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iPhone X的新神經引擎體現了蘋果公司的AI怪癖

蘋果的新iPhone X被稱為“ 智慧手機的未來 ”, 新的面部識別和增強現實功能, 作為該聲明的證明。 但是, 這些功能並不耀眼, 真正隱藏的未來主義——新款A11 Bionic晶片——蘋果新的“神經引擎”。

神經引擎實際上是一個專門用於處理“特定機器學習演算法”的處理核心。 這些演算法是iPhone的各種高級功能, 包括Face ID, Animoji和增強現實應用程式的基礎。 根據蘋果的新聞資料, 神經引擎執行“每秒高達6,000億次操作”, 以説明加速人工智慧任務(儘管這個統計資料難以置於正確的上下文中, 但每秒鐘的操作絕不是性能的唯一指標)。

關於神經引擎的確定的是, 它是典型的蘋果人工智慧方法。 智慧手機已經成為智慧手機越來越重要的一環, 從語音辨識到軟體應用。 但目前為止, 移動設備上的AI功能主要由雲來完成計算。 這樣可以節省您手機的電池電量, 而不會對其處理器徵稅, 但不方便的是您需要互聯網連接才能使用,

而且安全性更低——您的個人資料將被發送到遠端伺服器。

蘋果的做法是公司精神的典型:它的重點是在你的設備上做AI。 在去年6月, 當時公司推出了“ 差異隱私 ”(採用統計方法來掩蓋使用者的身份收集資料), 而在WWDC今年推出新的Core ML API時。

“神經發動機”只是同一主題的延續。 通過在手機本身擁有專門用於AI處理的硬體, Apple會將更少的資料發送到設備外, 更好地保護用戶的隱私。

iPhone製造商不是追求這種方法的唯一公司。 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在其麒麟970系統晶片中投入了類似的“神經處理單元” , 稱它可以處理比常規CPU快20倍的圖像識別等任務。 Google已經開發了自己的“ 聯盟學習 ” 的設備上的AI方法, 並暗示它也在運行移動晶片進行機器學習。 ARM已經將其晶片設計重新配置為有利於人工智慧, 晶片製造商Qualcomm表示, 僅僅是時間問題, 也推出了自己的移動AI晶片。

雖然iPhone X的神經引擎是蘋果公司的AI方法的典型代表, 但它不僅僅是公司的特別怪癖。 這是整個移動行業的未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