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部“紅崖天書”無人能破解,懸賞百萬後真相浮出水面

在貴州省黃果樹附近的一座山崖上, 有一些奇怪的文字, 大者齊人, 小者如鬥, 錯落參差, 排列整齊, 這就是被人稱為“黔中瑰寶”的“紅崖天書”。

自明清以來, “紅崖天書”一直是許多中外學者和好奇人士的興趣所在, 它究竟是一種什麼文字?產生於何時?什麼人所寫?其內容又如何?

對此, 人們有各種各樣的猜測。 有的認為是諸葛武侯的鎮山符;有的認為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遺跡;又有說它是少數民族的古文字, 是彝族的巫師為“歲祭豐年”而在石壁上書寫的神奇符號;還有人說這是“夜郎掛經”, 可以提示某種禍福;甚至還有人提出這是“天外來客”留下的“宇宙訊息......

總之, “紅崖天書”, 不知有多少人為之苦思冥想, 也不知有多少人欲破這“千古之謎”。

破譯“紅崖天書”談何容易, “紅崖天書”沒有拓本傳世, 因為它是直接寫在未經打磨的石壁上的, 其痕跡極淺而無法拓片,

這就失去了對現存摹本真偽辨別的依據。

加上石壁長期裸露在外, 塗寫的符號在日曬、雨襲的風化中剝蝕, 歷代對它的破壞也十分厲害, 尤其是光緒二十七年(1901), 因北京的官員索要“天書”拓本, 安順知府即命當地團總羅光堂用桐油石灰捶拓, 後又用巨斧鏟鑿,

以沸水洗滌, 使字跡模糊, 難以辨認。

更有甚者, 貴州提督徐印川居然在“天書”中草書一“虎”字, 這就愈加混淆耳目了。 於是, 後人要臨摹“天書”, 只好在這些若隱若現的圖跡上勾勒填寫, 難免會造成摹本與真跡之間的差異。

而民間又有各種形形色色的複刻本流傳, 以訛傳訛, 以致眾多的研究者因執贗本而無所適從, 得不出科學的結論。

1995年3月, 貴州安順地區行署負責人提出“懸賞百萬, 破譯天書”, 於是, 海內外又興起了“紅崖天書”熱, 獨闢蹊徑的新見解也逐漸形成, 並成為新的爭論焦點。

山東大學藝術系學者劉樂一親赴安順考察, 他首先致力於尋找一份可靠的紅崖摹本, 因為只有與紅崖古跡相對應的真跡摹本, 才是進一步研究的科學依據。

幸運的是, 他在安順博物館發現了一張民國時期拍攝的紅崖古跡照片, 照片上的十幾個字跡還較為清晰。 與之前的現存的摹本對照, 發現只要清朝瞿鴻錫的摹本最為契合。

從事船舶科技工作又對文史興趣濃厚的林國恩用了九年時間鑽研“天書”,

他將各種摹本考證、核實, 並用科技手段檢驗, 最後認定了瞿鴻錫的摹本是原跡摹本, 這與劉樂一不謀而合。

林國恩首先肯定了“天書”的作者是建文帝, 是他在遜國後創作的一篇關於討伐朱棣奪嫡篡位的“伐燕詔檄”, 因而是以聖旨的格式寫的。 其次, “天書”圖文並茂, 從局部到全域都有這一特點。 其三, “天書”是一幅御駕親征圖, 一幅圍捕燕寇的天羅地網圖, 一幅常山蛇陣圖, 甚至還是祈望獲勝復辟、太平盛世的丹鳳朝陽圖。

由於當時“朝廷偵帝甚密”, 作者不得不設法隱秘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又由於沒有條件雕刻, 只能將圖文直接製作在未打磨的崖面上, 以致圖文有或多或少的變形。

林國恩的上訴論證絕不是臆測的,他是參照了朝鮮《李朝實錄》中的有關史料翻譯的,檄文歷數朱棣奪嫡篡位的罪狀,號召天下文武臣民協力同心,討伐燕寇,以拯救社稷宗社,重振朝綱。

天書落款的圖文為:“建文八年甲天下之鳳凰---允炆禦制”。林正恩肯定,譯文的每一個字在“天書”中都有出處,他很自信地要為自己的發現申請著作專利權。

林國恩的上訴論證絕不是臆測的,他是參照了朝鮮《李朝實錄》中的有關史料翻譯的,檄文歷數朱棣奪嫡篡位的罪狀,號召天下文武臣民協力同心,討伐燕寇,以拯救社稷宗社,重振朝綱。

天書落款的圖文為:“建文八年甲天下之鳳凰---允炆禦制”。林正恩肯定,譯文的每一個字在“天書”中都有出處,他很自信地要為自己的發現申請著作專利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