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孫儷主演的《那夜花開月正圓》火了,涇陽有這麼多第一你知道嗎?

孫儷主演的《那年花開月正圓》正在熱播, 其跌宕起伏的劇情深深地抓住了觀眾的心, 讓人欲罷不能。 伴隨著電視劇的大熱涇陽這個名不見經傳的縣城也走入了大眾的視野。

涇陽隸屬於陝西省咸陽市, 位於陝西省中部, 涇河之北, “八百里秦川”的腹地,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所在地, 東與三原、高陵區交界, 南與咸陽市渭城區接壤, 西隔涇河與禮泉縣相望, 北依北仲山、嵯峨山與淳化、三原縣毗鄰, 總面積780平方千米。 涇陽位於涇河之北, 古以水之北為陽, 故名涇陽。 其名最早見於《詩·小雅·六月》:“玁狁匪茹, 整居焦獲, 侵鎬及方, 至於涇陽。 ”這裡不僅風光秀美, 更有眾多的人文古跡。 下面就讓我們走進曾經的陝西女首富的故里, 一睹這裡的眾多第一。

中國第一點——大地原點

大地原點, 亦稱大地基準點, 是國家地理座標——經緯度的起算點和基準點。 大地原點是人為界定的一個點, 是利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的方法建立全國統一坐標系, 現在使用的是“1980國家大地坐標系”, 簡稱“80系”。 20世紀70年代, 中國決定建立自己獨立的大地坐標系統。 通過實地考察、綜合分析, 最後將中國的大地原點, 確定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北橫流村,

具體位置在:北緯34°32′27.00″東經108°55′25.00″。 巧合的是, 中國西漢時期長達1000多公里的超長基線就從此處經過。 2000多年前測定的建築基線與建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原點基本一致, 相差僅僅60米的距離。

全國第一高古磚塔——崇文塔

巍然矗立于涇河北岸的崇文塔,

位於涇陽縣城東南10公里的崇文塔景區內, 建于明代萬曆十九年(1591年), 由涇陽人李世達尚書宣導主持, 南京鎮江工匠官施工所建, 是中國最高磚塔。 崇文塔屬樓閣式磚塔, 平面呈八角形, 共十三層, 總高度87.218米, 根據八卦懸頂的古建築原理設計, 從塔下至塔頂全部用青磚修建。 崇文塔為全國保存最好的磚塔之一, 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一渠——鄭國渠

鄭國渠是西元前237年由秦王政採納韓國水利家鄭國的建議開鑿的。 有趣的是鄭國並非國名, 而是一個來自秦國的鄰國韓國的水工;更有趣的是這個本是韓國為疲秦而計謀修建的工程最終導致的卻是韓國的滅亡。 鄭國渠灌溉面積達18萬公頃, 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條灌溉管道。 據《史記》記載, 鄭國渠流經今天陝西省的涇陽、三原、高陵、臨潼、閻良等縣, 綿延300餘裡, 灌田4萬餘頃(4萬秦頃合現代2.8萬頃, 即280萬畝)。 今天, 關中平原上130多萬畝上好的良田, 依然受到鄭國渠的恩惠。 2016年鄭國渠申遺成功, 成為陝西省第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第一班——安吳青訓班

安吳青訓班位於涇陽縣安吳鎮安吳堡村。是在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領導下,以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的名義,在當時的國民黨統治區陝西省涇陽縣安吳堡舉辦的培訓青年幹部的重要場所。2016年12月,安吳青訓班革命舊址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而安吳青訓班的所在地正是設在《那年花開月正圓》故事的發生地即電視劇中的吳家東院。

陽陵,又稱漢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鎮張家灣、後溝村北的咸陽原上,地跨咸陽市渭城區、涇陽縣、西安市高陵區三縣區,為世界第九大奇跡。漢景帝劉啟是西漢帝國的第四位皇帝,和其父漢文帝劉恒共同創造了中國君主專政社會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陽陵陵園由帝陵,後陵,南、北區從葬坑,刑徒墓地,陵廟等禮制建築,陪葬墓園及陽陵邑等部分組成。整個陵園以帝陵為中心,四角拱衛,南北對稱,東西相連,佈局規整,結構嚴謹,顯示了唯我獨尊的皇家意識和嚴格的等級觀念。

崇陵為唐德宗李適墓,位於涇陽縣蔣路鄉的嵯峨山南麓。李適(742~805),代宗李豫長子,在位二十六年(779~805)。崇陵依山為陵,居高臨下,山環水抱,墓塚高突,全部用青石壘砌,嵌鑿石槽,澆灌鐵汁,卡有鐵板,十分堅固。陵園方圓20公里,石刻保存基本完好。朱雀門旁有身著斗篷的10余尊石人。

貞陵為唐宣宗李忱墓。位於涇陽縣白王鄉崔黃村。陵園地跨涇陽、淳化兩縣。大中十三年(859),唐宣宗因服長生藥中毒而死。貞陵以山為陵,城垣沿自然山勢構築,南垣長1680米,北垣長4080米,東垣長2985米,西垣長4440米,內城面積約629萬平方米。陵園城垣四門前均有對稱的土闕。現存石刻有華表1對、翼馬1對、鴕鳥1只、石馬5對、石獅4對、石人13尊,皆破損殘缺。

涇陽文廟是一處與電視劇主角周瑩關係密切的古跡,涇陽文廟的始建年代已無法考證,現在知道的是明嘉靖年間(1522~1566)文廟毀于地震,知縣鐘岱重修,後明代及清代均有修葺。同治四年(1865)知縣黃傅籌修大成殿,光緒十一年(1885)安吳堡周氏捐銀4萬兩重修,規模宏大。文廟現存建築有戟門、樂房、東西廡殿和大成殿等。現為涇陽縣博物館所在地。

太壼(音同“昆”)寺位於陝西涇陽縣城二條街中段,是陝西關中有名的古寺院。史料記載,太壼寺為前秦苻堅所建的行宮。北周時改為佛寺,名“惠果寺”。隋文帝時,改為“中興禪寺”。唐開元年間改稱“太壼寺”。唐天寶年間重修,其時與西安青龍寺齊名。清同治元年,太壼寺毀于“同治回亂”,僅剩下一間大殿。1932年,佛教居士朱慶瀾將軍在其主持的華洋義賑會募集到的修築涇惠渠的捐款中拿出一小部分,交付涇陽佛教會修補了太壼寺大殿,並將一些珍貴文物藏於大殿之後。

張家山是涇陽三大風景區之一,位於涇陽縣城西北25公里的九嵕山與北仲山交匯之處,涇河由此出穀,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首的鄭國渠遺址就座落在此。張家山融人文自然於一體。景區從空間上可分為兩大部分,攔河大壩的南側是河流,北側是水庫。河流曲折蜿蜒,水庫深不可測。由於河床逐漸沖刷下切,渠首逐漸向北遷移。秦鄭國渠後歷代又修了漢代白公渠、唐代三白渠、宋代豐利渠、元代王禦史渠、明代廣惠渠、通濟渠、清代龍洞渠以至民國李儀祉先生修建的涇惠渠。在近十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地帶裡密佈著從戰國至今二千二百多年的古渠口遺址四十多處,反映不同歷史時期引水、蓄水灌溉工程技術的演變,是中國的一座天然水利博物館。

第一班——安吳青訓班

安吳青訓班位於涇陽縣安吳鎮安吳堡村。是在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領導下,以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的名義,在當時的國民黨統治區陝西省涇陽縣安吳堡舉辦的培訓青年幹部的重要場所。2016年12月,安吳青訓班革命舊址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而安吳青訓班的所在地正是設在《那年花開月正圓》故事的發生地即電視劇中的吳家東院。

陽陵,又稱漢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鎮張家灣、後溝村北的咸陽原上,地跨咸陽市渭城區、涇陽縣、西安市高陵區三縣區,為世界第九大奇跡。漢景帝劉啟是西漢帝國的第四位皇帝,和其父漢文帝劉恒共同創造了中國君主專政社會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陽陵陵園由帝陵,後陵,南、北區從葬坑,刑徒墓地,陵廟等禮制建築,陪葬墓園及陽陵邑等部分組成。整個陵園以帝陵為中心,四角拱衛,南北對稱,東西相連,佈局規整,結構嚴謹,顯示了唯我獨尊的皇家意識和嚴格的等級觀念。

崇陵為唐德宗李適墓,位於涇陽縣蔣路鄉的嵯峨山南麓。李適(742~805),代宗李豫長子,在位二十六年(779~805)。崇陵依山為陵,居高臨下,山環水抱,墓塚高突,全部用青石壘砌,嵌鑿石槽,澆灌鐵汁,卡有鐵板,十分堅固。陵園方圓20公里,石刻保存基本完好。朱雀門旁有身著斗篷的10余尊石人。

貞陵為唐宣宗李忱墓。位於涇陽縣白王鄉崔黃村。陵園地跨涇陽、淳化兩縣。大中十三年(859),唐宣宗因服長生藥中毒而死。貞陵以山為陵,城垣沿自然山勢構築,南垣長1680米,北垣長4080米,東垣長2985米,西垣長4440米,內城面積約629萬平方米。陵園城垣四門前均有對稱的土闕。現存石刻有華表1對、翼馬1對、鴕鳥1只、石馬5對、石獅4對、石人13尊,皆破損殘缺。

涇陽文廟是一處與電視劇主角周瑩關係密切的古跡,涇陽文廟的始建年代已無法考證,現在知道的是明嘉靖年間(1522~1566)文廟毀于地震,知縣鐘岱重修,後明代及清代均有修葺。同治四年(1865)知縣黃傅籌修大成殿,光緒十一年(1885)安吳堡周氏捐銀4萬兩重修,規模宏大。文廟現存建築有戟門、樂房、東西廡殿和大成殿等。現為涇陽縣博物館所在地。

太壼(音同“昆”)寺位於陝西涇陽縣城二條街中段,是陝西關中有名的古寺院。史料記載,太壼寺為前秦苻堅所建的行宮。北周時改為佛寺,名“惠果寺”。隋文帝時,改為“中興禪寺”。唐開元年間改稱“太壼寺”。唐天寶年間重修,其時與西安青龍寺齊名。清同治元年,太壼寺毀于“同治回亂”,僅剩下一間大殿。1932年,佛教居士朱慶瀾將軍在其主持的華洋義賑會募集到的修築涇惠渠的捐款中拿出一小部分,交付涇陽佛教會修補了太壼寺大殿,並將一些珍貴文物藏於大殿之後。

張家山是涇陽三大風景區之一,位於涇陽縣城西北25公里的九嵕山與北仲山交匯之處,涇河由此出穀,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首的鄭國渠遺址就座落在此。張家山融人文自然於一體。景區從空間上可分為兩大部分,攔河大壩的南側是河流,北側是水庫。河流曲折蜿蜒,水庫深不可測。由於河床逐漸沖刷下切,渠首逐漸向北遷移。秦鄭國渠後歷代又修了漢代白公渠、唐代三白渠、宋代豐利渠、元代王禦史渠、明代廣惠渠、通濟渠、清代龍洞渠以至民國李儀祉先生修建的涇惠渠。在近十平方公里的三角形地帶裡密佈著從戰國至今二千二百多年的古渠口遺址四十多處,反映不同歷史時期引水、蓄水灌溉工程技術的演變,是中國的一座天然水利博物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