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護佑四方民眾的雁門關觀音殿

雁門關的觀音殿, 位於關南古盤道西側, 關陵之南。 觀音殿, 是以觀音為主尊的佛寺殿堂, 稱為觀音殿, 又名“大悲壇”。 因為觀世音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首菩薩, 表現一切佛的慈悲心、大悲心, 是救世最切者, 所以被稱之為“大悲壇”。

觀世音菩薩相貌端莊慈祥, 經常手持淨瓶楊柳, 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 大慈大悲, 普救人間疾苦。 當人們遇到災難時, 只要念其名號, 便前往救度, 觀其音聲, 皆得解脫, 所以稱觀世音。

雁門關為南北往來要衝, 車馬行人發行晝夜不息, 所以地處古道中途的觀音殿香火綿延不絕。 明建清修的雁門關觀音殿, 在1937年被侵華日軍焚毀。 2009年8月重建為純石材建築, 殿內觀音塑像為漢白玉石雕“四面觀音”, 即聖觀音、如意觀音、馬頭觀音和十一面觀音, 寓意護佑四方遊人信眾。

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 苦海常作渡人舟”, 有感必應, 所求如願, 一切順道。 具有“息災、增益、敬愛、降伏”等四大職能。

觀世音菩薩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徵, 在民間信仰, 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他能化現三十三種身相,

是一種對"真善美"的希望和追求, 也是對大士慈航普度的偉大精神信仰和希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