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再品那些曾經輝煌的經典,老版年畫條屏中大師們筆下的名著故事

新中國成立之初, 連環畫繪者之眾, 各路高手雲集, 一時之間作品鋪天蓋地, 短短的十幾年間, 創造了無數經典, 也將新中國美術推上了史上絕無僅有的巔峰。 直至今時今日, 這些作品仍在散發著她無與倫比的魅力。

連環畫最根本的是傳統線描然, 但一本連環畫能呈現出來的絕不僅僅是線描, 除內頁外她還需要有一個能夠完全表現內容的靈魂, 就是封面, 封面是一部連環畫的高度提煉, 也是第一眼展示給受眾的最初印象。 連環畫繪者雖多, 但能承擔起這第一印象的人缺少之又少。 封面繪畫需要要扎實的繪畫功底,

需要具備提煉、構圖、線描、調色、著色等等等等的綜合繪畫素質。 之前說過, 大師之中, 頂禮膜拜者有三, 歸為兩句, 曰:“曾經連壇三泰斗, 若佛錫永劉繼卣。 ”三者俱為白描重彩兼備的頂級人物, 各振一方。 相比之下, 南派之中線描者多, 北派之中多為國畫出身, 故重彩者多。 劉繼卣、墨浪、王叔暉等俱是重彩能手, 相對而言, 人美缺乏的是線描力量, 這就是為什麼人美當年向上美約稿的多不需封面。 如《嶽傳》, 就是人美向上美約稿後, 依據內容再由人美繪製全部封面。 再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上美出版後一炮走紅, 為擴大宣傳力度, 人美向上美索稿再版, 也同樣重繪製了封面, 這就是人美63年的“三打”封面, 當然73年再版時老封面丟失,
劉繼卣又新繪了一張這是後話。 當時人美向上美索稿的還有《屈原》、《渡江偵察記》, 還有私下向畫家約稿的經典《楊家將》等, 沒辦法, 當時的上美畫家陣容實在是太強大了, 人美則是有心無力了, 也不得不屈就為之。

在連環畫盛行之初, 年畫也一度輝煌, 多少家庭都曾經張貼過。 能繪製年畫的多是那些線描重彩兼備的大家。 如今連環畫風采依舊, 而年畫的輝煌卻不會再來了。 我喜歡年畫, 尤其是有著豐滿故事內容的年畫, 此種年畫多見於條屏, 因此我對年畫四條屏情有獨鍾。 由於年畫開本大, 不易保存, 因此好品相、好題材、好繪畫的更是鳳毛麟角。 尤其是四大名著題材, 無論是在連環畫中還是在年畫裡都備受人們推崇,

以我個人來看名著年畫, 感覺其中精品三國題材年畫有墨浪的《三國演義》、蔡鶴汀兄弟的《關於》和《失空斬》, 紅樓題材的老連環畫主筆就是張令濤、胡若佛, 年畫自然也首推張胡的《紅樓四季》, 西遊記題材首推劉繼卣的《鬧天宮》, 還有就是錢趙鼎鼎大名的《三打白骨精》了, 水滸題材當首推張胡的《獵虎記》, 還有蔔孝懷的《李逵元宵鬧東京》、李慕白的《水滸傳》、宗靜草的《三打祝家莊》、劉漢宗的《魯智深》和《三打祝家莊》等等。 當然老版年畫精品之多, 遠非我能力範圍內所能說齊, 還有大量的精品見所未見。

前段日子有幸淘得1957年11月1版1印的張令濤、胡若佛之人物故事四條屏《紅樓四季》, 品雖稍次, 但好在是初印;另有墨浪之人物故事四條屏《三國演義》和1978年改版後首此出版的四條屏故事《三打白骨精》,

特拍了很多細節, 與大家一同分享。

首先上的是我頂禮膜拜、高山仰止的胡若佛大師的合繪作品《紅樓四季》, 看那亭台, 看那山石, 看那草木, 看那美人, 更有那清瑩婉約的詩文, 真個是美妙至極。

這是版權,55年了。

圖文:芙蓉子(連趣網貴賓)

這是版權,55年了。

圖文:芙蓉子(連趣網貴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