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豆瓣8.1,這部電影給它五星都不為過

戰爭, 一直都是很多電影會涉及的主題。

關於戰爭片, 通常會有兩種:主旋律和反戰。

如口碑爆棚的《戰狼2》就屬於典型的主旋律;

而這個月剛在國內上映的《敦克爾克》則偏向于反戰。

今天, 樂叔給大家帶來一部同樣很優秀的戰爭題材電影——

《小男孩》

別看片名看起來稚氣未脫, 但其口碑卻很高。

豆瓣8.1的評分, 大部分人給了5星和4星好評。

導演阿加多·蒙特沃德, 作品不多, 但每出新作, 少有空手而歸的時候。

2002年推出的短片《等火車》, 斬獲紐約獨立電影節最佳短片大獎;

其執導的第一部長片電影《貝拉》獲得了多倫多電影節最高獎項——“人民選擇獎”。

不同於一般的戰爭片, 該片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娓娓道來, 從一個很小的點, 上升到二戰、國家這樣的宏觀層面上。

這也是該片的獨到之處。

看完之後, 不得不佩服導演的腦洞。

甚至演員凱文·詹姆斯, 也無法掩飾對劇本的喜愛, 零片酬出演該片。

故事的主人公佩珀是一個身材矮小的男孩子。

跟大多數父母一樣, 他每年的身高變化都會被記錄在牆上。

不過跟其它孩子相比, 他長得真的太慢。

7、8歲的時候, 他的身高更是久久停留在39英寸。

合照時,他會被安排在第一排的位置,同齡的男孩個子都比他高很多。

他還因此被同學孤立、嘲笑。

好在他跟爸爸的感情非常好,爸爸時常開導他,是他人生第一位導師。

他會騎在爸爸身上吃霜淇淋。

爸爸還教他騎自行車。

不僅如此,爸爸還經常教育他要變成一個勇敢的人。

魔術師本·伊格爾的經典臺詞“你相信你能做到嗎?”成了父子倆的座右銘,

“是的,我相信我能做到。”這句話也成了本片的靈魂。

時值二戰最激烈的時候,珍珠港事件後,奧黑爾的居民也捲入了戰爭。

爸爸必須要去參軍,對珮珀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珮珀每天都在等著爸爸的歸來,原本還能收到父親定期的來信,後來,便得到爸爸在作戰中被日軍俘虜,生死不明的消息。

這讓整個家庭陷入了深深的沉痛之中。

人們將這種愛轉化成了對日本人的恨。

這種特殊的時刻,在美日裔成了他們宣洩仇恨的對象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失去理智,比如片中的這位神父。

為了開導珮珀,神父給了小男孩一張清單。

告訴他只要完成清單上的任務,就能擁有強大的力量,他的爸爸就能回來。

清單內容包括:

1.給饑餓者食物。

2.讓無家可歸者住宿。

3.探望入獄者。

4.給衣不蔽體者衣服。

5.看望生病者。

6.埋葬死者。

神父還特地附加了一條,和在美日裔橋本做朋友

這些任務會讓佩珀變得寬容、善良,樂於助人,學會與人交往。

為了讓爸爸回來,小男孩開始嘗試和這位日本朋友交往。

然後在橋本的説明下完成清單上的任務。

這張清單看似好像玩笑,但卻讓小男孩乃至鎮上的人都得到了成長。

學著和“敵人”做朋友。

讓無家可歸的人住進自己家

學習編制毛衣送給了未出世的小嬰兒

去醫院探視僑本病重的朋友

小男孩通過這張清單,一點點播撒著善意和溫暖。

可是有一天他的清單被人搶走,橋本鼓勵他自己奪回來。

可是瘦弱的佩珀又怎是對方的對手?

這個時候橋本說出了這些話,成為了本片最經典的片段。

“只要你有足夠的意志力,直面恐懼,實施行動的意志力,你的身高,不再是從頭頂到地面的距離,而是從頭頂到天上的距離,這樣你就是鎮裡最高的男孩子了。”

信念和意志會賦予你強大的力量,會讓一切皆有可能。

而導演也用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橋段來鋪設這一觀點。

比如魔術師本▪伊格爾的表演,讓小男孩誤以為他有隔空移動瓶子的力量。

在小男孩向大家證明“移動大山親人就能回來”時,

他發功,這時候居然突發地震,山果然移動了。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不是小男孩的超能力,只是巧合。

但卻給了人們很大的鼓舞。

有意思的是,這個“移山地震”的情節是真實的。

原子彈在廣島爆炸之前的三個月,洛杉磯確實發生了一場地震。

而後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了一顆原子彈,代號叫“小男孩”。

戰爭終於結束了……

不得不為導演的想像力點贊。

爸爸最後回來了嗎?在這裡樂叔留一個小小懸念。

這部電影通過小男孩的視覺,反思了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意義。

片中關於親情、信念、反戰、歧視、尊重……的感悟很多,會讓你有滿滿正能量的感覺。而小男孩,則象徵了人類內心對和平的期盼。

總之,這是一部很不錯的反戰電影,推薦給大家。

合照時,他會被安排在第一排的位置,同齡的男孩個子都比他高很多。

他還因此被同學孤立、嘲笑。

好在他跟爸爸的感情非常好,爸爸時常開導他,是他人生第一位導師。

他會騎在爸爸身上吃霜淇淋。

爸爸還教他騎自行車。

不僅如此,爸爸還經常教育他要變成一個勇敢的人。

魔術師本·伊格爾的經典臺詞“你相信你能做到嗎?”成了父子倆的座右銘,

“是的,我相信我能做到。”這句話也成了本片的靈魂。

時值二戰最激烈的時候,珍珠港事件後,奧黑爾的居民也捲入了戰爭。

爸爸必須要去參軍,對珮珀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珮珀每天都在等著爸爸的歸來,原本還能收到父親定期的來信,後來,便得到爸爸在作戰中被日軍俘虜,生死不明的消息。

這讓整個家庭陷入了深深的沉痛之中。

人們將這種愛轉化成了對日本人的恨。

這種特殊的時刻,在美日裔成了他們宣洩仇恨的對象

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失去理智,比如片中的這位神父。

為了開導珮珀,神父給了小男孩一張清單。

告訴他只要完成清單上的任務,就能擁有強大的力量,他的爸爸就能回來。

清單內容包括:

1.給饑餓者食物。

2.讓無家可歸者住宿。

3.探望入獄者。

4.給衣不蔽體者衣服。

5.看望生病者。

6.埋葬死者。

神父還特地附加了一條,和在美日裔橋本做朋友

這些任務會讓佩珀變得寬容、善良,樂於助人,學會與人交往。

為了讓爸爸回來,小男孩開始嘗試和這位日本朋友交往。

然後在橋本的説明下完成清單上的任務。

這張清單看似好像玩笑,但卻讓小男孩乃至鎮上的人都得到了成長。

學著和“敵人”做朋友。

讓無家可歸的人住進自己家

學習編制毛衣送給了未出世的小嬰兒

去醫院探視僑本病重的朋友

小男孩通過這張清單,一點點播撒著善意和溫暖。

可是有一天他的清單被人搶走,橋本鼓勵他自己奪回來。

可是瘦弱的佩珀又怎是對方的對手?

這個時候橋本說出了這些話,成為了本片最經典的片段。

“只要你有足夠的意志力,直面恐懼,實施行動的意志力,你的身高,不再是從頭頂到地面的距離,而是從頭頂到天上的距離,這樣你就是鎮裡最高的男孩子了。”

信念和意志會賦予你強大的力量,會讓一切皆有可能。

而導演也用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橋段來鋪設這一觀點。

比如魔術師本▪伊格爾的表演,讓小男孩誤以為他有隔空移動瓶子的力量。

在小男孩向大家證明“移動大山親人就能回來”時,

他發功,這時候居然突發地震,山果然移動了。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不是小男孩的超能力,只是巧合。

但卻給了人們很大的鼓舞。

有意思的是,這個“移山地震”的情節是真實的。

原子彈在廣島爆炸之前的三個月,洛杉磯確實發生了一場地震。

而後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了一顆原子彈,代號叫“小男孩”。

戰爭終於結束了……

不得不為導演的想像力點贊。

爸爸最後回來了嗎?在這裡樂叔留一個小小懸念。

這部電影通過小男孩的視覺,反思了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意義。

片中關於親情、信念、反戰、歧視、尊重……的感悟很多,會讓你有滿滿正能量的感覺。而小男孩,則象徵了人類內心對和平的期盼。

總之,這是一部很不錯的反戰電影,推薦給大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