會很難得, 所以今天特意帶孩子來看看, 感受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市民李愛民告訴記者。

“這用的是特製的博山陶泥, 你看到的細絲是棉花, 可以試著來捏一下感受一下。 ”59歲的徐金玉一邊教來參觀的小朋友捏小泥人,

一邊給他們講淄博泥塑的小知識。 今年59歲的她是博山區非物質遺產傳承人, 她告訴記者:“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簡單的泥塑, 後來因為參加工作後就放下了, 2014年退休之後, 我又繼續學, 也開始教學生, 這些技藝還是需要傳承下去的, 這次的展覽給了我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了淄博泥塑的機會。 ”

王振軍是滕州王樓木板年畫的第十一代傳人, 他和弟弟從滕州趕來參加這次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 這一次特準備了刻好的年畫版, 讓感興趣的市民們都能親手印一張年畫, 他告訴記者“每個地方的風俗不同, 所以木板年畫都有自己的特色, 並且每一幅年畫都有它的意義或者小故事, 這次來淄博, 就是想把棗莊滕州的年畫宣傳出去,

讓淄博的市民們認識它。 ”

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是今年齊文化節的重要活動之一, 由山東省文化館、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淄博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 淄博市文化館、淄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山東大家境界美術館承辦的精品文化藝術展。 旨在更好地挖掘、保護和傳承我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助推文化強省建設。 昨天上午, 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國琳, 淄博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畢榮青, 省文化廳非遺處處長薑慧, 省文化館副館長趙新天, 市文廣新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曹丕禎等出席活動。 淄博市文廣新局黨委書記、局長周茂松主持開幕式。

本次展會將持續至9月12日, 向社會免費開放,感興趣的市民可到場免費觀展、體驗。

責任編輯 劉洋

向社會免費開放,感興趣的市民可到場免費觀展、體驗。

責任編輯 劉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